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民国 >

王建朗:辛亥革命“低烈度”与大业绩

2018-12-18 16:13:02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究竟 是什么,那就是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变,创造了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和良好契机……

  (作者: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黄克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当历史跨入20世纪,清王朝的覆灭已经成为迟早的问题。本来就已是众矢之的,而贪婪与虚伪更让它 变得回天无力。相反它的反对者愈挫愈勇,愈来愈强大,不断加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让革命变得义无 反顾,成了20世纪开局的中国主旋律,以致利害两顾,各种势力也不得不顺势站队,以免与腐朽一起沉 沦。大风暴行将到来,至于何时到来,何地先起,一时还难以预测。值得注意的是,当风暴卷起,大厦将 倾之际,从它那里分过利益得过好处的列强却宣布“中立”,拒绝伸出援手,即便统治者内部也迅速纷生异 心,众叛亲离,这一曾经虎虎生威的天朝终于走到历史尽头。走到这一步,归根结底在于皇权专制制度已 经悖时没落,在于庙堂之上的那些人患得患失,私心过重。历史由过程中无数细枝节点演绎而成,每个节 点、每次演绎和每段过程,都是奔向那一结果大大小小的累积与汇流。
 
  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欧美式的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辛亥 革命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象得那么激烈,那么死板,相反辛亥革命在实行暴力的同 时,实际上对分寸、阶段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也就是说它对为什么实行暴力有所考量,并且在实行过程 中富有理性。因为问题错综复杂,关系到方方面面,比如对胜与败的理解,破与立的转换,局部与大局的 处理,效果与成本的比较,目标与可能性的衡量,革命与列强态度的变化,内部凝聚与动力保持问题等, 应该说革命党人基本做到了保持清醒,审时度势,有原则有斗争,同时也有理性适度的妥协让步,而这一 切的转换全取决于实力以及实力的转换。从帝制到共和,辛亥人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开启的是亚洲先河, 说到底,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一种旷古未有的尝试,而先驱们之所以百折不挠,实缘于救亡图存的迫 切,为了世界之林能有中华一席,为了民族振兴能够实现。辛亥革命胜利了,它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 回,埋葬了腐朽没落的专制皇权,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华民国,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在政治、文 化、经济、社会等领域谱写了辉煌业绩,从思想意识、制度模式、经济发展和国家走向等诸多方面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后世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和思考启迪。诚然辛亥革命没有能够走到底,走 到它希望到达的那一步,诚然革命后的共和时代瞬息夭折,现代化的进程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 想一想,难道不觉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标准实在强人所难,难到近乎苛求前人。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究竟 是什么,那就是为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带来了巨变,创造了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和良好契机, 由此可言,它不只是打落一顶皇冠,而且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
 
  选自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王建朗 黄克武 近代史 民国

上一篇:胡绳: 五四运动    下一篇:王建朗:辛亥革命大风暴的偶然与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