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千秋人物 > 人格典范 >

丁德科:《史记》的精神是“礼义一统”

2017-07-24 11:12:58来源:微信公众号 已浏览人数:
史家传统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感召,使得司马迁坚持修撰《史记》,以铮铮铁肩担当历史与现实高度统一的伟大道义。

(作者:丁德科,渭南师范学院院长)

司马迁是抱着怎样的信仰来撰写《史记》的?

史家传统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感召,使得司马迁坚持修撰《史记》,以铮铮铁肩担当历史与现实高度统一的伟大道义。这是司马迁精神首先且重要点所在,反映了司马迁《史记》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史圣应有的崇高致世信仰。

“铁肩”来自继承祖业,修史为国家百姓,这是史家传统赋予他的神圣使命与切实责任!不仅要对先秦时期史学做系统总结,更要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寻求对策。

司马迁出生于史官世家———司马迁最引以为自豪!到了汉武帝时,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太史令虽然是地位比较低的官职,但是,司马谈却有着宏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仰慕远祖“世典周史”的崇高职业,修史不辍。司马谈的修史理想抱负和经历作为,对司马迁的熏陶教育,特别是父子携手修史,对司马迁影响深远。司马谈去世前夕“所欲论著”的临终嘱托,直接引导和促使司马迁克服艰难,坚持子承父业,终生传承弘扬史家传统。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他一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一边充分利用朝廷收藏的图书和档案资料,从事写作《史记》的资料准备。

因李陵之祸,司马迁横遭腐刑的摧残。悲惨的遭遇、生理的残损和人们的鄙视使司马迁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他想以死来洗刷自己的耻辱,但又认为自己还未完成《史记》的写作,为了继承祖业重振史家传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司马迁选择坚强地活下来。这是一种悲壮之举,是对史家职责的恪守,对自己神圣人格的捍卫,对立名理想的不懈追求。

司马迁在常人难以承受的个人遭际中忍辱负重,以顽强的毅力继续着《史记》写作。司马迁撰写《史记》,为的是承担重大的道义,再现历史进程,总结历史成败兴盛的经验教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给出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这也是司马迁作为史家生命价值的体现。礼义一统,是司马迁的崇高理想,是司马迁精神的核心。

礼义一统学说,是司马迁对董仲舒思想观点的继承与发展。他摒弃了董仲舒的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的唯心倾向,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为指导,提出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同时提出了建立巩固礼义一统国家的策略。

司马迁认为,礼义就是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是人和社会追求的目标;礼义一统,就是国家统一稳定,民族融合团结,社会运行有序,政治、经济、文化进步发展,国家持续走向富强文明。礼义是一统的核心,社会是礼义一统的社会,历史是礼义一统的进步和发展进程。如此这样的礼义一统,方能取得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防无事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这是司马迁所期冀的社会。

司马迁在《史记》这部书的撰写上有着哪些特点?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宗旨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是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就是人,天就是天,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索历史发展、国家治乱盛衰的变化及其规律。“成一家之言”,就是要写出一部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阐明自己礼义一统的国家学说。

为此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继承并创造了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组成的五体纪传通史体例,十二本纪记帝王,三十世家记世族,七十列传兼顾社会上层、中层、下层各行业人等,八书专记各种制度、事业发展变化,十表记录各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五体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历史,又互相补充,组成完整、立体、宏阔、严密的有机整体,这种相互协调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沟通天人,贯通古今,反映了社会生活长卷总貌,显示出司马迁作为文学大家的卓越智慧和创新能力。

贯通古今使得《史记》记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农业、法律、文化、文学、艺术、宗教、建筑、军事、民俗、地理等各个领域,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以人为主的史学叙事模式,是司马迁妙笔著文章的又一表现。历代的帝王将相、大小官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客、策士、刺客、游侠、隐士、商贾、卜者、俳优、女性等,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涌现在司马迁的笔端,古今人物、大小事件、社会万象,构成一幅鲜活生动、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说到司马迁,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项羽、陈胜、李广、韩信、张良、蔺相如等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之所以栩栩如生,如实再现,是因为《史记》人物传记具有极高的叙事艺术。这是《史记》妙笔著文章的第三个成就。司马迁写人叙事,富有感染力,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他笔端有感情、字间涌激情,时而凄绝哀婉,时而奔放恣肆,读《史记》令人荡气回肠、如痴如醉。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体现出哪些思维特征?

“理性并辩证”,概括的是司马迁《史记》认识分析事物的思维特征与方法。一部《史记》,凝聚着司马迁的旷世智慧,也反映了司马迁的哲人思维。

司马迁开创以写人物事件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忠于史实,传承古代思想文化的理性精神和“有对”之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放眼历史长河,冷静、客观地认识分析相关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包括背景、原因、经过及其作用、经验教训,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等一系列问题,不仅记载了历史,更表现了有史以来的中华人文精神,体现了司马迁作为史家哲人的思维特质。

纪传体通史充分体现司马迁《史记》的整体、系统思维特征。司马迁《史记》对其记事规模、体裁、体例、结构、选材、篇章立意等方面进行了睿智把握,他创立的《史记》纪传体,则能使作者笔下的人物活动和事件记叙在时间上相互联系、空间上大大扩展,作者可以从容不迫地写人物在不同时空的一系列事件和细节;可以通过多个侧面来写人物,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使人物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可以使不同时空人物相对集中,使事件情节更加紧凑。这样,使《史记》在通过人物事件来再现历史方面有了更大的自由。

重视史实和人物的历史作用的修史理念,展现了司马迁《史记》的理性思维特征。作为一部通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上下三千年历史的撰述并不是平均用力或随心所欲的,他有着明确重视史实和人物历史作用的修史理念。就是说,以史实与人物的时代价值为写作逻辑,有重点的叙述,探讨做人(各类人)楷模与治国良策,昭示当代及后世。

司马迁《史记》理性关注历史变革中的历史事件和关键人物。《史记》中司马迁特别关注的历史时期有,黄帝统一中原、夏末商初、商末周初、秦末汉初等。《史记》对这些时期着墨集中,篇目较多,篇幅较长,记载人物最多。

司马迁《史记》理性客观反映历史真实,表现出我国古代所推崇的史官精神———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的良史传统。所谓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就是史学家在治史中不隐瞒、不夸大,真实而有证据地反映历史的实事求是精神。司马迁弘扬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更为难得的是,理性客观地以犀利之笔,揭露统治者的阴暗面,鞭挞统治者的种种丑恶,在封建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中也是难能可贵的。

辩证分析、综合百家学说构建新的思想体系,是司马迁思维品质的又一大特征。司马迁时代,一个主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总结历史经验,尤其是总结秦亡汉兴、楚败汉胜的根本原因,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总结,是摆在汉初统治者、大臣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对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兴衰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是当时一种时代的需要和呼唤,但各人所推究和总结的结果自然是不尽相同的。

《史记》一书的写作体现出哪些人文风范?

司马迁《史记》严肃严谨对待历史、以历史的经验教训警世醒世,唤醒人们的切实追求,表现了司马迁作为学者的“尚古更崇实”的人文风范。

司马迁以“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作为人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具有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社会使命担当精神。遭遇李陵之祸后,司马迁“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但进取有为之心未灭更强,更加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大作。

司马迁之所以能忍奇耻大辱,是因为立功、立德、立言的崇高理想追求。他崇尚古之非凡,更期冀今后卓越,究以往奥妙,旨在寄厚望于今世与未来。首先是崇尚古代明君。第二是向往和歌颂盛世。对古代盛世,司马迁充满向往赞颂之情。崇尚古代哲人、贤臣、君子是司马迁文人风范的又一特征。在古代哲人里,司马迁首推孔子。

司马迁的崇实精神是其人文风范的第四个特征。司马迁并不是一味地向往欣赏古代,独自活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而是具有强烈的崇实精神,尚古是为崇实服务的,崇实才是终极目标和关键所在。

人学研究网·千秋人物栏目责编:莫如朴

相关热词搜索:史记 礼义 精神

上一篇:刘清平:孟子何以“亚圣”    下一篇:苗力田:哲思——思辨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