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史记》的804个成语(一)

2020-03-11 16:15:49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1.安堵如故

【释义】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2.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释义】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3.安枕而卧

【释义】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出处】《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4.案堵如故

【释义】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5.按辔徐行

【释义】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6.拔山盖世

【释义】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7.拔山扛鼎

【释义】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8.拔帜易帜

【释义】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9.霸陵醉尉

【释义】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

10.霸王别姬

【释义】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11.白头如新

【释义】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12.白鱼入舟

【释义】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出处】《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诸侯皆曰:‘纣可伐矣。’”

13.抱薪救火

【释义】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4.暴戾恣睢

【释义】暴戾:凶恶、残暴;恣睢:任意做坏事。形容凶残横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暴戾恣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15.杯盘狼藉

【释义】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16.卑谄足恭

【释义】卑:低下;谄:巴结奉承;足:音“巨”,过分;恭:恭顺。低声下气,阿谀逢迎,过分恭顺,取媚于人。

【出处】《史记·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17.卑礼厚币

【释义】卑礼:谦恭的礼节;厚币:厚重的币帛。比喻聘请人员的郑重殷切。

【出处】《史记·魏世家》:“惠王数败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

18.北面称臣

【释义】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19.倍日并行

【释义】日夜赶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20.背水一战

【释义】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21.避让贤路

【释义】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出处】《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22.变名易姓

【释义】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23.便宜行事

【释义】便宜:方便,适宜。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4.必操胜券

【释义】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史记·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25.彬彬有礼

【释义】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6.兵贵先声

【释义】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27.博而寡要

【释义】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28.搏牛之虻

【释义】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29.不成三瓦

【释义】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30.不得要领

【释义】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31.不寒而栗

【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32.不经之谈

【释义】不经:不合道理。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晋·羊祜《戒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33.不可胜言

【释义】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出处】《史记·大宛列传》:“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34.不名一钱

【释义】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汉·王充《论衡·骨相》:“通有盗铸钱之罪,景帝考验,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

35.不能赞一辞

【释义】赞:赞助;赞一辞:添一句话。提不出一点意见。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36.不赏之功

【释义】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37.不胜杯杓

【释义】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经醉了。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38.不识大体

【释义】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出处】《史记·平原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晋·袁宏《后汉记》卷一○:“臣愚浅,不识大体。”

39.不食周粟

【释义】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40.不约而同

【释义】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41.不赞一词

【释义】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42.不值一钱

【释义】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史记·魏其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

43.不足与谋

【释义】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44.布衣黔首

【释义】布衣:封建时代平民的别称;黔首:战国及秦代对人民的称谓。古代指一般百姓。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

45.才气过人

【释义】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46.才气无双

【释义】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47.藏弓烹狗

【释义】飞鸟射尽了就把良弓收起,狡兔被捉就把捕兔的猎狗煮了吃肉。旧时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48.侧目而视

【释义】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49.参差错落

【释义】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古文观止》注:“上云,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斗,八斗,参差错落。”

50.察见渊鱼

【释义】渊:深潭。能看清深水中的鱼。比喻为人过于精明。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鱼,不祥’。”

51.长颈鸟喙

【释义】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52.长夜之饮

【释义】指通宵宴饮。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53.尝胆卧薪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54.瞋目切齿

【释义】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55.陈陈相因

【释义】陈:旧;因:沿袭。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出处】《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56.尺布斗粟

【释义】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57.尺寸之地

【释义】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58.赤县神州

【释义】中国的别称。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59.崇论闳议

【释义】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60.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释义】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61.传檄而定

【释义】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62.吹箫乞食

【释义】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

63.春秋笔法

【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6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65.醇酒妇人

【释义】醇酒:味厚的酒。比喻颓废腐化的生活。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66.啜食吐哺

【释义】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67.摧刚为柔

【释义】摧:挫败。变刚强为柔顺。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时。”

68.大逆不道

【释义】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69.大失人望

【释义】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70.大失所望

【释义】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出处】《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71.带砺山河

【释义】带:衣带;砺:磨刀石;山:泰山;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72.弹丸之地

【释义】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73.啖以重利

【释义】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出处】《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74.当断不断

【释义】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75.刀笔吏

【释义】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76.道大莫容

【释义】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77.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释义】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78.倒行逆施

【释义】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79.倒置干戈

【释义】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80.得意洋洋

【释义】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81.登坛拜将

【释义】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82.低回不已

【释义】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83.砥行立名

【释义】磨砺德行,建树功名。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84.帝王将相

【释义】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5.掉臂不顾

【释义】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86.掉三寸舌

【释义】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87.鼎足而三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88.鼎足三分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89.鼎足之势

【释义】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90.定于一尊

【释义】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91.洞见症结

【释义】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92.恫疑虚喝

【释义】虚张声势,恐吓威胁。

【出处】《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

93.斗粟尺布

【释义】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相容。”

94.斗鸡走狗

【释义】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

95.独当一面

【释义】单独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96.妒能害贤

【释义】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97.妒贤嫉能

【释义】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98.短小精悍

【释义】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

99.对簿公堂

【释义】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100.顿首再拜

【释义】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101.多多益善

【释义】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102.扼吭拊背

【释义】扼:用力掐着;吭:咽喉;拊:拍击。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103.饿虎之蹊

【释义】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104.耳食之谈

【释义】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105.发蒙振落

【释义】蒙:遮盖,指物品上的罩物;振:摇动。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106.发综指示

【释义】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107.伐功矜能

【释义】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108.发指眦裂

【释义】发指:头发直竖;眦裂:眼眶裂开。头发向上竖,眼睑全张开。形容非常愤怒。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109.反经行权

【释义】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110.飞熊入梦

【释义】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111.诽谤之木

【释义】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112.废书而叹

【释义】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113.分我杯羹

【释义】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14.蜂拥而来

【释义】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115.风度翩翩

【释义】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116.风起云蒸

【释义】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117.讽一劝百

【释义】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118.奉公守法

【释义】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119.俯拾仰取

【释义】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120.拊背扼喉

【释义】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121.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22.负驽前驱

【释义】背着弓箭在前面开道。比喻迎接的礼度极为尊敬。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驽矢先驱。”

123.负薪救火

【释义】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24.附骥名彰

【释义】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125.腹诽心谤

【释义】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非而心谤。”

126.妇人之仁

【释义】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127.改过自新

【释义】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

【出处】《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128.改名换姓

【释义】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129.肝脑涂地

【释义】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

130.高材捷足

【释义】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31.高材疾足

【释义】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32.高车驷马

【释义】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133.高屋建瓴

【释义】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134.高阳酒徒

【释义】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135.割地求和

【释义】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136.歌功颂德

【释义】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出处】《史记·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137.各从其志

【释义】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38.各有所短

【释义】短:不足。各有各的不足。

【出处】《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139.各自为战

【释义】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140.攻苦食淡

【释义】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141.功高震主

【释义】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142.宫车晏驾

【释义】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143.篝火狐鸣

【释义】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44.股战而栗

【释义】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145.骨鲠之臣

【释义】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146.冠上履下

【释义】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147.观望不前

【释义】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48.管鲍分金

【释义】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149.贯朽粟陈

【释义】钱串子断了,谷子烂了。比喻极富有。

【出处】《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50.贯朽粟腐

【释义】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腐烂。形容富有之极。

【出处】《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51.贯颐奋戟

【释义】颐:下巴。两手捧颐而直入敌阵。形容英勇无畏。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跣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

152.灌夫骂座

【释义】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153.龟冷支床

【释义】比喻壮志未酬,蛰居待时。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褚少孙论》:“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154.贵壮贱老

【释义】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出处】《史记·匈奴列传》: “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155.国士无双

【释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56.海市蜃楼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15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释义】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臣多多益善耳。”

158.好学不倦

【释义】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159.河海不择细流

【释义】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60.河山带砺

【释义】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161.合而为一

【释义】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为王虑,莫若善楚。秦楚合而为一以临韩,韩必敛手。”

162.褐衣不完

【释义】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163.褐衣蔬食

【释义】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164.恨入骨髓

【释义】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165.恨相知晚

【释义】恨:懊悔;相知:互相了解,感情很深。后悔彼此建立友谊太迟了。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166.恨之入骨

【释义】形容痛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167.鸿鹄之志

【释义】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68.鸿门宴

【释义】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169.洪炉燎发

【释义】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170.后来居上

【释义】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71.后来者居上

【释义】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172.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释义】即:就,立刻;挥:挥手。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或奴才的任意使唤。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使黯(汲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173.胡越之祸

【释义】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174.荒诞不经

【释义】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175.黄口孺子

【释义】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176.悔过自新

【释义】悔:悔改;过:错误;自新:使自己重新做人。悔恨以前的过失,决心重新作人。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新唐书·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177.火耕水耨

【释义】耨:除草。古代一种原始耕种方式。

【出处】《史记·平淮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

178.积毁销骨

【释义】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79.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释义】失:错过。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180.鸡鸣狗盗

【释义】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181.疾足先得

【释义】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82.嫉闲妒能

【释义】嫉、妒: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妒贤嫉能,御下蔽之。”

183.计出无聊

【释义】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184.计将安出

【释义】计:计策,计谋;安:怎么,怎样。如何制定计谋呢?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185.计无付之

【释义】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不得不这样。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186.季布一诺

【释义】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出处】《史记·季布栾列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之间哉?’”

187.嫁祸于人

【释义】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出处】《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188.价值连城

【释义】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189.兼容并包

【释义】把各个方面全都容纳包括进来。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190.江东父老

【释义】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191.胶柱鼓瑟

【释义】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192.结驷连骑

【释义】随从、车马众多。形容排场阔绰。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

193.节衣缩食

【释义】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出处】《史记·贷殖列传》:“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

194.捷足先得

【释义】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95.捷足先登

【释义】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96.解衣推食

【释义】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197.借交报仇

【释义】帮助别人报仇。

【出处】《史记·郭解列传》:“(解)以躯借交报仇。”

198.借箸代筹

【释义】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199.津关险塞

【释义】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200.金匮石室

【释义】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201.锦衣行昼

【释义】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02.经纬天下

【释义】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

203.纠合之众

【释义】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204.酒池肉林

【释义】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出处】《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汉书·张骞传》:“行赏赐,酒池肉林。”

205.九鼎大吕

【释义】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206.九垓八埏

【释义】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207.久怀慕蔺

【释义】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208.救火扬沸

【释义】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

209.居官守法

【释义】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210.举鼎绝膑

【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史记·秦本纪》:“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211.决胜千里

【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212.决一雌雄

【释义】雌雄:比喻高低、胜负。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奴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213.慷慨悲歌

【释义】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214.扛鼎抃牛

【释义】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215.科头跣足

【释义】光着头赤着脚。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 《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216.可操左券

【释义】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比喻成功有把握。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217.控名责实

【释义】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218.叩马而谏

【释义】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219.苦口逆耳

【释义】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20.胯下之辱

【释义】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221.快意当前

【释义】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222.匡乱反正

【释义】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223.劳苦功高

【释义】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224.乐而忘返

【释义】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秦本纪》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西巡狩,乐而忘归。”

225.乐善好施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226.累卵之危

【释义】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

【出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如累卵,得臣则安。”

227.立木南门

【释义】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28.立锥之地

【释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出处】《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史记·留侯世家》:“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229.砺山带河

【释义】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出处】《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230.利令智昏

【释义】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231.利析秋毫

【释义】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出处】《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232.力能扛鼎

【释义】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233.恋恋不舍

【释义】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史记·范睢传》第七十九卷:“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234.两败俱伤

【释义】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235.两虎相斗

【释义】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236.两鼠斗穴

【释义】比喻敌对双方在地势险狭的地方相遇,只有勇往直前的才能获胜。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37.凌杂米盐

【释义】形容零乱琐碎。

【出处】《史记·天官书》:“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纵横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为盐。”

238.流言蜚语

【释义】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处】《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239.六出奇计

【释义】原指陈平所出的六条妙计。后泛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

240.漏网之鱼

【释义】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

241.漏瓮沃焦釜

【释义】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242.碌碌无能

【释义】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43.碌碌无为

【释义】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録録(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244.屡见不鲜

【释义】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245.履舄交错

【释义】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246.荦荦大端

【释义】荦荦:清楚、分明的样子。指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

【出处】《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247.毛遂自荐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248.美如冠玉

【释义】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虽美大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249.每饭不忘

【释义】指时刻不忘。

【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250.门可罗雀

【释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出处】《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251.面如冠玉

【释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252.面折廷争

【释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253.民不聊生

【释义】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254.名不虚传

【释义】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255.名高天下

【释义】比喻全国闻名。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256.名山事业

【释义】指著作。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257.名声籍甚

【释义】比喻名声极大。

【出处】《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258.明珠暗投

【释义】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259.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60.目不交睫

【释义】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

261.目挑心招

【释义】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262.内视反听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263.讷口少言

【释义】讷口:不善于说话。不善言谈,说话不多。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264.逆耳之言

【释义】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265.鸟尽弓藏

【释义】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266.怒发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67.判若鸿沟

【释义】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268.旁若无人

【释义】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69.批亢捣虚

【释义】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270.贫贱骄人

【释义】身处贫贱,但很自豪。指贫贱的人蔑视权贵。

【出处】《史记·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名言林萃网成语谚语栏目史秀洋

相关热词搜索:史记,成语

上一篇:出自《辽史》和《金史》的32个成语    下一篇:出自《元史》的58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