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南北朝 >

南北朝:技术

2018-07-16 15:24:20来源: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北方青瓷技术约出现于北魏时期,近年在洛阳北魏城址出土了不少青瓷和黑瓷制品;河北省的河间、吴桥、赞皇和磁县等亦出土过北魏时期的青瓷;但此期北方窑址发现较少。

用煤冶铁
 
  关于我国古代冶铁用煤的年代,学术界一直是十分关心的。
 
  北魏郦道元(公元466(472)- 527年)《水经注》卷二 河水条说: 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恭《广志》云:龟兹能铸冶.此屈茨 、 龟兹 皆今新疆库车的古名; 夜则火光 二句,是说煤炭因风化而自行燃烧,或因人为开采而加剧了的自燃现象,这是我国古代关于煤炭自燃的最早记载。 人取此山石炭 以下数句,说明当时屈茨已用煤炭冶铁,而且产铁量足供西域三十六国之用,这是我国古代煤炭炼铁的最早记载。因煤发热值较木炭高,资源亦较丰富,故煤之用于冶铁,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至于此冶铁炼炉是竖炉还是坩埚炉,这是学术界长时期研究的问题。因煤的热稳定性较差,用作高炉燃料时,会严重破坏料柱的透气性,迄今为止,高炉直接用煤冶炼仍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一般认为释氏《西域记》所云应指坩埚冶炼言。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河北、河南、内蒙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炼坩埚,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地处黄河北岸的洛阳市吉利工区汉墓所出者,在有的坩埚上还粘有煤块、钢块。黄文弼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说,1929年他曾到新疆库车拜城作过实地考察,亦发现过大批古代冶铁坩埚等遗物。所以当时库车用煤作燃料,用坩埚炼铁是完全可能的。
 
  今人岑仲勉《中外地理考证》认为, 释氏 即晋代之释道安。郭义恭亦西晋时人。说明早在晋代,西域地区便已大量用煤冶铁。
 
  此期生铁品种有白口铁、麻口铁、灰口铁3种。渑池窖藏铁器所见白口铁有铁铧、铁臿;麻口铁有铁斧、六角轴承;灰口铁有箭头范、 新安 铭文铧范,以及另一件铁臿等。我国古代生铁含硅量一般是较低的,有人分析过5件渑池生铁铸件,平均含硅量只有0.096%, 新安 铭铧范(灰口铁)
 
  含硅量也只有0.21%。硅是有利于石墨化的元素,现代灰口铁要求的含硅量达1.0- 3.5%,我国古代能在低硅的情况下生产出灰口铁来,在世界铸铁史上甚为鲜见。
 
  当时的产铁量亦不算低,尤其南朝,据《梁书》卷十八《康绚传》载,梁代初年,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欲堰淮水以灌寿阳(寿县),但合堰甚难。
 
  或谓江淮多有蛟,能乘风雨决毁崖岸,其性恶铁。因是东、西二冶铁器,大则釜,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沉于堰所,犹不能合.若钢铁产量不高,是决不能调出这许多铁器去填塞河堰的。北方的产量有时也不低,渑池窖藏铁器便是一例。又,《宋书》卷九十五《索虏传》云:北魏太祖北伐, 取泗渎口,虏碻磝戍主 ,获 铁三万斤,大小铁器九千余口,余器仗杂物称此 ,说明碻磝(今山东茌平县境)铁冶规模也不小。
 
青瓷技术
 
  北方青瓷技术约出现于北魏时期,近年在洛阳北魏城址出土了不少青瓷和黑瓷制品;河北省的河间、吴桥、赞皇和磁县等亦出土过北魏时期的青瓷;但此期北方窑址发现较少。目前所知仅有:山东淄博寨里青瓷窑和河北内丘白瓷窑;前者至迟创烧于东魏(公元534- 543年),并一直延续到了唐代中晚期;后者是邢窑的前身,始烧于北齐,隋唐时烧出了黑釉、黄釉、三彩器等,唐末五代衰落。
 
  洛阳北魏大市出土的青瓷器有杯、盏、钵,黑瓷有碗、杯、盂等,以青瓷居多。青瓷、黑瓷技术已趋成熟,但仍显示了一些原始性。多数青瓷胎体厚重,加工粗糙,其色灰黄,多数釉面缺少光泽、透明度较差,少数器物存在脱釉现象。黑瓷胎釉结合较好,釉层脱落甚少。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青瓷杯(Ⅱ式)胎质洁白,质地坚硬,薄胎薄釉,釉色淡青明亮,微透白色胎骨。
 
  从而显示了一些白瓷的特征,说明北方白瓷已经萌芽。
 
  寨里东魏瓷器主要有碗、盆、器盖等,其中以碗居多,器类较为简单。
 
  此期的寨里瓷多呈青褐色和黄褐色,少数为深褐色,近于黑色,釉层厚薄不均,呈斑块状,且常有垂泪状,器内挂釉更加不均,内底聚釉甚厚,但他处却有露胎现象。胎质厚重、疏松。并见有气孔和黑斑,断口呈褐色。显示了相当的原始性。
 
  此期南方和北方的制陶业亦有不少差别。在整个六朝时期,南方陶业都有一定发展,尤其是陶制明器。在孙吴和西晋时期,明器器型有谷物加工工具、生活用具、家畜家禽等;陶胎多为红色,外施一层棕黄色的薄釉。东晋以后,庄园经济在南方得到较大发展,器形以仪从车马为主,其他明器逐渐衰退。六朝日用陶器出土较少,除了缸外,多是火候较低,质地疏松的灰陶,与前代实用硬陶明显不同。陶缸在浙江上虞和江苏南京发现较多,一般高约80厘米、口径40厘米、底约30厘米左右,胎色青灰,外施一层黑褐色釉。
 
  由于制瓷技术的发展,除了大型特别器物外,一般生活用陶已退居次要地位。在北方,三国两晋陶业都远不及汉代发达,民间流行的陶器多为火候较低,质量较差的灰陶;北魏之后,汉代发明的低温釉陶始才复苏、流行,并且用到了建筑业中。――史仲文《中国全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责编:人学研究网|华夏春秋栏目·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南北朝 技术 史仲文 中国全史

上一篇:北魏伐柔然    下一篇:南北朝: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