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民国 >

王建朗:国共分合的内外动因与结局

2019-02-15 16:46:24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世界上任何一种政治关系,都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下特殊环境及条件的产物,都注定要受到它们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的特定发展目标的左右。

  (作者:王建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黄克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世界上任何一种政治关系,都是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下特殊环境及条件的产物,都注定要受到它们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的特定发展目标的左右。现代中国政治的首要问题,是要在一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充满了强权与暴力的内外环境中,求得国家的统一、独立和尊严。用孙中山的话来说,不仅国人的一切理想、幸福均有赖于此,而且统一、独立、建国,根本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近代中国,主张改良、渐进,避免社会大破坏、大分裂,以利民族国家与国人根本利益者,比比皆是。孙中山主张革命,本意上也并不排斥和平改良。然而,形势比人强。现实的内外环境与条件,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非依靠革命、战争与暴力,不能达成统一、独立和建国的目标。因此,在中国各种政治势力中,最终左右并主导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是同样崇尚革命与暴力的国共两党,实非偶然。
  
  国共两党相继在中国政治中崛起,得益于强邻苏俄的帮助。苏俄革命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两大浪潮的重要发动机与助推器。它靠宣传鼓动群众、通过政变的方式取得了中央政权,又用军事手段占领全境并打败了内外武装反抗,建立起一党统治的革命专政,成就了自身的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并靠强权专制实现了强国梦想。其榜样作用不仅刺激了周边落后国家的革命党,而且在向中国等国输出革命的过程中,也促成了国共两党早期的合作。
  
  在1920年代的中国,最先真正能够从苏俄援助中获益的,只能是已经拥有相当实力与影响的国民党。
  
  国民党是基于都市活动的革命党,它统一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平等地位的民族革命目标,很容易赢得社会中上阶层,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公共舆论的广泛支持。而中共早期则更重视底层工农解放的社会革命任务,其政策主张在都市政治中难以成为社会各界的主要政治诉求。因此,国共之间不仅围绕着革命任务与目标渐生矛盾冲突,在立足于都市并把革命限制在国家统一、独立范围内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民党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市民社会的拥护,战胜了包括中共在内的所有政治竞争对手。1927—1928年,国民党不仅取代了北洋政府,建立起南京国民政府,而且很快成就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不过,仅仅着眼于民族革命,无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却成了国民党的致命伤。因为,作为落后的农业国,中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摆在远离现代都市的农民面前的主要不是什么民族国家问题,而是严酷的生存状况。因此,一旦日本大举入侵,国民党渐次丧失绝大部分赖以统治的都市之后,其统治的基础自然会发生动摇。
  
  反之,中共却借助对外战争得以深入广大敌后农村地区。它一方面利用传统的“家国同构”的观念进行政治鼓动;一方面通过“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反奸清算”以及“大生产运动”等社会政策和群众运动,予广大贫苦农民以利益,成功将农民结合成可以依靠的庞大组织力量。而原本就依赖于城市来统治农村的国民党政权,随着大多数城市的沦陷,其对城乡资源的攫取能力均受到严重的削弱。再加上中共在城市中亦转取统一战线和社会改良政策,高倡“民主”、“宪政”,下大力气团结争取一切中间势力,因而在它能够影响的城乡两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同情与支持。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的逐渐逆转也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仅仅几年时间,中共就从一个完全不可能对国民党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的政治力量,变成了足以挑战国民党统治地位的强大政治对手。
  
  可以看出,中共在抗日战争中能够东山再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35年共产国际新的统战政策的提出。但是,日本的大规模入侵以及1927—1936年苏维埃革命的失败,也是中共不得不根本改变此前政策的重要历史契机与条件。它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政策方针,就是在坚持民族战争和统战政策的基础上,以民族民主革命为方针,结合以阶级革命观念与未来理想目标的一种结果。这一政策方针由于兼顾城乡两方面社会主要阶层的政治、社会诉求,因而在国民党统治基础发生动摇的情况下,才能够成功地壮大了中共的社会政治基础。
  
  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已成对峙之势。然而,深受国际大势影响的国共关系,当时并不必然就会走向全面内战。战后中共的全面夺权行动,一方面是东亚国际政治环境变动的帮助;一方面也是国民党错误判断形势并采取了错误的政策的一种结果。当美、英、苏战时合作体制出现破裂之时,国民党不顾持续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内外战争,社会经济全面破产,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严重状况,必欲以战争的办法来解决共产党问题,迅速把自己推到了国内外渴求和平民主的各界人士的对立面。一意孤行的蒋介石甚至没有看到战后因地缘政治关系和欧洲重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牵制影响。当美国拒绝帮助国民党用武力消灭共产党的时候,国民党连与共产党再度妥协的资本都没有了。
  
  1949年9月下旬,当毛泽东在北京召开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充满自豪地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时候,国共两党围绕着谁更能成就中国的统一、独立和国家强盛的政治较量,基本上尘埃落定了。
  
  选自王建朗 /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王建朗 黄克武 近代史 民国

上一篇:王建朗:战后国共命运转换的内外因素    下一篇:白寿彝:中国国民党世界战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