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南宋 >

书院的兴盛

2018-07-24 15:38:13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南宋书院在理宗朝最为鼎盛,这与理宗朝崇尚程朱理学的政策直接相关。从宁宗嘉定年间至理宗景定年间,历时半个世纪,正是南宋书院创办数量最多、规模最盛的时期。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将图书的收藏和校对、教学与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在宋元明清诸朝,书院逐步发展成为官学之外最主要的综合性教育研究组织形式。书院教育的存在,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填补了许多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多变的办学形式,为历代教育家所取鉴。书院教育传统所包蕴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教育的宝贵历史财产。

进入南宋,书院教育逐步恢复,至理宗朝达到鼎盛。据《续文献通考·学校考·书院》的统计,南宋初创的书院约为167家,主要集中在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等地。江苏与安徽一带的书院约为19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应天府的南轩书院,苏州府的鹤山书院,常州府的龟山书院、东坡书院,泰州的安定书院,安庆府的山谷书院、近思书院,太平府的天门书院及徽州的紫阳书院。浙江一带的书院约为23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余杭的龟山书院,淳安县的石峡书院,金华府的丽泽书院,奉化的广平书院,慈溪县的慈湖书院,台州府的上蔡书院,温州的永嘉书院,西安县的明正书院,绍兴的稽山书院。江西一带的书院约为39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乐平县的慈湖书院,贵溪县的象山书院,铅山县的鹅湖书院,九江府的濂溪书院,分宜县的铃冈书院及萍乡县的宗濂书院,金溪县的槐堂书院等。湖广一带的书院约为23所,影响较大的有黄州的东坡书院,长沙的城南书院,湘潭的碧泉书院,醴陵县的东莱书院,善化县的湘西书院,衡州的南轩书院、石鼓书院、南嶽书院,靖州的鹤山书院以及北宋创建后又经南宋重建的岳麓书院。

四川一带的书院约为13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涪州的北岩书院,沪州的鹤山书院,邛州蒲江县的魏了翁书院。福建一带的书院约为33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福州的勉斋书院,建阳县的鹿山书院,建阳考亭书院,崇安县武夷书院,将乐县的龟山书院,南平县延平书院,尤溪县南溪书院等。广东一带的书院约8所,广西的书院约为6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桂林的宣城书院等。

上述书院只是南宋始创书院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而不是南宋书院的全部。就其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浙、江西、福建、湖南等地,书院的分布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譬如:福建一带书院较多保留了朱熹及其闽学的痕迹,浙东一带书院较多保留了永嘉学派痕迹,江西书院则侧重纪念周敦颐及朱熹,而湖南一带则较多表彰胡宏、张栻的湘湖学统。从此也可以看出,南宋书院教育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理学家的讲学活动所推动的,就前述167家书院来看,其中69所书院明确表明其倡导程朱理学的宗旨,或为理学家倡建,或为纪念理学名家而创建,凡是如周敦颐、二程、朱熹、吕祖谦、张栻、陆九渊、魏了翁、真德秀等人曾游历或寓居之所,后人往往建书院以祀其人。

除了理学家之外,南宋的书院也为追祀本乡先贤或名人而造,如文翁、韩愈、胡瑗、苏轼、黄庭坚等文化名人;也有的书院则是为了教授本族子弟而专设的家族性学堂,如长州学道书院及金坛申义书院,但绝大多数书院都是面向社会招生,不拘于一乡一族的子弟。

南宋书院在理宗朝最为鼎盛,这与理宗朝崇尚程朱理学的政策直接相关。从宁宗嘉定年间至理宗景定年间,历时半个世纪,正是南宋书院创办数量最多、规模最盛的时期。是时,伪学党禁渐弛,至使理学最终被奉为正宗的官方哲学而统治了宋代教育领域。据初步统计,在理宗一朝,仅向朝廷请赐匾书或奏请设置的书院就有18所,其他自为设置,或由乡士设置,或由守令创建的书院为数更多,实际数量已无法统计。

南宋书院教育的复兴,大体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是程朱理学的发展促成。理学奠基于北宋,成熟于南宋,在南宋几起几落,虽曾几度占据太学讲席,但屡遭朝中权贵排抑。为了专研学术,讲明义理之学,并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扩大影响,积极发展书院教育,创办书院,宣讲性理,并以书院为论坛,争鸣学术,指论朝政。诸如朱熹、陆九渊、陈亮、叶适、吕祖谦、真德秀、魏了翁、胡宏、张栻等著名的理学家,都是积极创办和推进书院教育的代表人物。

其二,南宋官学虽有国家资助经费,但往往流于形式,失其教学之实,士子游学, 非图啜哺以给朝夕,则假衣冠以诳流俗,迂阔于事,无补于时 (《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学校考十一》)。官学的不振,自然造成文化教育领域的空荒,而具有较高教学质量,形式灵活,学风生动的书院,便得到士子的青睐,获得较大的发展余地。

其三,科举制度的腐败,导致士学风气的堕落,一些志趣高洁、仰慕圣学的学者厌恶仕禄功利之学。而书院提倡高风气节,不为功名利禄折腰,自由讲学,专研学问,推崇修己至诚之道,与腐败的官学形成鲜明对照,故尔被一大批文化素养较高的士子所景慕。

此外,佛教禅林的影响和南宋印刷术的持续发展,也为书院振兴提供了客观有利的条件。

南宋书院的振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院数量大幅度增加,规模和分布范围扩大。有关两宋书院的总数,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但大体约在200~400所之间,其中北宋和南宋的书院数量比例大体为2∶8左右,南宋超过北宋约4倍左右。书院分布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就连边远的黎州(今四川汉源北)也有书院创办。至于书院的规模和设置,更较北宋完善,办学条件也多有改进。

第二,书院的内容和功能有所扩大。两宋书院都有讲学、藏书、供礼活动,但南宋书院藏书、讲学的规模远远超过北宋,供祀的礼仪也较北宋完备。

第三,南宋书院形成了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其内容涉及到书院的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方向、以及书院的日常行政管理条规。

责编:人学研究网|华夏春秋栏目·紫天爵

参考文献: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陈亮、叶适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下一篇:南宋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