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地球生命 > 生命源 >

池田大作:关于遗传与环境

2018-04-18 14:18:39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遗传与环境的区别,大概也是人类对实际上无法区分的“存在即其本身”这一命题,不得已面进行的一种理智性分析吧。人类不得不这样做是因为其智慧的理解德力有限度。

 
  (作者:池田大作,国际创价学会会长,宗教家、作家;汤因比,又译汤恩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池田:遗传学从大的方面可以说有两个流派,一个是由孟德尔、摩尔根等人建立的纯正遗传学,另一个是苏联的李森科学说。
 
  时至今日当然无须多加说明,不过为了证实一些问题,我想还是简单地触及一下这两个流派。首先说孟德尔学派。从根本上来说,这一学派发现了生物体中的遗传因子,提出遗传现象的基础在于这个世代相传的遗传要素。遗传因子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中以一定的顺序排列,并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一点我想已为最近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所证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子的本质是核酸,其复杂的结构也已被瓦特逊和克利克等人研究清楚。
 
  李森科等的另一学派重视遗传中环境的作用。他们建立了一个新概念,提出“所谓遗传性,就是生物体为了自身生活和发育而要求一定的各项条件,并以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条件进行反应的性质”。进而他们主张,作为生物体的物质代谢方式,应该掌握遗传性。
 
  盂德尔学派以遗传为主,探求生物体的内因。与此相反,李森科学说是要从环境的关系研究遗传现象。我觉得这一点最好能给予充分的评价。但是这个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结合,走向了环境决定论,以至于忽视了遗传因子的存在。这一过程,从科学的应有状态的角度来说,受到责难也是理所当然的。斯大林死后,李森科在真理报上受到批判,被谴责为“李森科为首的一伙科学家的独裁妨碍了生物学的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当然的。我以为,在研究遗传问题时,遗传因子的存在及作用和外界环境的作用这两方面都不容忽视。
 
  汤因比:正如您所说,我也觉得,如果要说明进化或者创造的本质即使达不到本质,至少是说明其作用的情况,那么无论如何必得从遗传因子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进化和创造这两个概念中,无论哪一个看上去更明确地显示出变化的真正实态,这一点都是不变的。
 
  池田:对于以往孟德尔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致力于说明遗传现象的努力以及取得的科学成果,确实应给予恰当的评价。但是我想,为了能深一步正确地解释遗传现象,需要把着眼点放在生命本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上来考虑。如果着眼于这种生物体和环境条件的关联性,那么在孟德尔学派和李森科学派获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就会进一步开扩视野,全面地揭开遗传现条之谜。
 
  汤因比:遗传与环境的区别,大概也是人类对实际上无法区分的“存在即其本身”这一命题,不得已面进行的一种理智性分析吧。人类不得不这样做是因为其智慧的理解德力有限度。
 
  在一个生物体中,确立了特定的遗传因子的组合,并遗过生殖作用遗传给后代。这也意味着,在包括全宇宙的一个有机体中设定一个中心。但是,事实上无数的生物都各自作为局部的暂时的中心而相互竞争,所以,即使其中的某一个生物要驾驭德个宇宙,这种企图当然也只不过是局部的、暂时的。
 
  池田:这就是说,各种生物的每一个成员德想把自己当作宇宙的中心,对吗?
 
  汤因比:是的。一个种属的个体会死去,但通过稳定的遗传因子的组合而进行的繁殖功能,却可以使一个种属延续万代。不过,也有时一个种属本身会终于灭绝。比如,地球上自出现生命以来,时至今日恐怕大部分出现过的生物种类都已灭绝,现存的不过是极少的一部分。
 
  虽说如此,但若从某一种属的生物个体的短暂生存期间来看,这徽不足道的宇宙的一都分,即生物个体,无疑具有和整个宇宙相同程度的广延性。就是说,以这单个生物为中心,要使整个宇宙在其周围形成体系这种企图是但常在进行的。并且由于这单个生物要继续生存下去的努力,整个宇宙实际上在受到影响,尽管影响极其微小。这样看的话,所谓某一生物的环境就不仅是包含着整个宇宙,而且对这个生物本身来说,也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果,即使要通过人的智能对生物和其环境加以区分,我想恐怕在“存在即其本身”当中也不会有这种可能性的。但是,这样说也是先假定“存在即其本身”万一能为人类的智力所理解,然而池田刚才博士所说的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的整体,这和佛教中“依正不二”的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所谓“依正”就是“依报”包括一切的环境和“正报”生命主体。一言以蔽之,生命主体与其环境在客观世界的现象中,虽然可以作为两个不同的东西来认识,但在其存在中,是融合为不可分的一体来运动的。
 
  汤因比:这个“依正不二”的概念很简洁地说明了我所认识的事物的真谛。
 
  要使自己成为宇宙体系的中心这是一种生物利己主义的企图,是这个生物生存下去的条件,是其生命力的表现。实际上,生与利己主义是可以互换的词汇。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利他主义的代价就是死,这也自然是真的。利他主义,即所谓爱是企望将一种生物生来就要使自己成为整个宇宙体系中心的努力颠倒过来。爱,就其生物来看,就是变榨取宇宙为献身宇宙的一种倒行逆施的企望。所谓自我献身或自我牺牲意味着使自己向另外的某一个宇宙中心靠拢。
 
  池田:怎样看待自己和宇宙的关系,如何自主地与宇宙结成关系可以说这是哲学和宗教的课题。
 
  汤因比:伟大的宗教和哲学都主张:一切作为生命能生存下去的东西所应该具有的正确目的,是克服其天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并消灭之。也就是说要舍弃自我。由于这样的努力是与自然相悖的,所以也是很困难的。但是同时,除此以外也再不会有真正充实自己的途径,不会有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幸福的途径。
 
  通过克服自我或自我牺牲来获得自己的充实,这是一种反论。假定这种反论是真的正确的话,那么,想要把一个生物体从宇宙中分离出来,确立它的存在的尝试,尽管从主张自己的欲望和优势的这个生物体本身来看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从整个宇宙来看便很不自然了。
 
  自我中心主义利己性和爱利他性均证明了“存在即其本身”包含着由遗传所决定的个体和其环境两方面的存在是不可分的整体。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企图以特定的生物为中心来驾驭宇宙,并由此把暂时、局部分离开的存在重新统一起来。与此相反,所谓爱则是企图放弃自我中心主义的追求,并使特定的生物重新融合到不可分的宇宙中去,由此来谋求存在的重新统一。
 
  像这样,爱与自我中心主义从目的、伦理上来看,完全是对立的东西,但也是以整个宇宙为共同活动场所的两个行动。在这一点上,两者是很相似的。这表明,用智力来划分生物体与环境的区别,在“存在即其本身”中是不存在的。
 
  池田:您所说的意思我懂了。从我刚才说的“依正不二”的原理来说,就是随着宇宙生命自身内在的能力和法则渐渐地从宇宙深处显化出其作用,作为“正报”的各生命丰体开始个别化,同时,作为“依报”的环境被形成。
 
  同样,在遗传现象中,如果从这样的观点着眼于生物体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研究的话,我想大概就可以找到新的方向。
 
  作为开拓这种新型遗传学的一个先例,可以举出精神身体医学等。众所周知,历来的医学都是立足于把物质身体与精神分离的二元论发展起来的。但是,精神身体医学是着眼于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探求新的人类生命的奥秘。同样,在遗传学上,只有立足于这样一个事实的时候,即生命之体一一当然是受到遗传因子作用的影响——与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才会有新的贡献吧。
 
  汤因比:这种新型遗传学的发展,今后会得到充分重视的。
 
  (选自《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人学网·地球生命栏目责编:清衣猿

相关热词搜索:池田大作 环境

上一篇:Hans Thewissen:鲸的演化    下一篇:汪筱林:古生物化石出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