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夏朝 >

夏朝的政治制度

2016-06-09 19:14:54来源:人学研究网 责编:紫天爵 已浏览人数: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一,母曰修纪,命星贯昂,修纪梦接,生禹。宋衷注:命使之星,谓流星也。尧之时,洪水滔天,求能治水者。

1、行政区划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一,母曰修纪,命星贯昂,修纪梦接,生禹。宋衷注:命使之星,谓流星也。尧之时,洪水滔天,求能治水者。四岳皆举鲧,尧不可.然卒以四岳意,用之.九年而水不息。舜摄政,殛鲧于羽山,于是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孟子》作八年,今从《禹贡》、《史记》。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自冀州始。一、冀州,今山西、直隶境。二、兖州,今直隶、山东境。三、青州,今山东境。四、徐州,今江苏、安徽境。五、扬州,今江苏、江西境。六、荆州,今江西、湖广境。七、豫州,今河南境。八、梁州,今四川境。九、雍州,今陕西境。是谓九州。三。《尔雅·释地》九州与此异。各第其贡赋之数,水陆之程,皆前此所未有也。水土既平.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即天子位,都平阳,姓姐氏。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而荐益于天。十年,东巡狩,至于会稽崩。(夏曾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史》P28)

2、政治制度

①制度变迁

近人谓中国进化,始于禹,禹以前,皆宗教所托言,此说未可论定。然禹之与古帝异者.其端极多,盖禹之于黄帝、尧、一如秦之于三代,亦古今之一大界也。凡此,皆治史学专科者,所宜分别。略疏之为四端。

一曰三苗至禹而结局。

二曰洪水至禹而平。

三曰五行至禹而传。

四曰传子至禹而定。(夏曾佑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史》P28-30)

②官制

虞舜有天下,以伯禹作司空,使宅百揆(禹代鲧为崇伯,入为天子司空,治洪水有成功,言可用之);弃作后稷,播百榖;契作司徒,敷五教(布五常之教);皋繇作士,正五刑(士,理狱官);垂作共工,利器用(垂,臣名。共谓供其百工职事);伯益作虞,育草木鸟兽(虞,掌山泽之官);伯夷秩宗,典三礼(秩,序。宗,尊也。三礼,天、地、人之礼。伯夷,臣名,姜姓);夔典乐,教胄子(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祇庸孝友),和人神(命夔,使勉之);龙作纳言,出纳帝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盖亦为六官,以主天地四时也(崔灵恩曰:"自颛顼以来,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故重、黎之後,世掌天地官,号曰羲、和。唐尧受之,乃置天地四时之官,命羲、和之後,使复旧职,而掌天地之事。又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使主四时,为六卿之任。及其末年,舜摄百揆,改地官为司徒,秋官为士,冬官为司空,春官为秩宗。故《尚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分命和仲、和叔等,使主四时之事。又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地官之事也。皋繇作士,五刑有服,秋官之任也。禹作司空,以平水土,冬官之职也。伯夷为秩宗,典朕三礼,此春官之所司也。"又《周礼正义》曰:"稷为天官,羲、和为夏官,共为六官。")。夏后氏之制,亦置六卿(《甘誓》曰"乃召六卿"是也),其官名次,犹承虞制(《礼记》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文献通考》(宋元)马端林卷四十七 职官考一)

《记》曰:"虞、夏、商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尚书大传》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天子有问无以对,责之疑;有志而不志,责之丞;可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其爵视卿,其禄视次国之君。"),不必备,惟其人。语使能也。"故天子无爵,三公无官,参职天子,何官之称?天文三台,以三公法焉(三台,星名。台,一作能)。(《文献通考》(宋元)马端林卷四十八 职官考二)

夏王继承制是以父死子继为主,仅有3位王是兄终弟及(《史记·夏本纪》记载,太康崩,弟中康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从此,中国历代王朝形成了“甲天下”的局面。

夏王是王国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全国最高军事指挥官,此外,他还掌握着神,是巫师之长。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属于礼器性质的青铜钺一件和玉钺多件,它们可能是作为王权的象征。

《礼记·明堂位》记载:“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周三百。”这里是周人对上古官职推测的一个约数,但确能反映上古时期官僚机构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六卿”、“六是之人”,商周时又称卿事。此职见于《尚书·甘誓》,这是战前夏王启召六卿发布动员令。“六卿”在平时是行政长官,在战时又是领兵的武官。

管理宫廷内部事务的官职有“车正”。此职见于《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杜注曰:“奚仲为夏禹掌车服大夫。”是说“车正”为夏朝宫内负责出行和服饰的礼官。

“庖正”,此职见于《左传·哀公元年》:(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杜注:“庖正,掌膳羞之官。”此后,《周礼·天官冢宰》就有“庖人”这个官职。

“牧正”,此职见于《左传·哀公元年》:“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杜注:“牧正,牧官之长。”少康长大后,担任有仍氏族邦的牧官之长。此后,《周礼·地官司徒》有“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

以上“车正”、“庖正”、“牧正”之“正”,释为“政”。《尔雅·释诂》:“正,长也。”即官长之义。

还有御龙氏,是为夏王驯养龙(鳄,或某种动物)的官,此职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从帝舜开始设此官,夏后孔甲时找到刘累这个人,他曾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杜注:“豢龙,官名。官有世功,则有官氏。”

“稷”官,主管农业的官。此职见于《国语·周语上》记:“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水官,主管水利的官。此职见于《国语·鲁语上》记:“冥勤其官而水死。”韦昭注:“冥,契后六世孙根圉 之子也。为夏水官,勤于其职而死于水也。”因冥治水有功,受到商后代的尊重,”“殷人禘喾而郊冥”。每年商人要对冥进行郊祭。

掌天文之官有羲氏、和氏。此职见于《史记·夏本纪》记:“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解集》孔安国曰:“羲氏、和氏,掌天文四时之官。”早在尧时,羲氏、和氏就负责观象授时。《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一直到周代,这个氏族的首领仍然世守其职。

主察狱之官叫士,或叫大理。舜时任东夷族皋陶作士,主管刑狱。禹即位后,意欲荐皋陶做继承人,后因皋陶先卒而未果。《墨子·尚贤下》把“禹有皋陶”与“尧有舜,舜有禹”并列,从中推测皋陶可能在禹时也曾担任过士官。

在《左传》所引的佚书《夏书》的行文中也透露出夏代职官的某些信息,如:

瞽 和啬夫。皆出自于《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曰:“瞽奏鼓,啬夫驰。”瞽,是古代乐师。《周礼·春官宗伯》有“瞽矒”,是职掌“主诵诗,并诵世系”的礼官。啬夫,职责不清,有“司空属官说”,吏啬夫为“检束群吏之官说”,人啬夫为“检束百姓之官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曰,据《韩非子·说林下》认为是“县邑官说”。

遒人,此职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杜预注:“行人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徇于路,求歌谣之言。”而《尚书·孔安国传》云:“遒人,宣令之官。”两者并不矛盾,都是讲遒人手摇木铎,在道路上徇行,宣布政令教化。《周礼》无遒人之官,但《周礼·天官·小宰》和《地官·小司徒》等职都有“徇以木铎”的记载,可见上古时代普遍采用这种形式来向民众宣布政令。

官占,卜筮之官。此职见于《左传·哀公十八年》:“《夏书》曰:‘官占,惟能蔽志,昆命于元龟。’”(李学勤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夏史与夏代文明》P133-135)

③礼制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对夏礼还发表了以下一些看法,现摘抄如下: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另外在《礼记·中庸》和《礼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乾坤焉。《乾坤》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关于三代之礼的异同问题,孔子也有一段精辟论述:“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关于三代礼仪制度及文化的内容,文献上多有三代相连表述的习惯,

如: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站栗。”严一萍认为三代文化,同大于异,尽管三代使用不同树木做社主,但“其有社者也”,即大家都祭祀社神。

再如:关于三代明堂制,《周礼·考工记·匠人》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郑玄注:“世室者,宗庙也。”

此外,还有:

“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礼记·檀弓》)

“夏后氏尚明水,殷人尚醴,周尚酒。”(《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祭水,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之旌,夏后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礼记·明堂位》)

在谈到三代学制时,《孟子·滕文公上》曰:“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礼记·表记》引述了孔子对三代宗教信仰作出总体性的比较研究,并概括为如下看法。子曰:“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敬,胜而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夏礼在夏文化考古探索中也得到证实。二里头遗址中有宫殿(宗庙)、祭祀遗址的发现,这些地方都是当年夏人行礼的场所。 (李学勤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夏史与夏代文明》P145-148)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 制度

上一篇:李学勤:夏朝祭祀与墓葬制度    下一篇:白寿彝:夏朝的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