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图腾神话 >

何新:扶桑神话与日本民族起源

2017-07-12 14:28:04来源:《诸神的起源》 已浏览人数:
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远古神话特别是对《山海经》的研究,发现《山海经》中有关扶桑的记载远比《梁书》扶桑记为早。


五、关于“汤谷”与火山

前已指出,据《山海经》中记述:古代中国人传说为太阳所出地的“扶桑”,是在日本列岛上“黑齿国”北方的“汤谷”中。

何谓“汤谷”呢?郭璞说:“汤谷,谷中水热也。”

《大荒东经》:“汤谷”别名“温源谷”——温源即温泉。

我们知道,温泉是一种地热现象,多与火山有关。日本列岛上有多座火山,也有众多温泉。《山海经》记载太阳的所出地,除扶桑外,还有几处神山,其名不一,但都在海外“东极”(均在“大荒东经”)即日本列岛上。

而最可注意的是,《山海经》中所记载过的几座山,至今仍可以在日本列岛上的山文情况中得到惊人的吻合与验证。例如: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巨陵,于天东极。黎明日月所出,名曰析(折)丹。东方曰析(羲),来风日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巨陵,就是大山。东方神名“析”,也就是中国的太阳神“羲”(《尚书·尧典》)。羲,是“羲俄”或“羲和”的省称——正是上古中国和日本太阳神的共同命名。

据《山海经》记载:中国的太阳神名叫羲和,与日本太阳神都是女性,在古代典籍中也记作“羲俄”或“羲娥”。据《大荒南经》的记载:日神羲和之国,在“东南海之外”。

在日语中的“日”字——太阳,读音也为“Xi”。日语日神则称“OuXi“奥羲,(显然就是“羲娥”一词的转语)。

更令人惊讶的是,《山海经》所记这座立于天之东极,负责“出入风”——即职掌四季季风,并且主司黎明晨曦令日月出入于其中的“巨陵”——可能就是位于日本的本州岛中部,享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的著名大山——飞弹山脉。此山,在日语中至今仍然读作“xidan”——亦即“析丹”之山。

《大荒东经》又记:

”大荒之中,有山名猗天苏门,日月所生。“

山名“猗天苏门”与前面的“孳摇君羝山”,均非汉语,很像是古日语或其他东方语言的对音。案“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云是“叹词”。《字通》考订“猗”字的古音,谓通于“阿”。而日本九州岛上有一座著名火山名叫“阿苏山”,日语读作“asuzang”。

在古日语中,“火山”一词则读作“阿苏麻”(asuma),与汉语“阿苏门”(即“猗(阿)天苏门”)语音甚为接近。

由此观之,这座名叫“猗天苏门”的“日月所生”之山,似乎正是日本语中“阿苏火山”一词的记音。

明·薛俊《日本考略》记:“阿苏山,其石无故火起,接天。俗异之,因行祷。产如意宝珠,夜则有光。”此所记“阿苏山”,也就是指这座火山。

《大荒东经》中还记:

”有大阿之山者。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所谓“大阿山”,有可能也是“阿苏山”的转语。而所谓“明星”,或许是指自火山熔岩中生成的“夜光如意宝珠”。

关于太阳与火山的关系,我们后面会作进一步讨论。

但是这里不妨指出,中国古代历来有关于“十日”的传说。而《山海经》中所记“十日”所在的位置,又正是在东南海中的”羲和之国’(大荒南经)。在古本《山海经》中,曾记录射神“羿”射落十日,而十个太阳下坠后,变成了“沃焦”。(此事见《庄子·秋水》成玄英注疏本引用的古本《山海经》。)

那么,什么是“沃焦”呢?原来“沃焦”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记录的日本火山。请看:

“在扶桑之东,有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之,莫不焦烬,故名‘沃焦’也。”(《文选·养生论》注引《庄子》司马彪注)

“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东南流而不盈也。”(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

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上述说法貌似不可思议,似乎纯是一种神话。但是更深地透视一下,我们从“沃焦”的地理位置(在东南大海中),这巨石的形状(方圆四万里)——特别是其物理性质:海水注之,竟为之沸腾、燃烧,“焦烬”;那么就可以有把握地断定东海中的“沃焦”,其真相,就是古代旅行者对于日本列岛上火山形态的一种夸张性描写。

六、扶桑木、“福摩萨”与“日本”的命名

明代李言恭《日本考》曾记述日本本州岛上有一座太阳山,名叫“日光山”:

“日光山,乃日所升之处。其山草木四季皆红色。但日升之初山石有声,至暮或阴雨始静。乃日春京之东也。其日春京原系春回京,有春日大明神镇之。”

案李所说“春日大明神”,或者相当于中国的日神——大明神,以及五方神中的东方春神太昊。(《淮南子》:“东方之极……太昊句芒之所司者。”)

又据清人记述:

“东山道磐城国日光山,绵延西跨宕代、下野二国。”“温泉地形耸拔异常,气候殊冷,原野草木之花至秋开者与八月相应。”“山顶有湖,湖水溢出,散作瀑布无数。”(清·王滔《扶桑游记》)

“其山上多枫木。”枫树春季开红花,秋季着红叶。但说此山“草木四季皆但在中国古人所说的枫中,却有特别一种名叫“枫香木”(Liquidamber formosana),属金缕梅科,是一种落叶大乔木,十分值得注意。 此树据说最高可生长达四十米。叶互生,有三裂,略像桐叶。花单性,雌雄同株,头状花絮,春季与叶同放。喜光,生山麓河谷,秋叶鲜红。实际上,汉唐时人所认为的“扶桑树”,多指这种巨树,从语音关系看,枫木,语音也是扶木的转语。

而“枫香”,又别名“枫摄”(《说文》、《尔雅》),“枫摄”其实正是“扶桑”的双声转语。尤其有趣的是,此树拉丁分类名 formosana——读为“福摩萨那”——不仅是“扶桑”的语转,我们应当注意到近代西方人——可能始于荷兰人对台湾的称呼叫“福摩萨”,语源实际也应是出之于此。

枫香树主生地在中国。据我查日本植物志,日本多见的枫树,实际是山槭树的一种。红色”,则似乎是夸张。

这种树与枫香树在形貌上相似,木高亦可达十米以上,叶呈掌形似梧桐。春季盛开红花,结果实。秋亦着浓重红叶,在日本俗名其为“山红叶”。

古人所见枫木(槭树)与枫香木形态非常相似,所以长期被误认为同种。甚至在明代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也将二者混为一谈。

《本草纲目·枫香脂》:

“枫树枝弱善摇,故字从风,俗呼香枫。”“树甚高大,似白杨。叶圆而作歧,有三角而香。二月有花,白色,连着实,大如鸭卵。……说文解字云:枫木,厚叶弱枝善摇,霜后叶丹可爱。《述异记》云:木之老者为人形,呼为灵枫,以雕刻鬼神,可致灵异。”。

直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乃将枫木、枫香木区分为二类。枫香树之所以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扶桑”,可能与其形态习性可能有关,据植物志记载,枫香树是一种形体高大、喜趋日光的红叶树。

但值得注意的是《梁书·东夷传》关于扶桑及扶桑树又有如下记载:

”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说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地在中国之东,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以为衣,亦以为棉。“

有人将此所记扶桑当做南美洲,以为这种皮可为衣服的树就是棉花。完全是妄解。其实关于这里所传说的“扶桑木”,唯19世纪德国汉学家希格勒的解释是对的,他认为:《梁书》里所记的这种“扶桑”可能是楮木中一种,日本称作Nire或Aknire,其树皮确能织布。

[何案:“楮”,又名“枸”,古人又名其为“句芒木”,句芒即东方句丽(朝鲜)的转语。此树学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属于桑科,高可达 16米,结桔红色果实,皮纤维可织绩。]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

“椿,毂。音媾,亦作构、毂桑······武陵人作毂皮衣,甚坚好······其实初夏生,大如弹丸,青绿色,至六七月渐深红色,乃成熟······绩其皮以为布······又食其嫩芽,以当菜茹。”

此树其形态确与《梁书》所记之“扶桑木”相近。总之,传说中作为实际树木的扶桑木盖有二种,一是枫香木,二是楮树。

知道中国古人一直认为传说中的太阳神木“扶桑”出在日本,我们就可以理解“日本”之所以称作日本这一命名的由来。

《说文》:“木下曰本。” “本”,有草木本根的涵义。以“日本”为名,寓有太阳(太阳树)本根之所在的意思。故《旧唐书·日本传》:“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

《隋书·倭国传》记: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国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贡,国书自称“日出处天子”。

明《筹海图编·王官使倭事略》中记,洪武二年日本国王对明使节赵秩云:“我国地在扶桑。”可以看出,这些话都正是以太阳所在的神树之地而自命。而日本人的这种观念,与其说出于夸漫虚妄,倒不如说是反映着上古时中国人和日本人所共有的一种宇宙结构观念。

相关热词搜索:扶桑 日本 起源

上一篇:邓文初:神话是历史的“公敌”    下一篇:罗苹:神话·天文历法·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