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五代十国 >

隋唐五代的手工业技术

2016-06-27 14:54:34来源:人学研究网 责编:紫天爵 已浏览人数:
在我国传统的铸造工艺中,以泥范、铁范和熔模铸造最有名,被称为古代三大铸造技术。这些技术在隋唐时期更加成熟,应用更为广泛。

(三)兴旺发达的造纸业及其技术成就

造纸技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 四大发明 之一。我国古代造纸业及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西汉至东汉的初制发育时期;西晋至南北朝的迅速发展期;隋、唐、五代及北宋的兴盛繁荣时期;南宋末年至元、明、清的缓慢发展时期。

隋唐统一中国后,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开明、民族团结、农业发达、工商业蓬勃发展、冶金、机械制造业不断进步,文化事业蓬勃、兴旺。尤其是印刷术发明后,更促进了造纸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造纸工业普及、造纸技术提高、纸的应用广泛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开创并形成了造纸业的兴盛时期。

1、普及全国的造纸业唐代的造纸业已经是一种较为普通的手工业了,其造纸技术广为传播,遍及全国各地。据《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史籍记载,全国有15个地区掌握了造纸生产技术,兴办了造纸作坊。当时的常州、杭州、越州(浙江绍兴)、婺州(浙江)、衢州、安徽的宣州、歙州、池州,江西的江州、信州(上饶),湖南的衡州,四川的益州,广东的韶州(韶关)、山西的蒲州,河北的巨鹿郡都建立了官办和民营的造纸作坊。各地的造纸作坊,根据本地区的原材料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使用的原材料品种很多,数量也有了保障。北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写道: 蜀(四川)中多以麻为纸;……江浙间多以嫩竹为纸;北土(河北)以桑皮为纸;剡溪(浙江)以藤为纸;海(广东)人以苔为纸,浙人以麦面、稻杆为之…….苏易简的记述真实地反映出唐、宋时期造纸取材的多样性,说明当时已具备了相应的造纸技术。

唐代造纸业的产量大量增加,这从纸张的使用情况可见一斑。唐时整理了大量的古籍,重新加工整理疏注了几乎散失的 九经 ,包括《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书》、《诗》等,共计成书360卷。编著《晋书》、《南史》、《北史》、《隋书》计395卷。唐玄奘法师花费19年时间,翻译梵文佛经73部,共1330卷。此外,唐代的书法、绘画、朝廷文治、民间记帐、生产鞭炮、纸花、雨伞、纸扇、屏风、纸帽、字帖、窗画、裱糊、冥钱等等,都大量的使用纸张。从上面几个事例中,即可略知唐代用纸数量的剧增,没有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是难以满足这样大量的需求的。

2、造纸品种明显增多唐代的造纸原料品种多样,供应充足,生产发展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多种需求的用纸,造纸作坊不断研究生产出各具特色的新品种。《唐六典》记载:益州有大小黄、白麻纸,均州有模纸,蒲州产细薄白纸,杭婺、衢、越等州有上细黄、白纸。如果按产地划分则有蜀纸、峡纸、剡纸、宣纸、歙纸;按原料命名则有楮纸、藤纸、桑皮纸、海苔纸、草纸。按制造工艺划分则有金泥纸、松花纸、五云笺、金粉纸、冷金纸、流沙纸。按质地分则有绫纸、薄纸、矾纸、玉版纸、锦囊纸、硬黄纸。依颜色划分则有红纸、青纸、绿纸、白碧纸等。其品种之多,数不胜数。

①麻纸麻纸是以麻为原料制成的纸张。主要供官府作文书用纸。麻纸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五色麻纸3种,朝廷按照官员的官阶等级和文书类别予以采用。

当时,以四川出产的麻纸最为著名。据《唐书?经籍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 741年),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两地各编纂经、史、子、集四库书一套,共计125960卷, 皆以益州(四川)麻纸写.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造纸匠还发明并生产出了 防水纸 、 防虫蛀纸.扬州****的麻纸不仅质量高,还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当时就有 年岁之久,入水不濡 的记载。唐高宗李治曾下诏令全国通用黄纸。这种纸在晋代就有生产,系用黄蘗汁浸染麻纸,因黄蘗中含有生物碱成分,主要是小蘗碱(即黄连素),所以能防虫蛀。这些技术成果充分说明当时的造纸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②藤纸藤纸始见于东晋,到了唐代已大量生产,主要产于浙、赣两省靠山近水的地区。藤纸颇为官府及文人所喜欢。唐李肇在《翰林志》中说: 凡赐与、征召、宣索、处分曰诏,用白藤纸。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这是官方对书写文书所用藤纸的规定。而文人士仕则以用藤纸为荣。唐顾况(公元725- 805年)赋诗《剡纸歌》一首,诗中写道: 剡溪刻纸生剡藤,喷水捣为蕉叶棱,欲写金人金口偈,寄与山阴山里僧。手把山中紫罗笔,思量点画龙蛇出,正是垂头搨翼时,不免向君求此物.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藤纸的赞美之情。藤纸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纸的质量上乘。史载 剡溪古藤甚多.剡溪即现在浙江嵊县一带。这里靠山近水,出产藤树,是发展造纸业的理想之地。藤树皮的纤维长,故制成的藤纸性能好,质量较高。

③宣纸宣纸是唐代创造的一种名纸,原产于宣州泾县(今属安徽),因产地而得名宣纸。唐代宣州府盛产此纸,但据《宣城县志》记载,广德、郎溪两县也生产宣纸。但因宣纸多集中在宣城出售,由此均被称为宣纸。

宣纸是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作的。在生产时,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胶汁使用得当,捞纸技术纯熟,晒纸工艺高超,从而保证了宣纸的质量。具有抗蛀不腐、水浸日晒不变色的性能和匀薄、洁白、坚韧、吸墨等优点,素以质地柔韧、洁白细腻、平滑匀整、色泽耐久而著称,获得纸寿千年的美誉。

宣纸有生、熟之别。 生宣 吸水性大,适用于山水、人物的写意画和书法; 熟宣 由生宣加工而成,适于工笔绘画。因宣纸是毛笔书画的理想纸张,所以流传至今盛名不衰。现代大书法家郭沫著生前为安徽泾县宣纸厂题词写道: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宣纸发明的重大意义。

④楮纸楮纸是隋唐时代大量生产和广泛流行的品种之一。楮纸采用楮皮所制,产品按不同工艺及产地分为 假山南 、 假荣 、 冉村 (又叫清水)、竹丝 4个品种。 假山南 是一种宽幅纸,生产时不加淀粉; 假荣 纸幅较窄,制作时加淀粉; 冉村 即为冉村作坊所造;而 竹丝 则为龙溪乡所产。楮纸以蜀郡广都(四川双流县)的产品最为有名,主要用于薄、契、图、牒。也有不少人用此纸传印经、史、子、集,故有 败楮遣墨人争宝,广都市上有余荣的赞美之词。

楮皮的纤维细长,所以楮纸质量好,便于二次加工。唐时许多名贵的纸都是用楮纸再加工而成的。唐宪宗李纯时期(公元806- 820年),女诗人薛涛把楮纸裁成窄幅,用一种红色的花汁,将其浸染成深红色的小纸笺,用于抄录短诗,被人称之 薛涛笺.诗人李商隐作诗赞美 浣花笺纸桃花美,好好题诗詠玉钩.⑤竹纸竹纸是隋唐五代时期开发的新纸种。唐翰林学士李肇著《国史补》记载有 韶之竹笺 说明此笺采用竹纸制作。从技术上讲,竹茎结构坚密,竹杆的纤维比较坚硬,化学成分较复杂,制作时,打浆、帚化难度大,生产技术条件要求高,在积累了生产麻、楮、藤纸的经验,掌握了较高的生产技术之后,才有可能创造出竹纸来。初期的竹纸产于唐时韶州,也就是今广东韶关一带,这里气候温暖潮湿,益于竹子生长,竹林资源丰富,因此得以迅速发展。到了宋代,竹纸生产在造纸业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竹纸的发明与发展为我国造纸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⑥加工纸和 澄心堂 纸唐代加工纸已十分盛行,蜀郡(今四川)生产一种叫 鱼子笺 的加工纸。将纸面加工后呈霜粒状或鱼籽状。晚唐陆龟蒙赋诗赞云: 捣成霜粒细鳞鳞,知作愁吟喜见分;今日乍惊新茧色,临风时辨白萍文.白萍即鱼籽,可见 鱼子笺 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

此外,唐代还生产出一种图纹加工纸,其加工方法是把各种颜色的云母粉末,涂在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木版上,然后,再将纸覆盖在木版上,经加压,纸面上就印上了花草、竹木、龙凤、云鹤等图纹,极为古朴、典雅,颇具艺术特色,不仅国内非常流行,也为朝鲜、日本等国所欢迎。

澄心堂纸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37- 978年)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 澄心堂 ,作为作诗藏书之地。李煜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 澄心堂 ,仿照蜀纸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纸,并命名为 澄心堂纸.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代、清代也都学习唐代的技术,生产并使用了这种纸。

3、造纸技术的传播我国的造纸技术一经发明,就立即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晋朝时造纸技术就开始向国外传播。当时一些纸张和书籍、字画等纸制品,被带到国外,其后各国纷纷学习造纸技术。特别是隋唐时期与日本、阿拉伯地区交往频繁,更促进了造纸技术的迅速传播。据《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十八年(公元610年)三月,即隋炀帝大业六年,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日本。当时,高丽王派知《五经》、会制作颜料和纸墨的高僧昙征和法定将中国的造纸法传授给他们。而日本的摄政王圣德太子派人来中国学习种楮,为造纸准备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兴建了造纸作坊。从此,日本掌握了中国的造纸技术。

在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之前,那些国家一直使用埃及的 纸草纸.这是一种古老的书写材料,有人以为它是 纸.其实,它是用一种纸莎草植物为原料,用挤出的糖质粘液,将纸莎草粘成片,经风干、磨平而成。与我国古代的简牍相类似。因不具备纸的特点,所以不能叫 纸.公元751年,中国的造纸法传入大食国的撒马尔罕。因为这一地区种植有大蔴、亚蔴,又有河流,水源充足,中国的造纸工匠来到此地,帮助当地的阿拉伯人建立了造纸作坊,教会他们运用造纸技术。11世纪,阿拉伯著名作家塔阿里拜在著述中说:正是在中国工匠的指导帮助下,纸才成为撒马尔罕的特产之一。并称赞这种纸很美观,又很实用。公元793年,阿拉伯王招聘了中国造纸的工匠,在新都巴格达建立了一座造纸场。两年后,在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场,因交通较方便,这些地方生产的纸大部分被运到欧洲。

公元900年造纸法传入埃及开罗。18世纪后,欧洲各国才出现了造纸工业。可见,隋唐五代造纸技术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文化进步和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四)绚丽多姿的纺织印染技术

衣、食、住、行 ,衣居首位。纺织、印染不仅是人类衣着的原料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中国古代的纺织、印染,一直都以绚丽多姿而见称。隋唐时期,中国的纺织印染业十分发达,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纺织新品种,发明了新的印染方法,对纺织、印染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纺织业隋代的纺织业已十分可观。河北、四川是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区域,所产的绫、绢、锦等纺织品质量都很高。苏州、南昌等地的纺织业也十分兴旺,当地纺织品原料供应充足,一年 蚕四、五熟 ,织布工能夜中浣纱,次晨成布,形成有名的特产 鸡鸣布.唐代的纺织业更为发达。其产品品种极多,按材料分类有毛纺、麻纺和丝纺。就产品而言,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绸、褐等。仅就麻布来讲,就有细白布、苎布、班布、蕉布、细布、丝布、纻布、竹布、葛布、纻练布、麻赀布、楚布等十几种。

唐代的纺织品不仅品种多,而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例如,当时的纺织中心定州,有一富豪何明远,开办一纺织作坊,置有绫机500张。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另外,唐时有许多地区都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纺织名牌产品。

如桂林产的桂管布 、西州的毡、凉州的毼,兰州的绒,都行销全国。桂管布 即木棉布,木棉纺织是晚唐时发展起来的一个纺织新品种。据载,唐文宗李昂时,夏侯孜穿桂管布衫入朝,李昂也仿效他,穿起桂管布的衣服,于是,满朝官员也都争相效法,因此,桂管布价格骤然昂贵。唐朝比较有名望的产品还有明州产的吴绫,凡数十品 ;浙西产的缭绫,因其质地优良,倍受人们欣赏。诗人白居易以《缭绫》为题描述 缭绫织成费功绩 , 春衣一对值千金.据《旧唐书》卷三十七记载,四川出产的金银丝织物,十分华丽。唐中宗李显之女安乐公主出嫁时,四川献上来的 单丝碧罗笼裙 , 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鸟子大如黍米,眼鼻嘴甲俱成,明目者方见之.其产品精妙至此,可谓巧夺天工。反映出唐代纺织技术的高超水平。唐代的丝绸产品通过汉唐的 丝绸之路 远销西亚和欧洲、非洲等地,极受欢迎。

他们把丝绸看作是 光辉夺目、人巧几竭 的珍品。这些珍品都是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织造而成。1969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发现唐锦袜,在大红色袜底上织有各种禽鸟花朵和行云图案。这图案是采用纬锦法起花的。锦的织法有经起花和纬起花两种。前者是用两组或两组以上经线与同一组纬线交织,用织物正面的经浮点显示花纹、图案。纬起花法是用二组或二组以上的纬线同一组经线交织,用织物正面的纬浮点显花。这种织法的特点是容易变换色彩,图案色彩丰富。六朝以前的织锦以经起花为主,隋唐以后,则以纬起花为主。

此外,在麻织品的生产上也屡有创新,使麻织物更加丰富多彩。如嘉泰《会稽志》记载,浙江诸暨的 山后布 即 皱布 所用的麻纱,就专门增加了强拈,因此,织成的布精巧纤细, 盖亚于罗.如果将这种苎麻织物放入水中,由于吸水收缩,便会形成颗粒一样的 谷纹 来。总之,隋唐时代的纺织技术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平、光辉夺目的纺织技术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印染技术在发达的纺织业的直接影响下,唐代的印染业也有迅速的发展,印染技术又有新的提高和创新。当时,官营的印染业分工很细,共设有青、绛、黄、白、皂、紫六作,可以同时染出各种美丽的彩色布匹。

隋唐时代很重视染料的研究。据《唐本草》记载,苏枋木是古代主要的媒染性植物染料,这种乔科树木中含有 巴西灵 红色素,可以对织物进行媒染染红。枦木和柘木中含有色素非瑟酮,染出的织物在日光下呈现带红光的黄色,在烛光下呈光辉的赤色,这种神秘性光照反差,使它成为古代最高贵的服装染料。据《唐六典》记载: 自隋文帝制拓黄袍以听朝,至今遂以为市 ,到明代也是 天子所服.又如,在新疆出土的刺绣品,底色就有大红、正黄、叶绿、翠蓝、宝蓝、绛紫、藕荷、古铜等。足见隋唐时的印染工匠们对颜料及染色工艺已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了很高的印染技术。

唐代还发明了许多新的印染方法。其中尤以夹颉和﨟缬二种染色法最有代表性。夹颉或称夹缬染色法,系以两块木板雕刻同样的花纹,然后着色,夹帛进行染色。同时也可多雕刻些木版,着二、三种颜色重染。这种染色法萌芽于隋代,据《中华古今注》卷中记述: 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官人及百僚母妻。 到唐代中期以后,夹颉染色法逐渐流行于全国。

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柳婕女子有才学……,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象之,而为夹颉。因婕好生日,献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 﨟缬就是蜡染法,蜡染时,在帛上先作图样,后依样布以密蜡,浸入染料中,待蜡脱落花样重现,再蒸而精制之。其蜡染法印染出的织物、服饰极具民族风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欢。

夹颉、﨟缬染法的发明奠定了我国早期印染业的技术基础,是织染工匠们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印染生产技术的一项伟大发明。(史仲文《中国全史》第047卷《隋唐五代科技史》)

相关热词搜索:手工业 技术

上一篇:吴越国:钱镠传    下一篇:大百科全书:五代十国割据历史与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