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思想典籍 > 价值争鸣 >

古希腊自由思想的起源

2016-06-08 11:51:52来源:人学研究网 责编:未优士 已浏览人数:
赫拉克利特把这分寸或规律称为逻各斯。杨适认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就是世界万物的普遍的客观规律。逻各斯也就是必然性。

1.前苏格拉底时期——自由意识的萌发

(1)古希腊神话中的自由观念

在古希腊早期,希腊人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山多耕地少,而且少雨, 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 人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大自然的威严和压迫。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 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处于十分不自由状态的人们, 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意志。这也许是许多民族早期神话繁荣的一个原因。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首先看到是人们对自由的反面——命运的认识。在神话中,命运是世界上一切的控制者,它不仅操纵着众神和英雄, 甚至万神之王——宙斯,也要受到命运的控制。例如, 当两个英雄决斗时,宙斯要根据他们每个人的命运来决定胜负; 当宙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缔结婚姻时, 他也害怕命运的不祥的预言;宙斯通过迫害普罗米修斯来使他开口, 但是普罗米修斯认为这些折磨是命运的安排,自己必须承受命中注定的痛苦等。总之在古希腊,人们首先认识到了命运的威严和不可挑战性。

然而, 希腊神话中也反映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反抗——自由的意志。虽然, 命运决定了人和神, 甚至整个世界的一切。但是人们在命运面前并不俯首帖耳、 束手就擒,许多英雄和传奇人物在悲惨的命运前奋起抗争, 这反映了古希腊的自由意识的觉醒。普罗米修斯在受到迫害时没有屈服, 没有说出他所知道的有关宙斯命运的不祥预言。尼俄柏由于得罪女神勒托, 7 个儿子死于非命, 依然对着天空喊叫:不, 我即使遭到了不幸, 也胜过你的幸福; 我即使遭到了惨重的灾祸, 我还是比你更富有, 还是一位强者,俄狄甫斯得知自己的命运之后, 为了逃避命运的安排,做了很多努力, 在努力失败之后, 命运残酷地成为现实后, 他勇于承担责任,决定刺瞎双目自我放逐,用艰难困苦的生活来洗涮自己的罪孽,以此表达内心的不甘以及对命运的愤恨。这也反映了一种敢于承担后果、 挑战命运的坚强的自由意志。总之,希腊神话告诉我们, 命运无法更改,但是人、 英雄、 神都不向命运低头屈服, 更不向命运顶礼膜拜。希腊神话正是通过对这种不屈精神的讴歌, 展示了力图战胜命运的决心、勇气和不断抗争的自由精神。——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2)自然主义哲学家的自由观念

随着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转向新的社会关系,古希腊人逐渐摆脱了希腊神话中自然与人格浑然不分的拟人的世界观,开始就自然本身来考察自然, 就社会和人生来考察自身,希腊哲学开始出现。由于城邦尚处于形成时期,城邦的政治生活还不够发达。早期希腊哲学家主要以思考自然为主( 如探讨自然万物的本原和宇宙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把那些开始用理性来认识自然的人称为自然主义者。自然主义者的首创者是泰勒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 泰勒斯是第一个摆脱拟人化的自然观, 从自然本身来寻求世界本原的哲学家。他提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这样, 从泰勒斯开始, 古希腊哲学家开始摆脱神话的拟人的世界观, 开始摆脱古人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处于一种神秘的互渗关系的原始思维,开始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性, 认识到了人和自然的分离。这种认识说明了古希腊人追求客体的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对而言,也可以说作为认为主体的人的主体意识开始显现。人作为认识的主体无需借助神来认识世界。世界作为人的对象性存在而被人直接认识。因此, 叶秀山说: 米利都学派以物质性的始基——水( 作为万物之本原, 来与传统的神话的神谱系统对立, 是一种具有方向性的变革,其意义是非常伟大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按照一定规律永远燃烧着的活火。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赫拉克利特把这分寸或规律称为逻各斯。杨适认为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就是世界万物的普遍的客观规律。逻各斯也就是必然性。他说: 万物服从命运, 命运就是必然性, 命运的实质即是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而一个人怎能躲过那永远不灭的东西呢?在此已经隐隐约约地暗示了,人的自由不能超出逻各斯, 自由只能是在逻各斯之内的自由。也就是说自由不能超出必然性的限度。这说明自然主义哲学家们在认识自由之前首先认识到了必然性的存在 )

对此,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批评,指责赫拉克利特无视目的因, 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归结为必然性。被马克思誉为“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 但是一个人的善恶却取决于自己的灵魂, 也就是说善恶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德谟克利特是说自然的必然性是不能超越的,但是人类社会中的规律却是可以因选择而异的。当然这里存在理论上的矛盾。实际上德谟克利特在此提出了伦理自由,即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德谟克利特也是在必然性的前提下,为人的自由开辟了道路。

此外,德谟克利特还看到了民主制度和自由的联系,提出 在民主国家里受穷,胜于在专制国家里享福,正如自由胜于受奴役一样。显然这里的自由是指政治自由。从德谟克利特这里,我们看到了政治自由的萌芽。公元前5 世纪后半叶, 在雅典和其他城邦出现了智者运动。一批自称为智者的教师活跃在希腊的主要城邦。他们处在民主制的极盛时期, 就社会和政治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在希腊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哲学史上将此称为最早的启蒙运动。智者的主要代表之一就是普罗泰戈拉。古希腊哲学从以自然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是从普罗泰戈拉开始的。在普罗泰戈拉之前, 古希腊哲学家们主要探索的是自然的本原、世界万物的原因。人类社会还不是他们主要研究的对象。因为在他们那里, 人类社会还没有从自然分离出来,仅仅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只是到了普罗泰戈拉那里, 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了人和自然的分离。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在他看来,人是认识的主体, 世界万物都是人的认识对象。认识的中心是人。只有认识了人才能认识世界。因此哲学的中心应该从自然转向人。如果把古希腊哲学分为宇宙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两个阶段的话, 那么后一阶段应该说是自普罗泰戈拉开始的。不过, 这里要强调的是, 对于普罗泰戈拉这句话的含义, 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是指个人。如叶秀山认为, 普罗泰戈拉的思想受到了从留基波到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论的影响, 从而把普罗泰戈拉的人解释为原子式的个人。此外,叶秀山的另一个依据是柏拉图记载的苏格拉底对普罗泰戈拉这种说法的责难。而有些学者将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中的人,解释为和万物相对的人—— 整体的抽象的人。因为在普罗泰戈拉时期直到亚里士多德时期, 还没有把个体的人和人类总体区分开来,还没有种、属和个体的区分。人还是被理解为政治动物,是作为城邦公民而存在的, 在当时不可能出现原子式个人的观念。然而普罗泰戈拉的这句话中明显地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的张扬又为人的自由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黑格尔在评价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时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 因此也就是一般的主体,因此事物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对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黑格尔也认为普罗泰戈拉的人,是指一般的主体,而不是具体的个人。——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2.苏格拉底时代——集体自由与政治自由观念的萌发

(1)苏格拉底的自由观念

区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思想是困难的, 因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表述的。本文主要采取杨适的处理方法, 即把柏拉图的著作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把他的早期的著作看成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忠实的记述, 通过对柏拉图早期著作的研究来认识苏格拉底的自由思想。苏格拉底没有专门论述过自由。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对于自由影响最大的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苏格拉底的独创, 它是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里的一条箴言。然而真正赋予这句箴言以哲学意义的是苏格拉底。从他开始, 关怀和认识人类的人本主义就成了哲学的中心主题。)哲学的认识从以自然为主转向了以人自身为主。人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才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在苏格拉底看来, 人要认识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发掘自己的理性能力和道德本性;只有当人们用美德战胜自己的欲望时, 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实现黑格尔所说的主观自由。这正如黑格尔所说, 无限的主观性,自我意识的自由, 在苏格拉底的学说中生长出来了意识的自由,就在于意识在它所在的地方,在它自身,这就是自由。苏格拉底的原则就是: 人必然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自由、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 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

苏格拉底认为,对公民而言, 国家比他的父母、祖先要更加珍贵,更加可敬,更加神圣。即使国家要处死一个公民,这个公民也无权反对国家和这个国家的法律。应当比敬重父亲更加敬重国家, 消除对国家的怨恨要比消除对父亲的怨恨更快。 如果你不能说服你的国家,那么你就必须服从它的命令,耐心地接受她加诸你的任何惩罚,无论是鞭挞还是监禁,如果国家要你去参战,你会负伤或战死, 但你也一定要服从命令,这样做才是正确的。你一定不能后退、逃跑或放弃你的职责。无论是在战场上或法庭上, 或是在任何地方,你必须做你的城邦和国家命令你做的事,否则你就得按普遍的正义去说服她们, 但是对父母使用暴力是一种罪恶,反对你的国家那就更是一桩大罪了。从苏格拉底这些话语中, 我们不难看到,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和国家是高于一切的。作为公民,其自由是参加政治活动,通过演讲或者投票实现自己的政治自由。如果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没有为公众所接受,没有得到投票支持,那么就应该绝对服从大多数人通过的城邦国家的决定和法律。因此公民的自由是作为公民整体中一员的自由, 是集体所拥有的自由而不是个人的自由。如果不能通过法律允许的手段改变集体的决定, 那么就应绝对服从。苏格拉底是这样认为的, 他更以慷慨赴死证明了自己是服从集体,服从城邦法律的,以此证明集体是高于个人的。——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2)柏拉图的自由观念

柏拉图生活在一个政治混乱时期。在他的有生之年,雅典的奴隶制正在走向没落, 民主制也无力解决这一问题。混乱的民主制把他敬爱的老师——苏格拉底,送上了不归路,更使他相信只有极权主义才能改变雅典城邦的命运柏拉图强调极权, 强调集体, 反对个人, 因而也提倡限制个人自由。国家和统治阶级共命运。统治阶级的利益就是国家的整体利益。个人要服从国家,服从整体。个人利益要集体化。柏拉图提出,在统治阶级内部,个人是属于整个阶级的, 应该过共产共妻的集体生活。)柏拉图认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强调集体的利益, 尽一切可能根除个人的行为。整个社会万家同欢万家同悲, 任何不同于

集体的个人行为都被禁止。在这样的社会中, 个人当然毫无自由而言。然而我们不要忘记, 柏拉图在此反对的是个人自由。在柏拉图看来, 个人作为国家公民,作为集体的一员,享有国家赋予的作为公民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去违反国家利益, 而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自由地为国家利益奋斗。生前享受国家供养, 摆脱无聊的琐事,死后备受殊荣。

柏拉图的极权主义思想对自由是一个极大的危害。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他对自由的一些有益的思考。例如, 柏拉图认为, 民主制的最大的优点是自由,富于自由精神的人们最喜欢到民主的城邦去安家落户。 这也许是柏拉图唯一肯定民主制的地方。当然在古希腊, 即使是在民主制度下, 公民们享受的也是作为政治自由的集体自由,没有个人自由。作为公民,一个人可以有集会发表演讲,对于公共事务陈述自己的观点。

晚年柏拉图的极权主义的思想有所减弱。他认识到了自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例如, 他在《法律篇》中就明确提出了制订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自由。而且自由既是制定法律的原则之一, 又是法律的目的所在。 波斯和雅典的不同教训说明立法者心中要记住三件事: ( 1) 自由; ( 2) 智慧和善; ( 3) 和谐统一。这就是我们制定法律的目的和所依据的准则。法律是对自由的限制, 但是又是对自由的保护。法律的目的是保护绝大多数人的自由, 防止个人的自由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因此, 在这点上, 柏拉图的思想应该说是非常深刻,而且有现实意义的。柏拉图认为自由必须有限度。他在《法律篇》中明确指出: 古代雅典制度则表明, 有限制的自由比无限制的自由更好。物极必反,任何事物过度都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柏拉图认为, 自由虽然是民主制的优点,但是过度的自由本身会破坏民主,导致极权。不顾一切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 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 导致了极权政治的需要。用柏拉图的这些话去反思法国大革命,我们不难得出,在民主和极权主义、 自由和奴役之间, 两极是相通的。——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3)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观念

和苏格拉底、 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顽固地坚持奴隶制。他认为奴隶制是天经地义的。主人和奴隶的区分是天生的, 自然的,因而也是合理的。有些人天生就是主人, 而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奴隶主和奴隶有着共同的利益, 只有结合在一起,双方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奴隶是主人有生命的工具, 会说话的财产, 是属于主人的。当然也是不能和主人平等的。 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就是天生的奴隶, 可以说他是他人的人, 作为奴隶,也是一件所有物。而且所有物就是一种能离开所有者而行动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是和动物一样的工具。因此,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奴隶制是合理的,对社会有益的而且是公正的。因为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 对于后者来说, 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强调作为集体的自由。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个人必须依赖于城邦而生存。而且从利益角度看,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一员, 其生命才有意义。城邦先于个人, 先于家庭。因此,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个人的自由是在城邦集体的自由范围之内的。离开了城邦, 个人是没有自由可言的。在此, 我们不难看出, 在他的思想中,自由应该是集体的, 或者说是在集体范围内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离开集体就没有个人的存在,更不能谈个人的利益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讨论了多种政体。在他看来, 平民政体比寡头政体好,因为平民政体中的中产阶级比在后者中多。平民政体比寡头政体更加安定和平稳。前者也比后者更加接近由中产阶层组成的共和政体, 而这样的政体是最为安定的政体。亚里士多德并不赞成极端的平民政体,他指出平民主义政体的前提和准则是自由或者说自由原则。但是他认为,平民主义者曲解了自由原则。平民主义者认为,自由就是做一个人想做的事情, 每个人过随心所欲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自由观是轻率的,因为按照政体的规则生活并不是不自由,而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解放,是在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因此,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观不等同于平民主义的自由观, 他的自由是在维护政体的条件下的自由,即一种集体的自由。而且,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就是不受任何人统治, 至少是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亚里士多德关注的自由大多是从政治自由的层面考虑。当然他对平民主义的自由观是持批评态度的。——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3.后苏格拉底时期——个人自由与消极自由观念的萌发

(1)伊壁鸠鲁的自由观念

在古希腊的思想家中, 伊壁鸠鲁对自由思想的贡献最大。马克思曾称赞伊壁鸠鲁为“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马克思在其青年时期, 为了寻找自由的根据,专门以伊壁鸠鲁思想研究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他为此做了大量的笔记。他在笔记中这样写道: 伊壁鸠鲁表示反对毫无意义地惊愕地直观天体,这种直观束缚人, 使人产生恐惧,他主张精神的绝对自由。从古代人的自由走向现代人的自由是从伊壁鸠鲁那里开始的。伊壁鸠鲁对自由思想主要贡献有如下几点:

首先, 伊璧鸠鲁提出了个人主义。

正如贡斯当所指出的, 现代自由的前提是个人主义的出现。而在古希腊的个人主义的出现,当归功于伊壁鸠鲁,所以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伊壁鸠鲁处于马其顿人征服和统治希腊的希腊化时代,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之中, 希腊人对国家集体的关心开始转到对个人自身的关心。这正如安古斯在其《剑桥古代史》中所概括的:这时形而上学隐退到幕后去了,个人的伦理现在变成了具有头等意义的东西。哲学不再是引导着少数一些大无畏的真理追求者们前进的火炬; 它毋宁是跟随着生存斗争的后面在收拾病弱与伤残的一辆救护车。个人主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应运而生。在那个时代, 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流派主要有犬儒学派、 怀疑主义、 伊壁鸠鲁学派和斯多葛学派。正如塔恩所指出, 在古希腊晚期,希腊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仅仅是城邦的一个部分,而是一个个体的人。)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把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意看作本质的东西。在他看来, 个人就是社会中的原子,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是个人功利的产物。他强调个体的地位, 提出个人先于整体。实际上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 社会混乱, 城邦不保,个人岌岌可危, 只有转向个体,转向内心, 以求自保。因此伊壁鸠鲁认为个体追求快乐是最高的善。我们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我们认为它是最高的和天生的善。

其次,伊璧鸠鲁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指出: 国家起源于人们相互间的契约, 起源于社会契约,这一观点就是伊壁鸠鲁最先提出来的。伊壁鸠鲁认为个人是原子式的, 但生活在以交往为基础的社会当中。为了在个人追求快乐的同时不至于相互伤害,人们会制订各种社会契约。社会就是建立在社会契约之上的。伊壁鸠鲁认为正义也是依赖契约的,人们为了避免相互伤害,制定相互约定, 因而遵守约定就是正义, 违反约定就是不正义。对于没有约定互不伤害者, 是无所谓正义不正义的。在他起来,法律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他指出:不能互相订立契约以保证彼此不伤害的动物, 无所谓公正与不公正。既不能够也不愿意订立互利契约的部落也是这样。公正是人们相互交往中以防止互相伤害的约定。无论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只要人们相约以防互相伤害,公正就成立了。因此伊壁鸠鲁实际上认为,人是原子的个人,由相互约定而形成社会和国家。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自由的观念开始由强调整体、强调集体和国家的古代自由观开始向强调个人的现代自由观的转化。当然在伊壁鸠鲁那里只是开始了转化,开始出现现代自由观的萌芽。

最后, 伊璧鸠鲁在本体论上提出了意志自由。

伊壁鸠鲁在自由观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他是本体论上提出了意志自由的观念。众所周知, 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 他认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一种是直线式的下落运动, 另一种由于原子偏离直线而产生运动; 第三种是由于许多原子相互排斥而引起的运动。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指出:承认第一种第三种运动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共同的;可是在承认原子偏离直线这一点上,伊壁鸠鲁就和德谟克利特不同了。正是这种不同,使得意志自由成为可能。由于有了意志自由, 人们的行动才有自由, 从而应该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而且在伊壁鸠鲁看来, 意志自由是遵从理性的。伊壁鸠鲁的原子偏离直线运动在他的理论中是非常重要的。从自由观念来看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实际上是从本体的意义上为自由奠定了基础。伊壁鸠鲁表示反对毫无意义地惊愕地直观天体, 这种直观束缚人, 使人产生恐惧, 他主张精神的绝对自由。——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2)斯多葛学派的自由观念

古代自由和现代自由的另一个区别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区别。积极自由是积极地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 个人按照自己的理性生活。而消极的自由则是使自己的自由不受他人的侵害。和伊壁鸠鲁学派一样,斯多亚学派也从积极的外部自由走向了消极的主体的内在自由。斯多亚学派在许多方面和伊壁鸠鲁学派有相同之处。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完全不同,甚至相互对立。在自由思想方面,他们也有不少区别。这具体表现为:

首先,消极自由的萌芽。在伊壁鸠鲁那里,虽然也有神的存在、 命运的存在,但是神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假设,自由意志就是为了对命运的反抗。但是在斯多亚学派那里,神是世界的灵魂,每个人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善就是过顺从自然的生活。在斯多亚学派那里,只有哲人才是自由的人。因为哲人一无所学,只是反求诸已。哲人是斯多亚学派的理想的人,他们对于身外之物,如健康、财富、名誉等不大关心,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扬善抑恶。只有哲人能够成为善人。只有善人具有独立行动的力量,而自由就是具有独立行动的力量。哲人不仅是自由的,也应该是统治者。自由就是善,奴役就是恶。不能独立, 附属于他人也是奴役。只有善人是自由的,恶人都是奴隶。自由就是具有独立行动的力量;相反, 奴役却是独立行动力量的短缺。奴役有第二种形式,即附属,还有第三种形式, 自身虽然附属, 但也占有奴隶的相应却是主人,这也是恶。有智慧的人不仅是自由的, 而且也是君主; 君权是绝对的统治,只有哲人才能维持它。

其次,强调整体的自由。

虽然斯多亚学派强调转向自身寻求内在的自由, 但是他们也十分重视整体,重视个人对整体的义务。这一点上不同于伊壁鸠鲁学派。他们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 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对于整体要绝对服从, 不能抱怨。因为他们认为凡是对整体有利的事情, 对于个体也不会有害。不损害国家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公民。 −似乎这种观点和个人自由有些矛盾, 其实分析一下,并非如此。在斯多亚学派看来, 外部世界有其自身的秩序,个人只有遵循其秩序而不是去反抗, 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内在的自由。——魏洪钟《古希腊自由思想的演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

相关热词搜索:古希腊 起源 思想

上一篇:自由的内涵    下一篇:自由主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