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方国考古 >

冯时:天上人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现实意义

2016-12-30 10:30:06来源:腾讯燕山大讲堂 已浏览人数:
“居中而治”的政治观也来自天文学。“中”是测日影的表,在东西南北四方之中不偏向任何一方,儒家后来发展出的所谓中庸之道即来源于此。

    6500年前的祖先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
 

通过这样一套具体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古人在6500年以前对于天的观测,他们考虑一些什么问题,他们获得一些什么成就,我们可以说,当时的人已经学会了观象授时,夜晚中他们可以看星星,他们把星区已经划分成北斗所在的中区和二十八宿所在的四公区,建立起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他们了解的北斗和二十八宿,白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立表测影,他们已经能够测出准确的方位,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精确的时间体系,甚至有了原始的立法,他们已经获得了两分两至这样标准的时点,原始的历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了对天的一种想象,对于宇宙世界的一种想象,所谓盖天说,就是天圆地方的一种想象,而且有了对这种宇宙理论的进一步描述和解释。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假说,包括今天的宇宙舆论都是假说,古人有他的假说,今天也有我们任何的假说,只不过今天大爆炸的假说,多多少少获得了一些观测数据而已。但是它不是唯一的理论,在它之外还有很多的宇宙理论,中国的古代宇宙理论起源最早就是盖天,他们对宇宙也有自己的想象和描述,当时的人除了这样一些具体的东西之外,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观,有了灵魂升天的观念,为王者、掌权者统治者死后,灵魂要归于天,天一定是一个美好的地方,有上帝在,是自己的祖先在那里,所以才要去升天,要伴在天地的左右,因此,已经有了“帝”的崇拜的观念,这是原始宗教产生的,人们已经有了四至的观念,四至也间接地证明地了春至已经测到了。不仅如此,人们还有分至之外的一种文化的象征意义。建立了王权的基础,有了在根基于天文学的传统的政治观的建立,所有的内容,通通都发生在距今6500年以前。商代的人看他们,就如果我们现在看商代一样。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我们的文明、天文学就起源这么早,而且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成体系了,可见在它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刚才从一开始讲的从农业起源的角度去看天文学的起源到底能有多久,我们把他追溯到上万年,这是有根据的。

从西水坡的6500年前,到马王堆的两千年前,这四千年中都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如果说在它之前,再有6000年历史有什么可惊讶的呢?一点都不值得惊讶。

这样的材料,我觉得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它所能够告诉我们的东西。它显示了6500年前我们的先民在精神方面的创造。这是考古学往往忽略的东西,考古学更多的是物质文化的层面上的,如果我们要想重建古代的历史,仅仅构建物质文化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还要关心古人是如何思想的,他们想什么,而这些思想其实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这样的一套东西,除了提供给我们一些具体的结论之外,还有一点更重要,就是它构建起了一个我们重新认识古代社会的知识背景,我们过去认识古代社会都是在夏商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待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在夏商周之前的时代已经有了这么发达的文明。那我们再去看古代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去看,我们就会有很多不同以往的认识,这我觉得更重要。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它的起源、它的历史、它的内容以及它的特点的粗略回顾。
 

古代天文学的现实借鉴
 

我们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

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宇宙观对于今天有借鉴,它的现实意义有什么?有几点大家可以思考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文化都是传承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其实都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不可能割裂历史来看待我们今天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获得的知识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尤其是在今天西学东渐,西方的发展观、价值观被奉为普世价值的时代,我觉得首先有必要弄清我们古代的文化,有必要反思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除了这个之外,解读中国的文化也很有必要,中国天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解开中国文化谜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古人的宇宙观,不了解这个,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不会透彻、客观。
 

第二,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对我们有非常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的宇宙观,首先的特点就是宏大。古人关心什么,他们关心的是天、地、人的关系,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一成一物的物质东西,他们关心大的格局,这种心胸和眼界是非常开阔的,这种开阔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它的包容性非常大,不排斥什么东西,可以吸纳,如果包容了,就不能冲突,就要和谐共存,这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很重要的特点,看待什么问题都要宏观地去看,这样,就造成了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他的能力非常有限,改变自然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怎么办,只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和天地和谐共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
 

这决定了古代很多制度,比如说古人君主的为政之道,讲究顺时施政,时间表现出一个什么规律呢?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代的这么一种制度就是顺应时间、阴阳协调、风和雨顺、国泰民安。违背了这个时间,就会阴阳失调,风雨不时、就国乱民贫。顺时施政的宇宙观、政令观,其实是古人追求的“和”与天地之“道”的神圣决策,实际是关乎国家治乱的一个根本制度,这样的制度来源于古人很独特的宇宙观,气度很宏大。有这样的宇宙观怎么去看待问题,这也很有特色,我觉得表现最鲜明的就是中国传统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宇宙,人们的疾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上得了病可能足底就解决了,心脏得病从肝上治,从阴阳学说,心是火,肝是木,木生火,所以要把肝的气充足了,心就好了,所以从一个宏观的架构中进行调节,是包容的,包容就是不可以排斥任何一个东西,不像西医,有害的病毒杀掉,中医讲可以共存,只要身体内保持着阴阳平衡、协和,你就没有病,所以那些有害的病毒存在,没有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宇宙观,我们现在知道西医研究杀病毒的药,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财力去研究药,研究出来的药一上市半年,人就有了抗药性,所以研究药物的过程,永远赶不上人抗药性的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下去,早晚有一天,人是无药可治的,有一个病毒杀一个,这样人们马上就有抗药性了,就适应了这个新药,搞医学的人很悲观,觉得下去怎么得了,早晚有一天人是无药可治,中医没有这个问题,中国的医学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小宇宙,各个东西都可以共存,只要阴阳和谐,这是一个很进步的理念。这都是我们今天现代文明深思的东西,这都是很严肃的问题,都从要哲学的角度去思考反思。
 

第三,直接受中国传统宇宙观所影响的哲学体系就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更多强调的是通过道思辨出“道”特有的观念,但是大家往往可能只停留在这个“道”,老子思辨出这个“道”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他的政治观念,政治观念是什么,就是“德”,大家往往会忽略这个“德”,老子讲什么叫“德”?老子“道”的玄虚是“无”,所以他要用“无”来形式,就是“德”,以“道”从事也,就是“德”,以“无”来从事,也就是“无为而治”,按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宇宙观,非常先进。什么叫“德”,老子的第三十八章把这个讲得非常清楚,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韩非子对这个有一个解释,什么叫“上德不德”?就是你什么都想要的时候,人们的物欲无限的时候,你想得到时得不到,在你什么也不想得到的时候,你反而能够得到,这就是“有所为,更要有所不为”的辨证关系,这个宇宙观是非常先进。老子自己本身也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所以不能什么都想要,把人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觉得这很重要,这种宇宙观很重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称为世界末日
 

这样的一种无限制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这是西方文明的特点,我们今天享受的现代文明,才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很短。人类学的历史研究,人类已经发展了三百万年了,我们这100多年把地球这几十亿年积累下的资源几乎耗尽。就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我说人类已经发展了三百万年,按照今天这样的发展速度,你们谁还有信心说人类再发展三百万年,谁有信心谁举手。没有人有这个信心。我说好,三百万年大家没有,三万年你们有信心吗?人类按照这样的速度再发展三万年,也没有人举手。三千年呢?有的人说三千年可能还行吧,如果三千年是我们预见到的未来,那比较一下人类,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了三百万年,那已经是世界末日了。世界末日不是说明地球毁灭就是世界末日了,我们要看到今后还有多少年的发展空间。
 

这样的比较,大家就可以知道,中国的传统文明和今天的西方文明到底谁优谁劣,如果要鉴别这些东西,首先要了解我们祖先的遗产是一种宏大的宇宙观,是一种顺应天时的宇宙观,所以老子讲,以这样的“无为”才能够有持续的发展,其实人的需要是很有限的,人的营养一天可能就消化两个鸡蛋,鸡蛋再好吃,吃10个,都没有用,可能还会吃出病来,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人们的欲望实际上非常有限,如果我们无限制的满足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的话,等待我们的将只有恶,老百姓讲有一利必胜一弊,我们再处理一个事情的时候,往往去追求利,把利无限地扩大夸张,而那些弊我们可能看不到,或者根本不想看到,有的弊我们可能预见不到,几十年以后,几百年才能够呈现出来的弊,而且弊的反作用比现在得到的利还要大,怎么办,我们处世的时候要谨慎,顺应自然,现在从宇宙观得到的经验,在现在这样的社会,我们既要有所为,其实更要有所不为。要清静,别折腾,清净无为,这是我们现在值得反思的严肃问题。现在社会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这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今天给大家交流的就是这些,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谢谢大家。

红山文化寰丘

 

 

红山文化寰丘


互动交流部分:
 

主持人:谢谢,今天现场来了杨鹏老师、刘煜博士等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趣的朋友,杨老师已经举手了,我们现在有请杨鹏老师。
 

杨鹏老师:非常感谢,第一次听冯时讲,听了以后很有感触,中国人比较强调天人合一,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基础,源头在天人合一,尤其是天文学对当时人们的生存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敬授人时”是性命攸关的东西,所以你说整个中国思想的基因,它的源头是天文学,我非常认可。我们今天所讲的观念,可以溯源到基本的天文学的思维方法上去,中国的“中”就是测日影的表,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纯粹的学术细节想请教你。第一个关于蚩尤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很多的冲突是跟权力有关的,这个权力又跟天文学有关,很多的冲突会不会是在天文历法这个背景中发生的。我看蚩尤有一个记载,让我有点吃惊,就是《管子》里面讲“蚩尤明天时”,“明天时”的观念,像您说的,这个“明天时”的人就是墓葬里面的人,这是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就是我到山祖庙,伯爵的山祖庙,当地的传说是刑天舞干戚,刑天是乐师,是做音乐的,当时去抢蚩尤的尸体。他本身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音乐家,另外《尚书》开篇讲到的“九黎乱德”,还就蚩尤和三苗的关系,能够看出在责骂蚩尤和三苗时候,经常责骂他们乱天时,也就是说责任失职是与天时有关的话,可见蚩尤的身份本身就不是普通人,这让我对蚩尤有一个新的理解。我看到你的书上讲到楚人的祖先,引用了包山竹简217号和237号的原文,楚人的祖先里一个是老僮,一个是祝融,另外一个叫媸庮(这个字音似),最后这个媸庮,我认为写的其实就是蚩尤,但是在你引用的李学勤教授的注释中,解释为“鬻熊”,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古人早期的冲突,会不会与天文观测或者是不同的历法取向,包括祭祀人殉有关?
 

不同地域的人观测火星、观测月亮、太阴也好,恐怕不太一样,背后是巨大的权利和利益,可能也会导致权力的争夺。不同的观测模式,会不会导致早期的冲突,包括蚩尤的形象和早期的祭祀观测天时的关系?

还有一点,我看了秦始皇拜祭的神灵里面,先拜天后拜地,第三拜蚩尤,刘邦起义时拜蚩尤。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天文和早期的权力争夺之间的关系,还有你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谢谢。
 

冯时:谢谢杨先生,您太客气了。我觉得这些问题确实非常重要,涉及到了一个怎么去认识古史传说时代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开来谈,一方面就是天文观测系统本身的混乱,人肯定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很顺利完成一个天文学体系的建立,这中间肯定有一些矛盾或者是冲突,这些东西都可能存在,这样的一些存在其实在文献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记载,比如说颛顼当然绝地天通,他为什么要绝地天通?就是之前是一个很混乱的局面。在古史传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共工,共工这个人曾经搅乱历法,在长沙楚国家的书里面也记载了,古人想象共工迈步子迈大了,结果把阳历都迈出了十步,长于阴历了,阳历的岁时是365天多一点,而阴历的岁时是355天,正好长了10天,这样一种混乱,是共工造成的。肯定不会是这样子的,人们测到阳历和测到阴历岁时,都是通过观象测出来的,阳历的365天和阴历的355天,怎么去把它计算得协调,这让中国的古人很费周折,因此他就会想象是有一个神给搅乱了,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的。从实际的角度去看历法的发展,决定不会是一帆风顺,天文学的起源和它的完善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里边有一些很艰难的过程。另外人们从历法中看到的不同体系中的矛盾,可能要附会到某些神灵身上去,是由他们造成的。
 

另外一个系统就是神话的系统,神话的系统就像战国春秋时期人所说的事,比如说蚩尤、共工,包括五帝的这套东西,上古时期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从史学研究来说,很难定下来。司马迁所记载的《史记•五帝》的系统,最早发现的痕迹是在春秋发源的;在西周的出土文献中,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比夏禹帝王更早的帝王,至少到西周时候没有,他们还不知道夏禹以前到底是谁;而到春秋战国时,他们把这些事情写得言之凿凿,因此这涉及到古史观的发展和变化,这个过程在春秋的中晚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当时可能因为王权天子的权力衰落、诸侯的力量强大了,“挟天子令诸侯”,人人都要争做华夏的正统,他们可能会造出很多自己族的古代的先生,来作为华夏世系的一员。这样的问题,可以从这两个部分来谈,一个是从天文历法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来看,还有就是从古史系统的形成过程来看,蚩尤的东西确实很有意思,包括刚才举例墓葬的主人,有的学者写文章说这个墓主人就蚩尤,蚩尤打仗,这个墓主人的肋骨少了好几根,挖掘出来的骨头,其他的部分保存得很好,就是肋骨缺了很多,所以他们说这是当时蚩尤打仗打的。我自己不敢下这样的结论,因为我们看夏以前的历史,没有更多的证据能够跟古史中的某个人去对号入座,就更不用说6000多年以前这么早的东西,但是到后来,由于古史系统发生了发展和变化,人们确实会把一些古代的圣贤让他们来充当历史上的某些制度变革或者一些事件的代言人。我是这么理解的。

 

主持人:我对蚩尤的形象也有一个问题请教冯老师。我看《国语•楚语下》观射父讲到绝地天通、指责蚩尤乱德这一点。我的理解是,之前的有专门司天的、司地的人,普通人是不能祭天、祭地的。但“蚩尤乱德”使得“家有巫史”,改变了这种人神需要通过第三者才能沟通的局面,那么,蚩尤是不是可以算成一个宗教改革家?当时的那种改革,使得“家为巫史”,每个人都可以直接祭祀神,不用通过司天的人或者司地的人。这可能有点像新教的宗教改革,新教与天主教斗争的感觉,天主教规定你要向神祈祷、忏悔,一定要通过神父或者主教,所以,还有罗马教皇,但是新教就有很多家庭教会,每个人在家里都可以祭拜神,当年蚩尤所做的改革,这种“家有巫史”,是不是也等与每个人都可以在家里跟天说话?我想可能是这样,颛顼后来绝地天通,又重新恢复以前的等级秩序,或者说神职、世俗世界之间的秩序,让普通人不能直接祭祀天、祭祀神,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

冯时:这个东西我确实不太好回答,我们除了很少的文献之外,更多的东西也都是推测了,也不可能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如果解释的话,可以从多个角度,如果这个人物不存在的话,他作为一个时代的化身也有可能,或者一个历法到一个时期本身就乱了,这也有可能,这里面还涉及到“巫”的发展,“巫”应该仔细研究,它是上古时期一个知识集团,中国古代的古典知识,都是被他们继承并且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集团,这个历史怎么去解释,我也不敢多说,因为没有太多的证据。

提问:冯老师您好,我问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您刚才谈到天文学和中国的王权、神权思想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在真正考古学的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小说中记载的皇帝崩、星星落的事情,皇帝死掉了,天象有没有出现了异象。刚才您也谈到了世界末日的问题,包括《易经》和西方的《圣经》,都谈到了2012是个复杂的时机,我想问从考古学的研究上看,最近几十年的星象有没有这样一个倾向?(现场笑)谢谢。

冯时:我可能会让你失望,我不会观星象,2012年的问题,用不着我回答,再过两年就都知道了(现场笑)。你说的看星象,在考古学上看到皇帝驾崩,没有发现星星陨落的,我们没有办法去对号入座,哪年哪天发生了一个什么天象,那个时候正好有个皇帝死掉了,这个在考古学上很难发现,不过历史的文献中有这样的附会,有很多这样的材料,你可以去看一下,在中国古代传统史书中,一个吉祥的天象可能是改朝换代的标志,为了自己的需要把它改掉了,有时候可能正好应和的情况也有,还有一些神话,操作星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都有。
 

网友提问阶段:
 

提问:冯老师您好,之前您提到西水坡的墓,如果不说它是6500年前的话,而是四千多年前的时代,我真的以为他是颛顼帝了,真是令人感到惊奇。我想提两个问题,跟之前两位老师提问讨论的很有关系。您刚才提到春秋之前没有五帝的记载,但据我所知,前年清华简出了一篇《保训》的文章,提到舜,也提到了“中”的问题,这个“中”跟你提到的“中”是不是一个概念,有没有什么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史书记载颛顼“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刚才杨老师是理解为这是把一个混乱的时期弄成正常化,而却我觉得“绝地天通”是剥夺了一般人观测天文的权利。顾炎武曾说“三代之时人人皆知天文”,但是到了顾炎武时代,当时的文人读书人已经不懂得看天象了,到今天更加没有人能看得懂星象什么的了,结合您之前说的我国古代是一个很宏大的宇宙观、生命观,我感觉到今天这些古老的智慧哲学是不是有一个庸俗化的倾向,包括封建迷信、包括中医的很多糟粕,有一个倒退,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谢谢。
 

冯时:你最后阐述的我比较认同,我们真正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真正称得上是文化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很多很有特色的知识,可能并没有传下来及或者很不容易传下来,这个东西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现在可能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必须要使得某些东西发扬,这种发扬其实都是虚的,是糟粕的部分。保训还是一篇战国的文献里面,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关于尧舜的记录,全部都是战国文献,早期的西周经文里面,没有一条,哪怕有一条,我都会改变这样的看法,没有。春秋的文献里,提到了高阳,在战国的文献里,像黄帝经文,尧舜也很普遍。这篇文献其实还是战国的文献,时间早不到哪去,战国的文献受当时人的思想支配,受古史观的影响才写下这些东西,所以它的形成还是战国的。
 

保训里面提到的“中”跟天文学的“中”有关,保训的文章还在研究,但我自己的想法还是沿着中国传统的“中”的脉络发展下来的,这是没有问题的。“绝地天通”既是一个天文改革,也是一个宗教改革,它实际上断绝了天地之间的任何来往,什么人可以沟通它呢?只有巫,只有巫有这个权力能够往来上下,如果巫是一个无权的基础,王就是巫席集团首领,把这样的活动垄断了。这个东西后来一直发展到夏,在甲骨文和西周的经文里面反映得非常清楚,甲骨文里面,王向上帝祈求,王虽然都是上帝的直系子孙,不能直接向上帝请求,他要告诉他的祖先,让祖先去转达,这个祖先其实就是人们认为能够上下天地的巫的性质的人物。人王死了以后可以置将,可以上下天地,人王没有资格直接向上帝对话,必须通过第三方去转述;到西周还是这样,西周青铜器铭文里面讲,上帝要赐给王一些长寿、厚福、丰年这样福禄的事情要通过巫来授,上帝也不直接给,上帝和人王是不对话的,一定要有中间传话的东西。这个制度恐怕就是在颛顼绝地天通里面公开使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历史上把它称为宗教改革。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其实这话按今天来讲,是说错了,三代以上不可能人人知天文。其实在上古时代知识都是都被极少数的人垄断了,大部分的中国老百姓其实是没有知识的。中国古代的“名”字写上一个眼睛,没有眼珠子,一根棒子一只手把眼睛戳瞎了,“名”就是“盲”,人们都不知道才叫“名”,所以他是无知的。这恐怕是上古时代的一个真实的情况,知识都被具有“巫”的性质的少数人所垄断,知识也是被他们传承的,所以关于“巫”的东西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是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很重要的角色。

刘煜博士:我想说几句话,今天的这个讲座的缘起跟我有一点关系,我是冯时先生的同事,也是子云的朋友。冯时先生今天的讲座非常精彩,知识的信息量和知识点也非常大,一时半会消化不了,在座的也可能一时提不出什么问题。我也不就此同冯时展开学术上的交流和讨论,这个需要的时间太多了。
 

子云也是一个诗人。今天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今天是诗人海子的生日,海子46年前出生在安徽,在1979年成为北京大学一名学生,跟冯时先生、杨鹏老师和我都是校友,但是他后来成为政法大学的一名老师,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冥冥之中,总会有很多的联系,有一些不可解,很难用逻辑去推理的事情,但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想象与美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理解。刚才冯时先生讲到的一切,一个人的内心可以很宏大,虽大家脚下走的都是很朴实的道路,也都要为生活去奔波,但是大家可以抬头看星空,我想起海子的诗歌,一个是粮食,一个是星空。“只有粮食是我珍爱/我将紧紧抱着她/抱着她,在故乡生儿育女”,还有“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主持人:“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上周五,3月26号做讲堂的时候,我心里在默念,今天是海子辞世21周年,我没有参加任何纪念海子的诗歌活动,今天又是做讲堂活动的晚上,这一天是他的诞辰。感谢刘煜博士提起这个话题。海子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在中国,试图和神对话的诗人,自屈原之后是找不到的,1980年代出现了海子,他在试图与神对话,但是,显然,他内心的火焰太过旺盛……,今天是4月2号,他的生日,让我们一块缅怀这样一个诗人……
 

我还是要把话题回到今天的主题,因为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冯老师,关于古代的宇宙观和哲学观的关系问题。我最早是在李约瑟的书上看到过,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不仅有“盖天说”,“浑天说”,在李约瑟书上我看到我们古代中国还有“宣夜说”的宇宙观,冯老师您的书上也提到了“宣夜说”。不同的宇宙观对应着不同的哲学观,宣夜说可能直接影响道家哲学观,“浑天说”、“盖天说”是对儒家哲学观补充概念意向延伸,考古中有盖天说的印记,对宣夜说的天文,不知道有没有文献或者是证据的保留,宣夜说宇宙观使我们祖先更先进的地方,就是能够跟现代宇宙观非常接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文献,考古发现好像是没有,但是以冯老师您的阅历,你对文献的了解,有没有这样的证据?
 

冯时:中国的宇宙论就是刚才子云说的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相对来说盖天产生得早一点,宣夜说其实产生得更早,宣夜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一个无限的宇宙论。没有一个假想的天壳,说天是无限的,是没有壳的,日月星辰都是飘在空间,由气推动着它们走,按照我们今天的科学观念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进步的宇宙论,是一个很科学的宇宙论,但是它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模型来表现,因为它是一个无限的东西,从有限的空间里面发展到无限,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有限的模型去表现它,只能想象,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传播,所以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失传了,文献记载当时只有西蒙这样的一些人稍微能够继承一些,其他是没有任何文件可以参考,很早就已经失传的事实,就意味着它的起源是很早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宇宙论不是一元的,可能同时有几种宇宙论并存。就像今天,有大爆炸宇宙学说,也有其他的宇宙学说,是并存的,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盖天说和浑天说可能更有长处,而宣夜说是不容易用一个具体的形势表现出来的,即使盖天、浑天当时并存的时候,从现在的材料上来看,盖天要早。浑天是把宇宙想象成一球,这个球一半是水,陆地就飘浮在水上,是这样的宇宙模型,但是如果用这样的宇宙模型去解释日月星辰的变化,就比较困难,太阳都是东升西落,人们直观看太阳是从水里面冒出来,又从地下落下去,按照浑天家的解释,这种纯阳的太阳必须得从水里冒出来,第二天又得从水下渡过,回到原来的位置,再从水里冒出来,这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中,是不可能接受的,一个纯阳的东西怎么能够进入水再回过来,阴阳不就失调了?这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浑天家产生以后,和盖天家就产生了激烈的辩论。而盖天家就避免了这样一个在哲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它认为天上的日月星辰是平移运转的,不是东升西落的,就像拉磨似的,是水平运转的。你看不见它,是因为它的平移远了,超出你的视野范围,所以它就呈现黑夜,它进入了你的视野范围,就呈现白天,我们今天的人觉得很可笑,可是在古代,我觉得这是人们对宇宙星移的变化一个很巧妙的解释。所以任何一个宇宙论在特定的时代,都有它的长处,也都它的不足,这就是不同宇宙论相互激烈争辩的原因。
 

道家哲学是不是产生宣夜说,有学者这么主张。但是我们在最早的战国发现的竹简书,看到的对于道家思想形成的解释,还是来源于盖天说。它的宇宙观是一个虚悬的“无”的宇宙观,并不是一个无限空间的观念,就是一个纯粹的思辨模式,这种思辨模式从物质到水,“水”是五形中元素式的水,到数术的“一”,再到“无”,我们现在可以很清楚地追溯出这样一个思辨的逻辑:从“有”到“水”到“一”到“无”这样的思辨模式。现在有明确的材料能够证明一点,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道家思想都是盖天的东西。
 

主持人:我感觉道家的虚玄观念,跟宣夜说非常吻合。

今天的时间已经超出了很多,非常感谢我的朋友刘煜,帮助我邀请到冯时老师。为什么我把标题写成“天上人间”,我们白天的很多时间必须在人间的俗世翻爬打滚,但是我想我们总应该留下一点时间,留给天空,仰望星空,这样我们可能会过得美好,过得轻松一些。虽然天空一无所有,但是天空真的能够给人安慰。

谢谢各位朋友,谢谢冯老师!

 

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天文学 中国 意义

上一篇:何宏: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大都无城    下一篇:李学勤:考古学与中国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