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方国考古 >

冯时:天上人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现实意义

2016-12-30 10:30:06来源:腾讯燕山大讲堂 已浏览人数:
“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也来自天文学。“中”是测日影的表,在东西南北四方之中不偏向任何一方,儒家后来发展出的所谓中庸之道即来源于此。

    王掌握着观象授时的特权
 

天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还可以举出一种原始的宗教观。我们刚才说了,掌握天文学的人都是统治者,这样的特点在天文学的起源时就注定了,它的发展就使得充分传统的天文学具有非常浓郁浓厚的官方色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禁止民间私习天文的,民间的老百姓是不能私习天文的,天文学只能被皇家掌握着。我们今天在这里可以讲天文,要生活在封建社会,那就拉出去杀头了,这是不可能讲的,天文学只能被皇家所垄断。比如说像大家都很熟悉的《论语》,《论语》有一篇叫《尧曰》讲尧舜禹禅让时候说的话,禅让的时候肯定讲了很多话,但在论语里面只记录了一句话,最关键的一句话,尧把王位禅让给舜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什么意思?天文地理法在尔躬,要由你亲自来掌握,“允执其中”,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中”,“中”是方位之中,是天下之中。这个字的起源就是一个象形字,就像中国古代测影的表。“允执其中”的意思是你要好好地把握住你手中的这根表,怎么去看天文历算,靠什么?就靠手中的这根表。过去很多注解《论语》的学者,都把“允执其中”的“中”解释成中庸之道,这是它的引申意义,不是它的本意,本意指的是测影测得时间的表。尧把位子禅让给舜说了这样的话,下面还有一句话“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如果你掌握好了这根表,四海穷困,那你也有好的命运。“舜亦以命禹”,舜把这个位置禅让给禹的时候也说了同样的话。这提示给我们,中国古代天文学这种官营性质、王权特点,上古时代都是被王所垄断。
 

中国古代的先秦“六经”之一的《尚书》,《尚书》的第一篇《尧典》开篇就讲观象授时 ,“帝命羲和”,“帝”就是“尧”,“羲和”就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神话的天文观点,实际上就是伏羲和女娲,“钦若昊天”,“钦”就恭敬,恭敬地来观天,“历象日月星辰”,要观测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授什么时?首先就是农业生产的时,这个“时”在中国古代叫做农时,历代统治者对农民都说不要误农时,因为你错过了这个时间,一年就结收了,一年结收在上古时期,可能意味着这一个氏族要毁灭,那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天文学这样的观念和传统,到周代一直保持着,商代很多的甲骨文都是占卜的记录。占卜是什么目的,就是人神要沟通,要获得上帝、获得天的允诺,征得他的同意,通过占卜来征寻上帝的态度,占卜最后的议程就是判断事情可以做还是不能做,是吉还是祸。这样最好的判断,只有商王才有资格来做,其他人没有资格。我们现在发现的十几万片商代的甲骨占卜记录,99%都是这个样子,只有极个别的大臣代王来做这个判断,可能是商王有什么事情,实在分不开身了,让个别的大臣来代他判断一下,他能做时这个权力绝不会旁落,这对于他维持统治很重要。
 

上帝崇拜作为祖先崇拜的延伸而存在,也导源于天文学
 

西周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制度就是告朔,每年年底要颁告来年的政朔、历法,这个事情谁来做,王来做,只有天子来做。行告朔之礼时,王通常居于明堂,但逢闰月,则居于路寝门,所以“闰”是“从王在门中。”王在中国的天文学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掌握着观象授时的特权,又被别人看作是与天可以沟通是了解天意的人,慢慢就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宗教观,所谓“帝”的崇拜。“帝”当然是人所幻想出来的一个自然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个至高无上、主宰万物的自然神,他和人王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会有一个自然神出现呢?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帝”是作为王的直系的祖先而存在的,所以在早期社会中,人们对于上帝的崇拜,实际就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把祖先崇拜延伸到天上,找到一个至高的祖先,这就是帝。
 

帝和王是具有一种直系的血缘关系,所以周代的王叫天子,是天的儿子,这个天的儿子不是旁系的儿子,而是嫡系的儿子。所以“帝”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作为嫡庶的“嫡”来使用。帝就是王的嫡系的祖先,这样追踪上去,产生了一个原始的祖先:天,上帝。
 

宗教崇拜的一个观念还是来源于天。既然祖先在天上是上帝,那么王死了以后怎么办?王死后的归宿在哪里?很自然,升上天去,要回归到祖先的地方,要伴在天帝左右。就形成中国古代宗教观另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祖配天、灵魂升天这样的观念,我们这样宗教观,还得导源于天文学。
 

有了地,你要进行祭祀,天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我们祈求农业生产,对于天也要祭祀,在中国古代有一部很重要的礼书叫《礼记》,《礼记•郊特牲》说人们对于天地关系的认识是这样的“地载万物,天垂象”,地是承载万物的,你种粮食是地上长的,而不是天上长的,地上长粮食的先决条件靠什么,就是靠时间,这个时间从哪里来,“天垂象”,天给你一些时间的景象、现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所以古人要“尊天而亲地”,这样的一套观念导源于天文学。人们要实现“取财于地”的目的,怎么办?首先要祭天,有准确的时间了,地上才能生长了,地上丰收了,我回来还要报天,不能不报恩,我用得着的时候,祈求你,用不着的时候,就不理你了,这不行,所以古代有祈还有报,这是一整套的祭祀制度、礼仪制度。所以我们说祭祀制度、礼仪制度最后它的起源还要追溯到天。
 

天文学对对哲学观的影响,儒家的“中”,道家的“无”等哲学观皆导源于天文学
 

除了这样的影响之外,天对于中国古代人文的影响之外,其实还有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比如说儒家的哲学,我们刚才说了中庸的观念,就是来源于天,来源于传统的时空观,“中”既然是不偏不倚的,从这样的特点,又引申出什么观念呢?就是“和”,中庸上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不仅有“中”,还要有“和”,因为“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偏不倚的东西,它就是最和谐的一个位置;“和”是多方面的,中庸本身就是一种“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就是阴阳,阴阳的产生从考古学的研究来看,产生得也很早,据我自己的研究,距今5500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阴阳观,但是中国古人思辨出这样一种阴阳,不仅仅只停留在阴阳的认识上,而强调阴阳的和谐,阳胜于阴,阴胜于阳都不好,一定要阴阳和谐,都恰到好处这是最好的,所以里边还是体现了一种中和的思想。
 

另外对于道家的哲学影响关系更密切,我们最后可能还要谈到这个问题,道家哲学的形成有两个很重要的基础,一个是宇宙观,一是天文、数术思想,所谓宇宙观就是直接发展出来了一个玄虚的“无”的一个道,大家都会关心“道”,“道”到底是什么,老子的本意“道”其实什么都没有,就是“玄虚”、“虚玄”、“无”,用一个“无”字就可以概括它,又用一种独特的天文数术的观念。在汉代人们还懂得的一种太乙行九宫,就是北斗在天上简史的一种天下规律,产生了“道”的概念,“无”是观念中虚玄的一种状态,人们用什么东西表示这个“无”?它又运动的,就是用天道的“道”,还是来源于天,但是“道”充其量在老子自己讲它只是道的一个字,不是它的名,老子《道德经》讲,道是无名的,无名可名。我们没有办法拿一个名去解释这个“道”,而“名”是物质本质的一方面,而字表现的是它比较表象的方面,后来老子强给它名,名叫什么?名叫“诈”,那是强名,那是没有办法,我实在找不出一个好名字来,但是道只能成一次,这样的一些哲学的观念,其实都从圣人学习思辨的一些研究中发展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古典哲学研究的前身,其实就是天文学的研究,因为老子的这种宇宙观,会追溯到物质的起源。比如说人们会问“我是从哪儿来的”,什么东西来创造了我,“我”只是一个个体,“我”扩大了以后,就成了人类,什么东西创造的人类?把这个命题在扩大,什么东西创造了生物?如果这个命题无限扩大下去,就成的宇宙从哪儿来的,什么东西创造了宇宙?天地怎么来的?就又变成了一个天文学的问题,所以朴素的天文学的研究其实就是古典哲学的前身,它直接导源形成了中国很独特的哲学观。
 

我们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在作为一个科学存在的同时,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它的创立之初就具有非常的政治倾向和人文色彩,它决定了中国古代像时空观、政治观、宗教观、祭祀观、礼仪制度、哲学观乃至科学观这一系列观念的起源。而这样的一些观念,恰恰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天文学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源,我们要想准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从从天文学的角度入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遗迹图

 

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遗迹图
 

先人为何将自己的骨骼与星宿埋在一起?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诸遗迹的天文学分析
 

这样的一些很具有特色的东西,其实就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重要特点,下面我们就举一个实例,来看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物证,到底能够早到什么程度?看看这些物证表现了一些什么具体的内涵,中国古人早期在研究什么,他们在关心什么东西。我们来看一下。
 

这张图是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祭祀遗址中发现的,它的碳十四测定年代是距今6500年前,我们现在通过一系列的测定,有十几个数据反映的都是这个年代,所以这个年代是可靠的。

这个遗迹包括四个部分,最下边的这个,是一个墓葬,这个墓葬中央有一个墓主人葬在墓中,墓主人的东西两侧,用蚌壳精心塑放了一个龙、一个虎。
 

我们再往下一张看,这张图就是墓葬的平面图,它的中间有一个墓主人,东边是一个龙(右侧),现在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大家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和现在的方位调了。墓主人的左边是一个虎,墓主人的脚下还有一堆蚌壳。这是第一个。最北边的一个墓葬,在这个墓葬的南边,往南走20到25米的位置是第二组蚌塑,这第二组蚌塑一共摆了四个兽,一个龙,一个虎,一个鹿和一个鸟,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在第二组蚌塑的南边。
 

再往南走20—25米等距离的第三组蚌塑,第三组摆了两个很重要的兽:一个龙和一个虎。和第一组墓葬里面出现了龙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那个龙的身上,还有一个用蚌壳摆放的人,那个人骑着龙遨游,这是第三组。

第三组再往南找20—25米,发现了第四组,第四组墓葬是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孩子。他在入葬之前,腿骨已经被截掉了。
 

从南到北这四组的遗迹,按照今天的方向去测量它,它完全是按照正南正北的子午线摆设的。南北大约有100米的距离,这是非常宏大的祭祀场景。这给我们暗示了一个事实,当时的人已经学会了测定方位,如果我们在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子午线的时候,要在100米长度之内,沿着一条现在能够测到的正南正北子午线摆四个东西,恐怕谁也做不到,只有在学会了测定方位的前提下,人们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这个遗迹,就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

 

西水坡45号墓仰韶文化蚌塑星象图

 

西水坡45号墓仰韶文化蚌塑星象图:墓主人身体两侧分别蚌塑摆放了龙虎
 

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墓葬,这个墓葬很特别,这个墓葬的主人两侧摆了龙虎,我们一提到龙虎,马上会想到四象,汉代流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的文化含义有很多,可以表现星象、表现天伦,也可以作为一个吉祥的符号,也可以表现方位,龙表示东方,虎表示西方。这个墓葬里边,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含义?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解释这个龙虎,刚才我们说有多种的解释,墓主人脚下的东西,如果把这个图案论证了,恐怕龙虎的含义我们就可以把它说死了。
 

我们现在来看脚下的这对东西,我认为它是一北斗,古人用蚌壳堆塑一个北斗的图像在墓中。我们从形象上看它很像北斗,用蚌壳堆塑的部分,斗的勺,人的两跟腿骨的部分,像斗柄,这个图像是用蚌壳和人的两跟腿骨共同完成的图像。但只从形象上来说,它是北斗,不能说服人。我们看有没有其他的证据能够证明它和北斗有关,或者它就是北斗。我们就来解释特殊图像的构图形象,这个图像,不像龙虎,完全是用蚌壳摆放,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蚌壳摆放一部分用人的腿骨摆放,一个类似于斗柄的图像,这个用意到底是什么?古人为什么这样做?

 

北斗星模样

 

墓主人脚下是北斗星的模样
 

这样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古代一个很重要的传统,我们刚才说了,古人的观测时间和活动,叫做观象授时。观象授时可以有两个时期:一个是晚上,一个白天,晚上人们看星星,天上行星有很多。我们看哪个星星,中国古代的人看两个区域,一个是北极所在的北天区,所谓北极就是天上那个不动的点,所有星星都围绕着北极转,因为这个区域,终年不落入地平线以下。什么时候都能够看到,一年中的哪一天都可以看得到,这个区域古人把他叫做“恒显圈”。
 

除了这个区域之外还有一个区域,就是天球的赤道附近的星观,地球的赤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先把天想象成一个球,把地球的赤道无限地向天上延伸,然后和天的天球相交的大圆,我们把它叫做“天赤道”,这个赤道附近分布的很多星星,中国古人把他总结出规划出二十八个星宿,这就是中国天文学史很有特点的星观体现,就是二十八星宿。这二十八星宿,古人把它们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每区又有它的一些授时,观象授时你主要看的星星,就是授时的主星,通过这样授时主星的形象来代表这四个区,每个区的授时主性都不一样,因此它的形象也不一样,那些授时主星所呈现的星象也不一样,东区就是东宫主要的形象就是龙,西区就是虎,南区就是朱雀,北区早晚有变化,早期就是鹿,到晚期是玄武。
 

除了这二十八宿之外,我们刚才说了北极附近的恒显区域中的星星,恒显区域中的行星有一组星是最重要的,就是北斗。它在四五千年以前,比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北斗位置,更接近于北天极,这是天文学上的一个岁差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影响,星星的位置会变,它和北极的位置更近,你夜里边看北斗星,好像就是挂在在天上的一个大角枕一样,随着夜的时间早晚,它可以围绕北极终日旋转,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也围绕着北极做终年的旋转,好像就是指示时间的一个大表一样,人们根据北斗的柄的指向来判断时间。这是观象授时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天文学 中国 意义

上一篇:何宏: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大都无城    下一篇:李学勤: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