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宇宙探索 > 星球史记 >

月亮的由来

2020-02-12 14:35:51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月亮的起源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分裂说、俘获说、星云说、碰撞说。目前最广为接受的则是碰撞说。
人学网 宇宙探索 星球史记 月亮的由来图1
  
  月亮的起源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分裂说。认为月亮源于地球的分裂。月球和地球同出一体。当地球形成过程中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在高速自转的离心力及太阳潮xī的作用下,从赤道位置飞离出一大块物质,冷却后便形成了月球。持有这种说法的人更进一步认为,太平洋的存在便是地球抛出月球之后形成的。
  
  那么,太平洋是月亮抛出的结果吗?
  
  众所周知,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而在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说中的古太平洋,则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与后来的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系,大洋两岸地质构造历史的显著差异……这就使许多人相信太平洋可能有着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成因。如果像海底扩张论所讲的那样,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都是由于海底扩张的原因由古大平洋孕育而成,那么,做为母亲海的古太平洋成因又该如何解释呢?
  
  到19世纪中叶,乔治·达尔文(1879)提出了“月球分出说”。
  
  达尔文认为:地球的早期处在半熔融状态,其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得多;同时在太阳引力作用下会发生潮汐。如果潮汐的振动周期与地球的固有振动周期相同,便会发生共振现象,使振幅越来越大,最终有可能引起局部破裂,使部分物体飞离地球,成为月球,而留下的凹坑遂发展成为太平洋。
  
  由于月球的密度(3?341克/厘米3)与地球浅部物质的密度(包括地幔顶部橄榄岩层在内的岩石圈的平均密度为3?2~3?3克/厘米3)近似,而且人们也确实观测到,地球的自转速度有愈早愈快的现象,这就使乔治·达尔文的“分出说”获得了许多人的支持。
  
  然而,一些研究者却指出,要使地球上物体飞出去,地球的自转速度应快于24/17小时,亦即一昼夜的时间不得大于1小时25分。难道地球早期有过如此快的旋转速度吗?这显然很难令人相信。再者,如果月球确是从地球飞出去的,那么月球的运行轨道应在地球的赤道面上,事实却不是如此。还有,月球岩石大多具有古老得多的年龄值(40~45?5亿年),而地球上已找到的最古老岩石仅38亿年,这显然也与飞出说相矛盾。终于,人们摒弃了这种观点。

人学网 宇宙探索 星球史记 月亮的由来图2
  
  而到了20世纪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天体地质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地球的近邻——月球、火星、金星、水星等均广泛发育有陨石撞击坑,有的规模相当巨大。这不能不使人们想到,地球也有可能遭受到同样的撞击作用。尤其是近年,我国学者在研究了月球等类地天体的地质特征后,对比月球上凹陷的月海,进一步论证了太平洋系撞击形成的可能性。
  
  月海,是月球早期小天体猛烈轰击形成的近于圆形的洼地,其底部有稍后喷溢的暗色熔岩物质——月海玄武岩所充填。这一点已为现代科学的考察所证实。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风暴洋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中国学者认为太平洋与月海具有八方面的共同特征。
  
  月海在月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集中在月球正面的北半球,太平洋也偏隅于地球一方,这反映了早期撞击作用的随机性。
  
  月海具有圆形的外廓,并比月陆平均低2~3千米;太平洋也大致呈圆形,比大陆平均低3~4千米。
  
  地球的大陆由年代较老、密度较小的硅铝质岩石构成,而海洋则由年代较轻、密度较大的玄武质岩石组成;月球也是这样,月海也由年龄较小的玄武岩组成。
  
  地球上的大陆地壳厚度较大,介于30~50千米,洋壳较薄,一般为5~15千米;月球也有类似情况,月陆壳一般厚40~60千米,月海壳则一般小于20千米。
  
  重力测量证明,月海具有明显的正异常:太平洋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比周围大陆也具有较高的重力值。
  
  月海周围有山链环绕,而太平洋周围也有山链。
  
  在太平洋底发现有边缘和中央海岭,而在一些较大的月海中也同样可见有堤形的隆起,分布于月海中央和边缘。
  
  太平洋东部具有以岛弧、边缘海组成的,从洋壳过渡为陆壳的过渡区,在一些月海边缘也可见有所谓“类月海”的过渡区。
  
  这种比较说明,太平洋是在地球早期形成的巨大撞击盆地。
  
  如果月亮的形成与地球本身无关,那么还有哪些可能的由来呢?
  
  2.俘获说。认为月亮是被地球俘获的小行星。月球原是一个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大约在30至40亿年前,因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俘获,因此成了地球的一颗卫星。

人学网 宇宙探索 星球史记 月亮的由来图3
  
  3.太阳星云说。认为月球源于太阳星云。太阳星云以其中两个较大星团为中心,凝聚其他云状物质,便形成了地球和月球两星球。在吸积过程中,地球比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因月球小而在地球引力下绕地球公转。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53亿年左右,既然月球的形成早于地球,那么此种假说自然不攻自破。
  
  4.碰撞论。认为地球碰撞了一个小星球之后产生的雾化物逐渐凝聚成了月球。

人学网 宇宙探索 星球史记 月亮的由来图4
  
  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月亮的起源知道现在仍然没有定论,在目前阶段,碰撞说更广为科学家们接受。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人学网宇宙探索星球史记栏目Morendo

相关热词搜索:月亮,由来,碰撞说

上一篇:月亮的阴晴圆缺    下一篇:月亮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