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论语》的413个成语(二)

2020-03-13 16:39:32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11、匏瓜空悬
【拼音】páo guā kōng xuán
【释义】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出处】《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212、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释义】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13、匹夫沟渎
【拼音】pǐ fū gōu dú
【释义】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节。
【出处】《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14、匹夫匹妇
【拼音】pǐ fū pǐ fù
【释义】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匹夫匹妇,不获自尽。”《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
 
215、匹夫小谅
【拼音】pǐ fū xiǎo liàng
【释义】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
【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后汉书·皇甫嵩硃俊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连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216、片言折狱
【拼音】piàn yán zhé yù
【释义】片言极少的几句话;折狱判决诉讼案件。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
【出处】《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17、贫而乐道
【拼音】pín ér lè dào
【释义】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出处】《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218、屏气敛息
【拼音】bǐng qì liǎn xī
【释义】屏闭住;敛收住。闭住气,收住呼吸。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时止住了呼吸。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219、屏气凝神
【拼音】bǐng qì níng shén
【释义】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220、屏声敛息
【拼音】píng shēng liǎn xī
【释义】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221、屏声息气
【拼音】bǐng shēng xī qì
【释义】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222、杞宋无征
【拼音】qǐ sòng wú zhēng
【释义】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出处】《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223、泣麟悲凤
【拼音】qǐ lín bēi fèng
【释义】麟麒麟;凤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谓哀伤国家衰败。
【出处】孔子因乱世获麟而涕泣,又因凤鸟不至而伤。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论语·子罕》:“。
 
224、迁怒于人
【拼音】qiān nù yú rén
【释义】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225、墙面而立
【拼音】qiáng miàn ér lì
【释义】指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亦作面墙而立”。
【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226、轻裘肥马
【拼音】qīng qiú féi mǎ
【释义】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27、求全责备
【拼音】qiú quán zé bèi
【释义】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出处】《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228、求人不如求己
【拼音】qiú rén bù rú qiú jǐ
【释义】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229、求仁得仁
【拼音】qiú rén dé rén
【释义】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30、求生害仁
【拼音】qiú shēng hài rén
【释义】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1、求志达道
【拼音】qiú zhì dá dào
【释义】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232、裘马轻肥
【拼音】qiú mǎ qīng féi
【释义】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33、取义成仁
【拼音】qǔ yì chéng rén
【释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4、犬马之养
【拼音】quǎn mǎ zhī yǎng
【释义】供养父母的谦辞。
【出处】《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35、群而不党
【拼音】qún ér bù dǎng
【释义】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36、群起而攻之
【拼音】qún qǐ ér gōng zhī
【释义】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拼音】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释义】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拼音】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释义】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拼音】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释义】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40、仁人志士
【拼音】rén rén zhì shì
【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41、任重道远
【拼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42、如指诸掌
【拼音】rú zhǐ zhū zhǎng
【释义】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243、入孝出弟
【拼音】rù xiào chū tì
【释义】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244、入孝出悌
【拼音】rù xiào chū tì
【释义】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245、三复白圭
【拼音】sān fù bái guī
【释义】指慎于言行。
【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246、三复斯言
【拼音】sān fù sī yán
【释义】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出处】《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247、三人行,必有我师
【拼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48、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 shēn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49、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释义】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250、三月不知肉味
【拼音】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251、色厉内荏
【拼音】sè lì nèi rě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
 
252、色仁行违
【拼音】sè rén xíng wéi
【释义】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出处】《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253、杀鸡焉用牛刀
【拼音】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释义】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254、杀身成仁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rén
【释义】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55、善贾而沽
【拼音】shàn jià ér gū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256、善与人交
【拼音】shàn yǔ rén jiāo
【释义】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57、上智下愚
【拼音】shàng zhì xià yú
【释义】智聪明;愚笨。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58、舍己为人
【拼音】shě jǐ wèi rén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259、慎终追远
【拼音】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释义】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60、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释义】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处】《论语·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61、生而知之
【拼音】shēng ér zhī zhī
【释义】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62、生荣死哀
【拼音】shēng róng sǐ āi
【释义】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263、生荣死衰
【拼音】shēng róng sǐ shuāi
【释义】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出处】《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64、胜残去杀
【拼音】shèng cán qù shā
【释义】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处】《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
 
265、诗礼之训
【拼音】shī lǐ zhī xùn
【释义】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266、施而不费
【拼音】shī ér bù fèi
【释义】施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史记·吴太伯世家》:“广而不宣,施而不费。”
 
267、时不我待
【拼音】shí bù wǒ dài
【释义】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
【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68、时不我与
【拼音】shí bù wǒ yǔ
【释义】我与与我”的倒装;与等待。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的。嗟叹时机错过,追悔不及。
【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6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拼音】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释义】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出处】《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70、事在萧墙
【拼音】shì zài xiāo qiáng
【释义】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出处】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71、是可忍,孰不可忍
【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释义】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72、适可而止
【拼音】shì kě ér zhǐ
【释义】适可恰好可以。到适当的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
【出处】《论语·乡党》:“不多食”宋·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
 
273、逝者如斯
【拼音】shì zhě rú sī
【释义】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4、手足无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75、述而不作
【拼音】shù ér bù zuò
【释义】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76、司马牛之叹
【拼音】sī mǎ niú zhī tàn
【释义】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出处】《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277、思不出位
【拼音】sī bù chū wèi
【释义】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出处】《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78、斯文扫地
【拼音】sī wén sǎo dì
【释义】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出处】《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279、死而后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0、死而无悔
【拼音】sǐ ér wú huǐ
【释义】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28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拼音】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释义】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出处】《论语·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82、四书五经
【拼音】sì shū wǔ jīng
【释义】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28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释义】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84、四体不勤
【拼音】sì tǐ bù qín
【释义】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85、驷不及舌
【拼音】sì bù jí shé
【释义】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286、松柏后凋
【拼音】sōng bǎi hòu diāo
【释义】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87、随心所欲
【拼音】suí xīn suǒ yù
【释义】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88、岁不我与
【拼音】suì bù wǒ yǔ
【释义】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
【出处】《论语·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289、岁寒松柏
【拼音】suì hán sōng bǎi
【释义】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0、岁寒知松柏
【拼音】suì hán zhī sōng bǎi
【释义】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91、听其言而观其行
【拼音】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释义】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92、通力合作
【拼音】tōng lì hé zuò
【释义】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出处】《论语·颜渊》:“盍彻乎”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293、推己及人
【拼音】tuī jǐ jí rén
【释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294、讬孤寄命
【拼音】xíng gū jì mìng
【释义】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
【出处】《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
 
295、枉道事人
【拼音】wǎng dào shì rén
【释义】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
【出处】《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96、望而生畏
【拼音】wàng ér shēng wèi
【释义】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出处】《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97、危言危行
【拼音】wēi yán wēi xíng
【释义】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298、巍巍荡荡
【拼音】wēi wēi dàng dàng
【释义】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出处】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
 
299、为山止篑
【拼音】wéi shān zhǐ kuì
【释义】比喻功败垂成。
【出处】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300、温故知新
【拼音】wēn gù zhī xīn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301、温良恭俭让
【拼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释义】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302、文过饰非
【拼音】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303、文行出处
【拼音】wén xíng chū chǔ
【释义】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出处】《周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04、文武之道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
【释义】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305、文质彬彬
【拼音】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6、文子同升
【拼音】wén zǐ tóng shēng
【释义】指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
【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僸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307、闻一知二
【拼音】wén yī zhī èr
【释义】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308、闻一知十
【拼音】wén yī zhī shí
【释义】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处】《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309、无可无不可
【拼音】wú kě wú bù kě
【释义】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310、无适无莫
【拼音】wú shì wú mò
【释义】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
【出处】《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此。”
 
311、无適无莫
【拼音】wú dí wú mò
【释义】適厚;莫薄。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
【出处】《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后汉书·刘梁传》:“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適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312、无所不至
【拼音】wú suǒ bù zhì
【释义】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13、无所措手足
【拼音】wú suǒ cuò shǒu zú
【释义】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14、无所用心
【拼音】wú suǒ yòng xīn
【释义】没有地方用他的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15、无为而治
【拼音】wú wéi ér zhì
【释义】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泛指以德化民。
【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316、五谷不分
【拼音】wǔ gǔ bù fēn
【释义】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17、五湖四海
【拼音】wǔ hú sì hǎi
【释义】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318、下学上达
【拼音】xià xué shàng dá
【释义】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19、下愚不移
【拼音】xià yú bù yí
【释义】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出处】《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20、先难后获
【拼音】xiān nán hòu huò
【释义】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出处】《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321、贤贤易色
【拼音】xián xián yì sè
【释义】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322、萧墙祸起
【拼音】xiāo qiáng huò qǐ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23、小不忍则乱大谋
【拼音】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释义】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24、小大由之
【拼音】xiǎo dà yóu zhī
【释义】指用途可大可小。
【出处】《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325、小德出入
【拼音】xiǎo dé chū rù
【释义】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26、心有余而力不足
【拼音】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释义】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27、信而好古
【拼音】xìn ér hào gǔ
【释义】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28、兴观群怨
【拼音】xìng guān qún yuàn
【释义】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329、兴灭继绝
【拼音】xīng miè jì jué
【释义】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
【出处】《论语·尧曰》:“ 兴灭国,继绝世。”
 
330、朽木不雕
【拼音】xiǔ mù bù diāo
【释义】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31、朽木粪墙
【拼音】xiǔ mù fèn qiáng
【释义】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32、朽木粪土
【拼音】xiǔ mù fèn tǔ
【释义】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333、秀而不实
【拼音】xiù ér bù shí
【释义】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334、衒玉自售
【拼音】zuì yù zì shòu
【释义】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出处】《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
 
335、学而不厌
【拼音】xué ér bù yàn
【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36、学而时习之
【拼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释义】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
【出处】《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37、学而优则仕
【拼音】xué ér yōu zé shì
【释义】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拼音】xuá rú bù jí ,yóu kǒng shī zhī
【释义】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出处】《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39、学无常师
【拼音】xué wú cháng shī
【释义】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340、血气方刚
【拼音】xuè qì fāng gāng
【释义】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出处】《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41、循序渐进
【拼音】xún xù jiàn jìn
【释义】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342、循循善诱
【拼音】xún xún shàn yòu
【释义】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343、言必信,行必果
【拼音】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
【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344、言必有中
【拼音】yán bì yǒu zhòng
【释义】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45、言不及义
【拼音】yán bù jí yì
【释义】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46、言而有信
【拼音】yán ér yǒu xìn
【释义】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47、言寡尤,行寡悔
【拼音】yán guǎ yóu,xíng guǎ huǐ
【释义】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处】《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348、言行相副
【拼音】yán xíng xiāng fù
【释义】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同言行相符”。
【出处】《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349、言行相顾
【拼音】yán xíng xiāng gù
【释义】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出处】《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350、言简意该
【拼音】yán jiǎn yì gāi
【释义】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出处】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351、洋洋盈耳
【拼音】yáng yáng yíng ěr
【释义】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352、仰之弥高
【拼音】yǎng zhī mí gāo
【释义】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353、一朝之忿
【拼音】yī zhāo zhī fèn
【释义】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
【出处】《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354、一箪一瓢
【拼音】yī dān yī piáo
【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55、一虎不河
【拼音】yī hǔ bù hé
【释义】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出处】《诗·小雅·小昮》:“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356、一举三反
【拼音】yī jǔ sān fǎn
【释义】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7、一匡天下
【拼音】yī kuāng tiān xià
【释义】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358、一仍旧贯
【拼音】yī réng jiù guàn
【释义】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出处】《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359、一日三覆
【拼音】yī rì sān fù
【释义】指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360、一日三省
【拼音】yī rì sān xǐng
【释义】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361、一日之长
【拼音】yī rì zhī zhǎng
【释义】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出处】《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62、一息尚存
【拼音】yī xī shàng cún
【释义】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出处】《论语·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熹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36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拼音】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364、一言丧邦
【拼音】yī yán sàng bāng
【释义】指一句话可以亡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365、一言兴邦
【拼音】yī yán xīng bāng
【释义】指一句话可以兴国。
【出处】《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366、一言以蔽之
【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
【释义】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67、一以贯之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
【释义】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68、一隅三反
【拼音】yī yú sān fǎn
【释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9、一隅之见
【拼音】yī yú zhī jiàn
【释义】见见解。偏于一方面的见解。
【出处】《论语·述尔》:“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7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释义】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71、衣马轻肥
【拼音】yì mǎ qīng féi
【释义】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出处】语出《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372、衣轻乘肥
【拼音】yì qīng chéng féi
【释义】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373、沂水舞雩
【拼音】yí shuǐ wǔ yú
【释义】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出处】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
 
374、沂水弦歌
【拼音】yí shuǐ xián gē
【释义】指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出处】语出《论语·先进》:“[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75、以德报德
【拼音】yǐ dé bào yu
【释义】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76、以德报怨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释义】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77、以人废言
【拼音】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以因为;废废弃。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78、以文会友
【拼音】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379、以直报怨
【拼音】yǐ zhí bào yuàn
【释义】直公正、正直。以公道对待自己怨恨的人。
【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80、以紫乱朱
【拼音】yǐ zǐ luàn zhū
【释义】比喻将奸佞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君子。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381、异端邪说
【拼音】yì duān xié shuō
【释义】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若异端邪说释老之学。”
 
382、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释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383、饮水曲肱
【拼音】yǐn shuǐ qū gōng
【释义】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4、隐居求志
【拼音】yǐn jū qiú zhì
【释义】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385、怨天忧人 
【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
【释义】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86、怨天尤人 
【拼音】yuàn tiān yóu rén
【释义】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87、悦近来远 
【拼音】yuè jìn lái yuǎn
【释义】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出处】《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388、允执其中 
【拼音】yǔn zhí qí zhōng
【释义】允诚信;执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出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389、韫椟而藏 
【拼音】yùn dú ér cáng
【释义】旧时比喻怀才隐退。
【出处】《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390、在陈之厄 
【拼音】zài chén zhī è
【释义】指饥贫等困境。
【出处】《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391、在色之戒 
【拼音】zài sè zhī jiè
【释义】指色欲方面的戒忌。
【出处】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392、造次颠沛 
【拼音】zào cì diān pèi
【释义】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出处】《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93、择善而从 
【拼音】zé shàn ér cóng
【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4、知过必改 
【拼音】zhī guò bì gǎi
【释义】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395、知过能改 
【拼音】zhī guò néng gǎi
【释义】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396、知命之年 
【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
【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处】《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397、知其不可而为之 
【拼音】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
【释义】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
【出处】《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39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拼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释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99、执鞭随蹬 
【拼音】zhí biān suí dèng
【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400、直道而行 
【拼音】zhí dào ér xíng
【释义】比喻办事公正。
【出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401、直谅多闻 
【拼音】zhí liàng duō wén
【释义】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出处】《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
 
402、志士仁人 
【拼音】zhì shì rén rén
【释义】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03、中庸之道 
【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
【释义】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404、众好众恶 
【拼音】zhòng hào zhòng wù
【释义】众人喜爱或众人厌恶。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05、众星拱北 
【拼音】zhòng xīng gǒng běi
【释义】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出处】《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06、众星环极 
【拼音】zhòng xīng huán jí
【释义】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出处】《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拱”的古字,环绕『·张衡《西京赋》:“譬如星之环极,叛赫戏以辉煌。”
 
407、众星捧月 
【拼音】zhòng xīng pěng yuè
【释义】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08、周而不比 
【拼音】zhōu ér bù bǐ
【释义】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409、主一无适 
【拼音】zhǔ yī wú shì
【释义】专一,无杂念。
【出处】《二程·粹言》:“卷上或问敬子曰‘主一之谓敬∥谓一?’子曰‘无适之谓一。’”《论语·学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
 
410、祝鮠之佞 
【拼音】zhù tuó zhī nìng
【释义】祝鮠,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出处】《论语·雍也》:“不有祝鮠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411、子为父隐 
【拼音】zǐ wéi fù yǐn
【释义】儿子为父亲隐瞒劣迹。
【出处】《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412、足食足兵 
【拼音】zú shí zú bīng
【释义】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413、钻坚仰高 
【拼音】zuàn jiān yǎng gāo
【释义】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人学网名言林萃栏目思可道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 成语 春秋战国

上一篇:出自《论语》的413个成语(一)    下一篇:出自《隋书》的104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