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元朝 >

元代畜牧业

2018-07-30 15:03:15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元朝在全国设14个官马道,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均用来放牧马群。如《元史·兵志》中说: 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连怯朵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但自古以来在北方草原地区亦一直存在着畜牧业。

如汉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辽代的契丹,金代的女真就均从事畜牧业生产或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孛儿只斤部杰出人物铁木真(1162- 1227年)把蒙古各部统一起来,成立蒙古汗国,并称成吉思汗后,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畜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世祖忽必烈建元称帝后,对祖宗赖以生存发展的畜牧业更给予了特殊关注,采取了多种措施,使元代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

首先开辟牧场,扩大牲畜饲养。

元朝在全国设14个官马道,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均用来放牧马群。如《元史?兵志》中说: 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连怯朵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 元朝牧场广阔,西抵流沙,北际沙漠,东及辽海,凡属 地气高寒,水甘草美,无非牧养之地。 当时大漠南北及西南地区的优良牧场,见于史料记载的有甘肃、吐蕃、云南、芦州、河西、亦奚卜薛、火里秃麻(巴儿忽境内)、和林、斡难、怯绿连、阿刺忽马乞、哈刺木连、亦乞烈思、成海,以及上都、金山以南、亦乞不薛(属云南行省)、吉利吉思等处。这些地方 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 。

另外,江南、腹里和辽东诸处也散满了牧场,早已打破了 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 的界限。这些地方有辽阳、大同、太原、庐州、安西王府(西安)、大都、真定、益都、山东、河南、怀孟、广平等地。这是在以前任何朝代都不可能做到的。

其二,完善了养马官制,从官方管理方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元朝曾先后设立了太仆寺、尚乘寺、群牧都转运司等官方机构,管理有关畜牧的事宜。

太仆寺专管阿塔思马匹(蒙语,意为骗马),属宣徽院,后又隶中书省,正三品,所领全国14道国家牧场。中统四年(1263年),忽必烈开设群牧所,隶太府监,掌牧马及尚方鞍勒。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为尚牧监,后又先后改为太仆院、卫尉院,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立太仆寺。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复立群牧监,秩正二品,所管范围有所扩大,孳畜等亦管。

尚乘寺主要管皇帝鞍辔舆辇,阿塔思群牧骟马驴骡,管理随路局院鞍辔等制作,收支行省每年制造鞍辔,审理四怯薛阿塔赤词讼,起取南北远方马匹等事宜。职正三品。

群牧都转运司专管喂牲畜粮草等事。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曾在上都设此机构。后撤销,顺帝至元元年(1335年)由徽政院专管群牧,包括了群牧都转运司的职责。

另外,元朝还设立了 和买马 制度,即按规定价格由官方买马。如中统元年(1260年)五月,忽必烈下令 诸路市马万匹,送开平府 。至元二十六年七月 发至元钞万锭,市马燕南、山东、河南、太原、平阳、保定、河间、平滦 。英宗、顺帝朝也有买马牛羊的大量记载。虽然这种买法是官方征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亦是一种商品交换,对促进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一定作用。

其三,制定了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条文,保护畜牧业生产。如官方训令盖暖棚、团槽枥以牧养牲畜。《元史?张珪传》记载说: 阔端赤牧养马驼,岁有常法,分布郡县,各有常数,而宿卫近侍,委之仆御,役民放牧。……

瘠损马驼。大德中,始责州县正官监视,盖暖棚、团槽枥以之。 臣等议: 宜如大德团槽之制,正官监临,阅视肥瘠,拘钤宿卫仆御,著为令。 盖暖棚、团槽枥,实际是为牲畜越冬提供良好条件。

禁止私杀马牛以保护牲畜的繁殖。如《元史?刑法志》载: 诸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杀者禁止。诸郡县岁正月五月,各禁宰杀十日,其饥馑去处,自朔日为始,禁杀三日。诸每岁,自十二月至来岁正月,杀母羊者,禁之,诸宴会,虽达官,杀马为礼者,禁之。其老病不任鞍勒者,亦必与众验而后杀之。诸私宰牛马者,杖一百,征钞二十五两,付告人充赏。 其它处罚条例也定得非常详细。关于饲养畜牧制定了如此详细条文,只有元朝才有。

另外,对盗马牛等者亦制定了详细处罚条例。如《元史?刑法志》载: 诸盗驼马牛驴骡,一赔九。盗骆驼者,初犯为首九十七,徒二年半,为从八十七,徒二年,再犯加等;盗马者初犯为首八十七,徒二年,为从七十七,徒一年半,再犯加等;……盗驴骡者,初犯为首六十七,徒一年,为从五十七,刺放,再犯加等,罪止徒三年。 这些条例对保护牧民利益是有好处的。

其四,官方指导勘探,在干旱牧区打井、修渠、浚河,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使原来缺水之地变成了有水草的牧场。这对畜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些活动主要在大漠南北进行。如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发兵千五百人赴漠北浚井,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调左右翊军赴北边浚井②。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

其五,遇有牧区灾荒年,元政府调拨粮食、布帛以赈济。古代草原游牧经济是很脆弱的,遇有大风雪和干旱,往往造成众多牲口的死亡,人民流离失所。而这种现象又以岭北行省最为突出。元代的大一统和元统治者对祖宗发祥地的特殊关注,使他们调动内地力量给予帮助,从而在客观上帮助了畜牧业的发展。如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 朔方乞禄伦(怯绿连河)之地大风雪,畜牧亡损且尽,人乏食,其部落之长咸来号救于朝廷,公(贾秃坚不花)为之请官市驼马,内府出衣币,而身往给之,全活者数万人。 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 斡儿朵思之地频年灾,畜牧多死,民户万七千一百六十,命内史府给钞二万锭赈之。 此类记载在《元史》等史书里很多。元代大漠南北多次发生严重自然灾害,而没有造成历史上的严重后果,畜牧业很快可以得到恢复发展,与政府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其六,元政府通过国家力量,使部分农业区与牧区相结合,大大改善了畜牧业的条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如每年秋末冬初,属官方管辖的漠南牧区的牲畜常就近赶到华北的田野上游牧,当地需负责饲马的粮草,使马、驼、牛、羊等牲畜 殆不可以数计 。此外,当时大漠南北地区已有了农业生产,有的甚至成为半农半牧区,当地的农业也为牧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正是由于元政府采取了如上一系列措施,更兼牧民的辛勤劳动,使元代的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大漠草原上出现了牛马羊群动辄数百、数千的景象。如《元史》记载: 元起朔方,俗善骑射,……盖其沙漠万里,牧养蕃息,太仆之马,殆不可以数计,亦一代之盛哉。 《马可波罗游记》也记载,当时仅 驿站备马逾三十万匹。 其它记载十万、数十万马羊亦随处可见,可知元代牲畜之多。另外,牧区的人口也有了很大发展,可看出畜牧业为他们提供了物质条件。

元朝畜牧业生产主要在蒙古地区,从这些地区可看出其牲畜饲养品种、养畜技术等。

12世纪末、13世纪初,游牧于和林以东、土拉河、怯绿连河、鄂嫩河一带的蒙古部,主要牧养马、牛和羊,后征服西夏后,盛产于西夏东境(今内蒙古西部)的骆驼,大量输入漠北,并从西夏人民那里学会了驯养骆驼的技术。由此可看出,元代饲养牲畜主要是马、牛、羊与骆驼。

元代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漠北牧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见于记载的有:骒马倌(苛赤)、骟马倌(阿塔赤)、一岁马驹倌(兀奴忽赤)、马倌(阿都赤)、羯羊倌(亦儿哥赤)、山羊倌(亦马赤)、羊倌(火你赤)等。说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牲畜都有专人分群放养。延祐年间,据驿卒佟锁住讲,他在漠南蒙古地区为主人牧二岁羊达二千余只。牧人分工的专业化,大规模的分群放牧,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当时上都畜牧蕃息的情景是 牛羊及骡马,日过千百群 , 群牧缘山放,行营散野屯。 由此亦可看出元代畜牧兴旺景象。

元代牧民很注意种畜选配,并精通骟马羊技术。如《黑鞑事略》载: 其牝马留十分壮好者移刺马种外,余者多扇了。 即蒙古族牧民广泛采用的去势技术。同时已根据气候变化选择冬夏不同草场。元代蒙古人放牧 自夏及冬,随地宜,行逐水草,十月各至本地。 另元代牧民还摸索出了在南方官牧场牧养马的方法,据《元史?文宗纪》载: 亦乞不薛之地所牧国马,岁给盐,以每月啖之,则马健无病。 有论者认为,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实际上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撞击、融合发展的结果。农业文化稳定重土,游牧文化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流动扩张,二者撞击,可以互补融合。由此看来,游牧文化不仅为农业地区提供了牲畜等物质产品,还为农业文化提供了阳刚之气,而元代正是这样一个突出期。

责编:人学研究网|华夏春秋栏目·紫天爵

参考文献: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百卷本元代科技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吉思汗与王罕决裂:征服克烈部    下一篇:朱元璋兼并诸军与元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