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清朝 >

范文澜:大清国的建号与扩张

2018-03-24 18:54:10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金国攻占辽东后,周邻的形势是:南接朝鲜,西北有蒙古,北方黑龙江流域有索伦等部。皇太极即位后的十年间,连续进攻周围的邻人,并继续向明朝展开攻掠。

(本文选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金国并无立太子或指定继承者的制度,一六二六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后,仍循氏族部落制时期的遗制,由汗族诸贵族推选继承者。一六二二年(天命七年)三月,努尔哈赤曾命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并告诫说:“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并见《武皇帝实录》卷四、《满文老档》太祖朝卷三十八)此后数年间,努尔哈赤又相继封授子孙有功勋者为贝勒。原四和硕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太、皇太极习称为大贝勒,仍为贝勒中的显贵。一六二六年八月,由代善提议与大贝勒阿敏、莽古尔太及诸贝勒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德格类(努尔哈赤第十子)、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子)、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杜度(褚英子,褚英早死)、岳讬(代善第一子)、硕讬(代善第二子)、豪格(皇太极第一子)等共同推立皇太极继承汗位。九月朔日,皇太极(清太宗)拜天即位,时年三十五岁。称天聪汗,以天聪纪年。族名也不再沿用女真,而称为满洲。

金国攻占辽东后,周邻的形势是:南接朝鲜,西北有蒙古,北方黑龙江流域有索伦等部。皇太极即位后的十年间,连续进攻周围的邻人,并继续向明朝展开攻掠。

(一)侵掠朝鲜和占领漠南

一、侵掠朝鲜

建州女真与朝鲜接壤,往来频繁。一六一九年萨尔浒之战,朝鲜派姜弘立率兵进攻赫图阿拉。努尔哈赤曾经认为:“东南有朝鲜,北有蒙古,二国俱未弭帖;若舍此征明,恐贻内顾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天聪元年(一六二七年)正月,皇太极派遣贝勒阿敏率兵渡过鸭绿江,攻破义州、定州及汉山城,屠杀军民数万,焚粮百余万石,过青泉江进攻平壤;渡大同江,进逼王京(开城)。朝鲜国王李倧逃往江华岛(在开州南海中),遣使请降。朝鲜金起宗报告说,平壤、江东、三登、顺安、肃州、及威从六邑被金俘掠四千九百八十六人。满洲领兵诸贝勒认为:明与蒙古两敌正在待机而动,金兵不可久留朝鲜,可与朝鲜议和。阿敏羡慕朝鲜王京城市繁华,不肯退兵。贝勒济尔哈朗(舒尔哈齐子)及岳讬、硕讬(代善子)等密议与朝鲜会盟。朝鲜原昌君李觉复与阿敏盟于平壤城,达成协议,约为兄弟之国,赎回被俘人民,朝鲜向金国贡纳岁币。四月,金兵退出朝鲜。

二、征服漠南蒙古

明万历、天启时,蒙古诸部分布在北方的广大地区,形成几个大区域。漠北七部喀尔喀蒙古(喀尔喀多伦和硕)在和林故地至阿尔泰山,形成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三大领地。漠西瓦剌蒙古(厄鲁特蒙古)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游牧于伊犁、额尔齐斯、塔尔巴哈台等地。漠南地区察哈尔部(插汉)世袭蒙古汗位。达延汗曾统领六万户。一五○五年,达延汗死。察哈尔部衰落,西迁到西喇木伦河流域。明天启时,林丹汗在位,又渐强盛,依附明朝,控制辽河以西至洮儿河的蒙古诸部。

辽河流域驻有五部喀尔喀(五鄂托克喀尔喀)。兴安岭东嫩江流域则有科尔沁部,控制周邻各部。

努尔哈赤时,科尔沁部曾与叶赫部联合作战。金建国后,一六一九年努尔哈赤攻陷开原、铁岭,蒙古五部喀尔喀出兵作战失败,与金会盟反明。察哈尔部林丹汗致书努尔哈赤,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巴图鲁青吉斯汗致书水滨三万众英明汗”,阻止金兵西进。一六二四年,又背盟依附明朝。同年,金国派遣使臣与科尔沁部首领奥巴结盟,相约共抗察哈尔部。一六三五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出兵嫩江,攻打科尔沁部。金出兵援助科尔沁,林丹汗退走。

皇太极即位后,把林丹汗做为主要的敌人。一六二八年(天聪二年),派遣贝勒阿济格与老哈河上游受察哈尔部统治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林丹汗。九月,皇太极亲率大兵至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奈曼、喀尔喀、札鲁特和喀喇沁等部领兵前来的诸贝勒。林丹汗被迫退出西拉木伦河流域,至归化城。一六三二年四月,皇太极再率大军西进,贝勒多尔衮从征。至西拉木伦河畔,会集蒙古诸部兵,共击林丹汗。林丹汗自归化城驱人畜十万渡黄河西逃。部众十之七八在途中散去。林丹汗逃奔青海,两年后在青海打草滩病死。一六三五年,多尔衮与岳讬等领兵万人渡河,招降林丹汗子额哲。漠南蒙古从此全属金所有。皇太极率领诸贝勒大臣祭告努尔哈赤,祝词说:朝鲜已纳贡,察哈尔等部已归附,“今为敌者,惟有明国耳”(《清太宗实录》卷二十)。

(二)明朝的自救与皇太极南侵

明嘉宗朱由校在一六二七年八月间病死,遗命皇弟由检继帝位。光宗第五子由检,一六一○年生。生母刘后一六一五年被谴,病死。由检一六二二年封信王,一六二六年出居信邸。熹宗病,奉召入受遗命,即帝位。改明年年号为崇祯。

崇祯帝十七岁即帝位,很想有所作为。即位后诛灭魏、客集团,起用被斥逐的文武重臣。垂危的明朝,又露出了一线转机。

诛灭客魏 崇祯帝在一六二七年八月即位。九月,魏忠贤请辞东厂。崇祯帝不许,但将客氏迁出外宅,魏忠贤因而失去内廷依恃。十月,云南道御史杨维垣连章弹劾阉党兵部尚书崔呈秀。兵部武选主事钱元慤直接弹劾魏忠贤如王莽、梁冀、董卓,又列举魏党爪牙,请“明暴其罪,或殛或放。”自朝中部院官员至贡士纷纷上疏,揭露魏忠贤及阉党罪恶。崇祯帝得到朝官的拥戴,十一月下诏斥魏忠贤“盗弄国柄,擅作威福”,安置凤阳。随即撤去镇守边地的宦官。魏忠贤见大势已去,行至阜城自杀。崔呈秀被免官,归蓟州,也在家中自缢死。十二月,崇祯帝又处斩客氏及其子侯国兴。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戮魏、崔尸,处死许显纯等。魏党多被斥逐,崇祯帝又敕告部院说,“巨恶魏忠贤窃先帝之宠灵,擅朝廷之威福,密听群奸,矫诬善类。”(《国榷》卷八十八)对于被诬陷的官员,“今应褒赠即与褒赠,应荫恤即与荫恤,应复官即与复官,应起用即与起用,应开释即与开释。”崇祯帝随即起用大批官员。崇祯元年四月,袁崇焕再受任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十二月,前大学士韩爌再次入阁,为首辅。明朝政局,为之一新。因被指为东林党人而遭斥逐的朝官相继起复。编修倪元璐上疏请毁《三朝要典》,说:梃击、红丸、移宫三案起初虽有争议,都还不可偏非。后来逆珰(指魏忠贤等)借三案杀人,群小借三案求富贵,弄得面目全非。崔魏诸奸所编《要典》,无法翻改,只有销毁。崇祯帝准予销毁并命韩爌、钱龙锡等公布魏党罪恶。

袁崇焕出守 袁崇焕受命后,七月间入见崇祯帝,要求“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都要内外配合。自信五年全辽可复。但他担心被人陷害,向崇祯帝说:“事任既重,为怨实多”。“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八月初,袁崇焕到宁远赴任,首先镇压哗变的川、湖兵,整顿军纪。又改组边防,合宁远、锦州为一镇,命祖大寿驻锦州,以中军副将何可刚为都督佥事,驻宁远。调蓟镇赵率教驻守山海关。上疏说:“臣自期五年,专借此三人。”(《明史·袁崇焕传》)袁崇焕部置既定,辽东边防军事,大有振作的气象。这时,皇太极的主要兵力用于朝鲜和蒙古。一六二九年二月,皇太极致书袁崇焕议和,称金国汗奉书袁老大人,不用天聪纪年,只用干支(己巳年),以示对明朝的尊重。

皇太极对朝鲜作战得胜,割断明朝与朝鲜的联系。早在一六二一年,明将毛文龙领兵援助朝鲜抗金,由总兵官晋为左都督,设镇皮岛(在鸭绿江口东部,朝鲜称为椵〔音皮pí〕岛)。朝鲜被迫降附金,毛文龙独守皮岛,孤立无援。金向毛文龙招降。一六二九年五月,袁崇焕阅兵双岛,毛文龙来会。袁崇焕以通敌及曾附魏忠贤的罪名,斩毛文龙于帐前。皮岛明兵失统帅,军心离散,多有叛亡。(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九册)第三章 清朝的建国,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皇太极南侵 一六二九年十月,皇太极发动了以掳掠奴隶和牲畜为目的的侵掠战争。皇太极亲自领兵从大安口龙井关越过长城,进攻遵化。崇祯帝起复孙承宗为兵部尚书,驻守通州。十一月,明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领兵四千援遵化,在作战中败死。满洲兵占领遵化,随即进攻蓟州、三河、通州。袁崇焕、祖大寿自宁远领兵入援,至蓟州。皇太极向明朝施反间计,对俘虏的杨太监透露金国与袁巡抚已有密约,然后放杨太监回京报告。十二月,崇祯帝逮捕袁崇焕,下锦衣卫狱。命大同总兵满桂出战,败死。崇祯三年(一六三○年)正月,满洲兵占领永平、迁安、滦州,进攻昌黎,被守城明兵击退。三月,皇太极自领大兵俘惊大批人畜返回沈阳。五月,孙承宗收复遵化、永平、迁安、滦州诸城,击败金军阿敏部。金兵退后,明朝审理袁崇焕案,原属魏党的官员乘机报复,攻击袁崇焕与大学士钱龙锡“擅主议和,专戮大帅(指毛文龙)。”(《明史·袁崇焕传》)八月,崇祯帝殜(剐刑)袁崇焕于市。钱龙锡下狱,得免死,罢官流放。一六三一年八月,皇太极发兵攻大凌河城。祖大寿杀何可刚降金,被放回锦州。

一六二九年袁崇焕斩毛文龙后,皮岛部将辽东人孔有德、耿仲明走往登州。一六三二年,与毛文龙部将李九成等起兵反明,攻陷登州。孔有德自号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明旅顺副将陈有时与毛文龙子毛承禄在旅顺和广鹿岛响应。明朝派重兵征讨,李九成败死,毛承禄被擒。一六三三年六月,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泛海降金,皇太极亲迎二降将,入宫赐宴。以孔有德为天祐兵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同年十月,明继任广鹿岛副将尚可喜至沈阳朝见。皇太极以尚可喜为天助兵总兵官,驻军海州。

自袁崇焕杀毛文龙,崇祯帝杀袁崇焕,明朝辽东将领相继叛降。一度显露转机的明朝边防,又趋于瓦解了。

(三)大清国的建号与建制

皇太极即位以来的十年间,对外作战不断取得胜利。漠南蒙古被占领后,一六三五年,诸贝勒与蒙古各部贝勒合议,为皇太极奉上皇帝尊号。努尔哈赤、皇太极相继称汗,是沿袭蒙古称号,皇帝则是汉族传统的最高称号。改号皇帝意味着高居蒙古诸汗之上,并且意味着与明朗皇帝并立,不再是边族之国。同年,皇太极又宣布废除女真(诸申)名号,正式规定被征服的各地女真人统称为满洲。一六三六年四月,满洲诸贝勒、蒙古八固山厄真、外藩蒙古诸贝勒、汉军都元帅、总兵官及文武大臣在沈阳举行隆重典礼,共上尊号,由和硕贝勒多尔衮上满文表章、科尔沁蒙古土谢图济农巴达礼上蒙文表章、都元帅孔有德上汉文表章。皇太极受尊号为“宽温仁圣皇帝”(蒙语称号为博克达彻辰汗)。同时建国号为大清,立年号为崇德。此前,皇太极曾于一六三四年以沈阳为“天眷盛京”。大清国都城仍在盛京沈阳。

皇太极称帝后,随即追谥努尔哈赤承天广运武皇帝(康熙时加谥高皇帝),并依据汉族制度追上庙号太祖。

一、满洲统治制度的改订

贝勒议政 努尔哈赤建国初期,由四贝勒共同执政。其后加封和硕贝勒及贝勒,但国家政务仍由四大贝勒分月轮值。皇太极以第四贝勒即汗位,代善、阿敏、莽古尔太等三大贝勒,均为兄长,临朝时并坐左右。皇太极即位后即与诸贝勒定议设八大臣,由八旗固山厄真充任,与诸贝勒共坐议政。议政人员扩大,贝勒权力相应缩小。一六二九年(天聪三年)皇太极又传谕三大贝勒说:“向因直月之故,一切机务辄烦诸兄经理,多有未便。”(《清太宗实录》卷五)取消三大贝勒值月的旧制,改由诸贝勒代理。三大贝勒的权力,进一步削弱。

一六三○年,大贝勒阿敏在滦州等地与明军作战失败。皇太极幽禁阿敏,没收家产。阿敏被囚十年后病死。一六三一年,又以莽古尔太悖逆不恭为由,革去大贝勒称号。次年,莽古尔太病死。一六三六年,皇太极称帝时,大贝勒只有代善一人。国家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皇帝主持的诸贝勒、八大臣的议政会议,成为国家政治和军事的最高指挥机构。诸贝勒平时分理政务,战时受皇帝命统领八旗兵对外作战。一六三七年三月,因议政大臣遇事差遣,议政乏人,又在臣僚中选择贤能者参预议政,为新设议政大臣。

封授勋爵 大清国皇族议政贝勒中,大贝勒以外,有和硕贝勒与贝勒之分。诸贝勒的辈分与地位,也不相同。和硕贝勒多尔衮曾加封墨尔根戴青(义为聪明统帅)称号,分给全旗。贝勒阿巴泰为努尔哈赤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所生,年长而位低,只领六牛录户口。诸贝勒中实际存在不同的差等。皇太极采用汉族皇帝尊号后,也参照满、汉爵号,制定皇族勋爵。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名号,并加以不同的称谓。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清国自此始有正式的王爵封号。贝勒也由此降为三等封爵,与原来的尊称不同了。议政贝勒与八大臣的会议,以后也习称为议政王、贝勒、大臣会议。

皇太极封授满洲贵族后,也对蒙古贝勒加给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等封号。汉人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分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和智顺王。

八旗官制 皇太极即位后,以八固山厄真设为八大臣的同时,又设十六大臣,八旗每旗二人,“佐理国政,听断狱讼”,不出兵驻防。从而废除了原来的札尔固齐制,由十六大臣代替。八旗另设驻防的十六大臣,每旗二人,出兵驻防随时调遣,也审理属下的词讼。

一六三四年(天聪八年)四月,又规定满洲八旗军官,不得袭用汉军官名,仍用满语名称。各旗总兵官为昂邦章京,副将为梅勒章京,参将为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管一旗者即为固山厄真。

早在努尔哈赤时,选拔八旗牛录的勇壮兵士组成巴牙喇(又译摆押拉、摆牙拉),每牛录十七人。巴牙喇是努尔哈赤汗直接统属的一支善战的精兵,也是汗的侍卫亲军。诸贝勒也各有自己属下旗分的巴牙喇兵。皇太极即位后,将八旗巴牙喇兵分别组编为巴牙喇营,成为单独的军事组织。巴牙喇营自立一三角形大旗,上有织金龙形,称为纛(大旗)或龙纛。旗色与八旗色相同。巴牙喇纛设厄真一人统领,地位仅次于固山厄真。下属甲喇设巴牙喇甲喇厄真一人。各牛录十七名巴牙喇兵各由一人统领,称巴牙喇壮达(队长)。一六三四年四月,改称巴牙喇纛厄真为巴牙喇纛章京,甲喇厄真亦改称甲喇章京。各旗的巴牙喇纛章京由皇帝直接调遣出兵,统率的军士也不限于本旗的巴牙喇兵。皇太极经由巴牙喇纛章京而掌握了各旗的精兵。

改订文字 努尔哈赤时,以蒙古文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洲文字行用。满洲语中发音部位不同的辅音,蒙文中不如区别。元音中的u 与ü蒙文也同样书写。因此,以蒙古字母写满语;满人每易读错。特别是人名、地名等专门名词,更难于准确译写。一六三二年(天聪六年)三月,皇太极命巴克什达海在蒙古字母旁,酌加圈点,以示区别。达海又创制拼写汉语借词的字母十个,制成有圈点的满文。原来无圈点的老满文,不再通用。

二、蒙古、汉人的结纳与蒙汉八旗的设立

满洲诸部在建国以前,即与明朝的汉人接触频繁,也与近邻的蒙古多有来往。满洲国家的建立与文明的建设显然受到汉族与蒙族两个方面的影响。满文的创制依仿蒙文,首领称汗以及武士加号巴图鲁,文士称巴克什、笔帖式都明显地是源于蒙古。努尔哈赤时已与蒙古通婚姻。皇太极娶蒙古族后妃多人,使蒙古族妇女进入满洲的统治核心。努尔哈赤时,已收纳蒙古降将领兵,皇太极时对外掳掠,蒙古军将起了重要的作用。皇太极并招纳汉人降将,设立蒙、汉八旗,从而加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满洲历次作战中俘掠的汉人文士也在皇太极时被拔擢起用,参预订立政治制度。皇太极在改订满洲统治制度加强皇权的同时,多方接纳蒙古、汉人进入统治集团,不仅对控制漠南、北蒙古和战胜明朝起着显著的作用,也由此加强了清国的军事、政治统治,并对以后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应予重视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九册)第三章 清朝的建国,农民战争与明朝的灭亡)

相关热词搜索:范文澜 大清国

上一篇:韩菼:嘉定屠城纪略    下一篇:清朝在边疆地区的统治与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