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千秋人物 > 人格典范 >

何若钧:林则徐的学风和政风

2017-07-24 09:47:45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已浏览人数:
林则徐的丰功伟绩为中外所熟知、所景仰。我们纪念他,学习他的实干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何若钧,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初期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爱国者,也是首先锐意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政治改革家。他的丰功伟绩为中外所熟知、所景仰。我们纪念他,学习他的实干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风——刻苦自励、经世致用

林则徐生活的年代,已是清朝由盛入衰的时期。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社会经济更是江河日下。“自京师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月日,奚暇问年岁。”于是,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为改革封建政治,又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林则徐正是如此的。

林则徐从事经世致用之学并非偶然。

首先是家教。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个操守严谨,作风正直的塾师。教书二十年“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他又是一个思想倾向经世之学的人物。曾和里中同辈组织一个讲求敦品励行的“真率会”,所订社规具有反对守旧,注意实际的精神。林则徐幼年,日间即在父亲所教私塾读书,夜间即同在家中一室复习。所受家教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

其次是师教。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后,就读于鳌峰书院,主讲教师郑天策(号苏年)是一位有正义感,“尤喜读经世有用之书”的学者。他虽系进士出身,但因不愿逢迎长官“奔竞卑鄙”,而以教师为业,主持书院,讲求“明礼达用之学”,鼓励学生立定志向,有目的地读书。此外,林则徐还因与同乡先辈、著名文人、研究今文遗说的陈寿祺时相过从,也受到不少启发。所以,金安清在《林文忠公传》里说:林则徐虽为“帖括之学”,但“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即不像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脱离现实,不务实际。

第三是本身的不断努力。1805年林则徐初次会试不第,回家后,以“谋食故”,也曾做过塾师。从1806年秋起到1811年春会试中进士之前,曾先后充任厦门同知房永清的书记和福建巡抚张师诚的幕僚,约有四、五年之久。张师诚做过京官和地方官,熟悉典章制度,又有实际的从政经验,被视为精干的官僚。林则徐做他的幕僚,“尽识先朝掌故及兵刑诸大政”。又因曾在福建沿海工作,耳濡目染,也了解到许多对外通商和鸦片走私情况,所以对“外夷一切伎俩,早已深悉其详”。他成进士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以编修用。那时做京官,平常诗酒徵逐,应酬很多,翰林院更是自由自在的机构。但林则徐却利用这样的机会,认真研读有用之书,“自是益究心经世之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得失,综合无遗”。

林则徐在翰林院时,还曾钻研农田水利资料,在查阅抄录《史记》、《汉书》、《唐书》、《元史》及明清以来有关水利的奏议后,加以按语,由此而写成《畿辅水利议》十篇。其初稿大约就撰成于此时。该书后面的“总叙”,着重论述了在北方治水种稻的意义,认为行之十年则南粮北调可以停止。不仅消除漕务弊病,而“南漕折征岁可数百万两”。

1842年林则徐被遣戍新疆时也不忘学习时务,在随身携带行李中,有“大车七辆,载书二十箧”。1844年,他在戍所辑成《衙斋杂录》一卷,主要是抄录了清代经营新疆的资料,而以屯田情况为主。此外,还辑录了少量东南沿海有关资料。

经世政用的学风导致出与一般俗吏不同的政风。

(二)政风——关心人民疾苦、办事认真负责

林则徐任地方官后,不论在任何职务上,都是关心人民疾苦,办事认真负责。他历来主张:“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而“察吏莫先于自察”。他有一段话是“自察”的标准。

“必将各属大小政务,逐一求尽于心,然后能举以验属员之尽心与否。盖徇人者浮,任己者实。凡事之未经悉心筹画者,纵能言其梗概,而以就中曲折,反复推究,则粉饰之伎立穷。若上司之心未先贯彻于此事之始终,又何从查其情伪?则表率不易言也。……惟恃此不敢不尽之心,事事与属员求其实际。”

而他的确是按照这个标准去做的。

一、不辞劳苦,事必躬亲

他每日总是“昧爽视事,夜过半方息。”“好勤动。与处数十年者,未尝见其袖手枯坐”。1825年督修南河堤工,他多次沿河堤看工,有一次接连有半个月之久。1833年在苏抚任上,为勘察立冬前后是否受了灾,曾“亲坐小舟,密往各处察看”。1837年至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上,他曾两次长途出巡。第一次:由水路至襄阳,查勘襄河堤工;又由襄阳经荆门、沙市,转往长沙、衡阳;继而折向湘西,再沿洞庭湖南岸至岳州,北归武昌。用了三个月二十天的时间。湘西山路甚险,高官根本就未曾到过。如溆浦“山路,皆傍高崖深涧,路窄如线,其危险倍于滇黔道上”,连林则徐本人都记载说:“以后不可行也,书以志戒。”他在沿途不是校阅营伍,就是审问控案。1838年曾第二次出巡,是赴鄂中各具查看水灾和堤工。他由襄河上溯,经过荆门、宜昌、沙市、岳州、临湘等地,返回武昌,历时一个月。而平时也是事务繁多:审案、监试、考核属吏,还“亲填两省营员军政考语,计三百余名”。甚至驻地市区发生火警,也要亲往督救。1839年在广东主持禁烟时期,他更是常往虎门,来往于镇口与沙角炮台之间。第一次77天,第二次98天。在最紧张时刻,曾住在水师船上23天。或监督缴烟,或视察战备,或检阅水操,或慰劳守军,或筹商对敌斗争策略,事无巨细,他无不亲自主持。

二、调查研究、深入实际

金安清在《林文忠公传》里说:林则徐“凡民生疾苦,吏事坠废,人才贤否,无纤细不知”。林之洞悉社会情况,全在随时注意调查研究,因而能定出处理事务的详细办法,然后施行。林则徐调查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随时向接触到的人了解各种情况,除自己在日记中记录之外,还特别派有专人记录。以下两项记载,颇令人玩味:

“每见客,必先问其生平及技能、嗜好与所过山川风俗,所交豪杰,退即令记室籍之,凡四人专司其事。斋中置大拒、函子箱十八,分省以藏籍。凡所资考,按籍厘然。家居在京,常以搜访人才,周知庶务为事。故所至无所不办。”

“每莅一境,必周知其风俗,以兴利除弊。人咸神明奉之。不知其接见僚属绅士,必旁咨博采,屏后小吏备书其语。每日每人皆如是。公因互证其异同,以分其人之诚伪、事之是非。”

其次是微服暗访。李元度在《林文忠公事略》里说:林则徐“摘伏如神,驭左右严,每黑夜潜行,躬自徼察,无敢因缘为奸。”“黑夜潜行”,说得神秘,其实不过是减少随从,深入民间,了解情况而已。当然这在达官贵人来说,特别是在当时,是不容易做到的。林则徐在日记里,曾记载他在淮安私访的情况。在民船上、茶馆里、饭馆里,向船夫和农民了解孟知县和陶知县的官风如何。又问东塘河应挑否,须挑多少方,河中土质如何,农民是否愿挑,挑工工资如何。结果是探得民意,并了解到当地城厢内外人民生活情况。

再次是就专门问题用“观风试”的办法,向士子们搜集资料。如1820年任杭嘉湖道时,为识拔人才特举行观风试,“借觇一时才俊”。1839年在广东主持禁烟时,“为探知奸贩之姓名、囤积之处所,特假越华、越秀、羊城之书院,以观风为名,召诸生扃门试之。卷内亲夹片纸令各举所知,查询得实有重赏。凡条陈者皆面呈,毋经僚吏手,士皆如命。事毕启扃,召守令分道查搜,一时奸滑无得脱者”。

正因为他能深入调查研究,所以处理各项事务均能定出详细办法。如指出办赈弊端约有十六种之多。对策是发现情况除严惩外,还规定了办赈委员工作细则,使之认真遵办。又如处理各属水灾,也针对实际情况定出十二则办法。林则徐在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亲往山东、河南两省境内黄河、运河各工段查验。首先及时清理了夫役挑土抬雪时,沿途撒成的“泥龙”,以免春雨一到,“泥龙”融化又被冲入河中,有碍河泥挑挖。其次是认真查验料垛。料垛积弊甚深。林则徐“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查有舞弊情况,即令责任者赔偿并予惩处。在查验的基础上,还绘出一张全河工段形势图,悬挂壁上,“孰夷孰险,一览而得”。好像现代的作战形势,这也是从来治河所没有过的。

三、团结同事,和衷共济

封建官场中,人与人之间常互相排挤倾轧。“督抚同官一省,往往多龃龉,甚至水火。公交寅僚能推功让能。虽自守以正,而不以名位矜己,不以贤智先人,遇政事宛转商榷,惟善是从。无隐情,无成见,各省督抚司道,皆乐与共事”。

在广东的禁烟抗英运动中,林则徐与原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以及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之间的关系之好,是典型的事例。邓廷桢对鸦片原也倾向弛禁。在1838年的大辩论中,受了严禁派言论的影响,他放弃了原来的倾向,而改主严禁。后来,林则徐在赴粤途中,得到邓在信中表示,愿和林“协力同心,除此中国大患之源”,并起誓“所不同心者有如海”。林抵穗以后,与邓、怡、关等时相过从,重要事项皆商议而行。他们之间交谊甚笃,且时相作诗唱和。林则徐还曾代邓、关起草过奏折。不过林与同事的团结也不是无原则的,有一次在审讯水师贿纵案件过程中,林就不让有纵容嫌疑的邓廷桢参加。当查明邓确实系受蒙蔽后,才把审讯的结果告诉邓,而邓也“愧恨交深”。怡良受林则徐公正作风的影响,与林的关系也很好。外国人都知道“这人很听林的意旨,永远被林的政策所领导”。也知道他后来在林的劝导下,曾向道光帝揭发琦善到粤后的种种卖国行为。林则徐在谪戍时,与伊犁将军布彦泰也由从不相识而成为莫逆之交。他们认识两年后,布彦泰对他的印象是:“见其秉性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诚实明爽,历练老成。洵能施诸行事,非徒托空言,以炫目前者比。”“生平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以有用之才,置之废闲之地,殊为可惜。”而林则徐对布彦泰的观感是:“人才儒雅,公事亦甚明练。”参赞大臣庆昌与林的关系也不错,林对他的观感是:“其人一味老实。”另外,林则徐曾与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字小汀)会同勘查南疆垦地,一路同行有半年之久,起居与共,相处亦很融洽。在林赠全小汀的一首诗中可见一斑。

蓬山俦侣赋西征,累月边庭并辔行。

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扑曼胡缨。

但期绣陇成千顷,敢惮锋车历八城。

大宝维摩虽示疾,御风仍喜往来轻。

 

人学研究网·千秋人物栏目责编:莫如朴

相关热词搜索:林则徐 政风 学风

上一篇:威尔·杜兰特:尼采——英雄道德    下一篇:刘清平:孟子何以“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