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人类通史 > 美国史 >

刘苏里:美国的历史与前景

2017-08-24 11:19:59来源:《财新周刊》 已浏览人数:
世界历史上存在过不少巨型帝国,活在当下亦不止一个。但没有哪一个帝国从起源到发展轨迹,如同美国一样,清澈见底,一望可知。

(作者: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创始人)

世界历史上存在过不少巨型帝国,活在当下亦不止一个。但没有哪一个帝国从起源到发展轨迹,如同美国一样,清澈见底,一望可知。

《独立宣言》发表于1776年7月4日,这个日子被确定为美国建国日,到明年才240周年,大约相当于俄国的五分之一,中国的十五分之一。可就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从建国到经济成长为世界第一,只用了110年,到接过世界霸主接力棒,用了不到170年。

它不同于世界上存在过的任何一个帝国之处,是无法编织自己的建国神话;它从建立到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明显的不同之处还有一个,就是它起源于一场著名的现代战争——争取自我解放的独立战争。此后,它不断受到各列强战争的威胁,也用战争威胁其他国家,甚至因战争而威胁自己的生存——一场现代人类历史著名的内战,美国南北战争。这场战争耗掉一说55万,一说62万,一说75万子弟,按人口比例计算,相当于今天的400-600万人,可谓残酷至极。

然而,战争并未阻止它成长的节奏,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在战争中成长,直到今天。美国刚刚结束两场由它发动的现代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有人说这两场战争让它显出疲态,从此走向衰落,加之新兴国家从背后赶超经济,使其经济总量从世界总占比47%下降到19%,从而预言它的衰落不可避免。

了解美国历史来龙去脉的人,大都会认为这一估计失之轻率,理由有二:它从来就是自我唱衰的国家,也就是俗话说的危机意识;世界规模向它转移人力和财富的节奏没有减弱,甚至还在陡升——近期国内新一轮激烈辩论移民问题,就是证据。美国的前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这恐怕是个事实,但这种不确定性是建立在比较确定的基础上。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它可能鉴往知来,那看美国前景优选的角度,便是看它的历史。

还有一点,也被不少人注意到了,只是看法上存在分歧:美国用创新引领这个世界将近一个半世纪,今天依然占据主要领域的鳌头。一个问题成堆但创新能力依然旺盛的国家,你看轻它,恐怕不是它的问题了。

严格地说,《1776:美国的诞生》这本书围绕美国建国年份,只写了一年多内发生的故事。列克星敦第一枪和康科德民兵对英军的战斗,只是听上去很遥远的背景,而波士顿围城之战,到1776圣诞节华盛顿率领残军强渡特拉华河,取得特伦顿关键一役胜利,是本书重点章节。看上去华盛顿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但全书着墨更浓的,恰是两次胜利之间的不断失败,以至差那么一点点,北美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的解放战争就可能灰飞烟灭。

但我们知道,战事发展逻辑,远没那么简单。独立战争此后又打了五年,造反者随时败亡亦不止一次——想想克林顿将军攻占弗吉尼亚首府,差一点活捉州长杰斐逊,被称为“最黑暗的时刻”,就知道,北美独立这件事能搞成,真是个奇迹。

世上有奇迹不假,但连续发生,才是真奇迹。这奇迹,其实就隐藏在《独立宣言》中,包括对英王乔治三世暴虐统治的指控,以及十三殖民地人追求与生俱来权利、决心自我管理的宣示中。大陆会议治下的十三邦没有常备军,全是散兵游勇,而对抗的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但正义站在他们一边。仅如此,仍不足成事。正义得到彰显,还要靠意志力,以及不屈不挠的决心。本书用诸多细节,表现的正是以华盛顿为代表的独立力量之坚定精神。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退却,顽强生存,寻求转机。

麦卡洛讲述的故事,还给我们一个启发,即多数人向往的事业,往往通过少数人不惧失败的坚持,最后达成。因此,观察美国未来前景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当历史出现决定性时刻,是否还有哪怕一个人站出来,背负起多数人的愿望。

传说中,美国建国初期,从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到马丁•范布伦退役,中经麦迪逊、门罗、杰克逊几任,形成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杰斐逊家族”,统治新生的美国36年。期间,美国与英国、法国、墨西哥和西班牙打了几仗,国土扩大数倍,人口增加数倍。考虑到1787年立宪、起草《独立宣言》、参加独立战争和费城制宪会议、拿出美国宪法讨论蓝本、掌印国务卿十几年,等等等等,要说杰斐逊缔造了美国,一点都不过分。所以说,美国传奇,很多时候只需要看杰斐逊的人生轨迹,以及他惊人的才华和无穷无尽的精力,便可看出个大概。

米查姆,这位普利策奖得主,用将近五十万言讲述的,不仅是杰斐逊个人的故事,很大程度,是美国独立、建国的故事,是十三邦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是美国之所以为奇迹中奇迹的故事。我去过杰斐逊成长、思考且不断回归的蒙蒂塞洛庄园,仔细参观过他的个人藏书室,从那里,可以一窥美国建国者的学养、见识之于独立、建国的含义。文艺复兴去美国建国三百年,但在杰斐逊身上,可以看到美国文艺复兴集大成者的体量和质地。当然,本书主题词是“权力”,通过米查姆的笔,你几乎可以触摸到权力不仅是用来获取地位、名声的工具,还是用以实现城邦使命的秘密。本书是一册大书,读起来考验耐心。

做近现代世界性比较,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如美国一样,被动或主动地介入如此多战争。说美国霸权是“打”出来的,确有几分道理。但盗亦有道,战争自有战争法则。靠战争起家、发家,若没有持续不断增进的战争法则约束,可能自圆其说?

诚然,如批评、嘲笑者所言,战争法则常是道德伪善者的挡箭牌,战事激烈时形同虚设。但维特此书,正是对三种有关战争法则俗见的有力回应。通过对中世纪晚期源于欧洲、以“正义之战”为要义的梳理,详尽叙述美国自独立战争起到内战结束,包括对印第安人、菲律宾和英法列强之战中,美国人如何践行、修改战争法则,将其从“正义之战”转变到“人道之战”准则,又合二为一的漫长曲折历程。它们的合体,正是南北战争最激烈时,林肯下令起草、签署发布的《战争守则》。

弗朗西斯•利伯,林肯最信任的军事顾问,主持起草了这部永载史册的法典,总共157条。1862年以来,它一直被所有文明国家沿用。它的全部精髓,在于基于正义、人道考量之上的“军事必要性准则”。它欲实现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战争关联者的苦难,惟其如此,正义才得以彰显。

本书讲述了美国制造业从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内战后,美国制造业走向发展快行道,至19世纪80年代总量超过英国,直到本书作者认为的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制造”引领世界独占鳌头。支撑美国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是科技创新和融资平台搭建。作者主要讲前者故事,用意深远——他指责的,正是金融赌博式的扩张,导致美国制造业走向衰败。

作者的论题,争议超过三十年,见仁见智,其中反对的声音占据主流。但作者论据充分,数据扎实,对“衰败”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作者指出的两点,对于任何负有世界历史使命的大国,皆当引以为戒:一是制造业于就业的意义;二是国家安全考量。此外作者还有一个明示,即制造业引领科技创新,它的空壳化,将带来创新乏力的危险。

人学研究网·人类通史栏目编辑:童心竹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前景 历史

上一篇:闾丘露薇:从建国争吵到现在的美国    下一篇:汪荣祖: 疲于奔命的美国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