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乡关何处 > 站长专栏 >

读《汉书》:文帝纪 |修齐治平模式里的帝范

2017-02-22 16:20:06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小隐隐于庙,大隐隐于市。隐在庙里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庙是个靶子,“有的”可“放矢”。所以,在庙里归隐的人,大多是假隐。不是隐,而是沽,在求取终南捷径。


(作者:人学研究网·中华典艺网·史栏目编辑部【竹筱帆】)

 

太尉周勃派使者往代地,说要迎代王刘恒到长安做天子。

天上岂能掉馅饼?况且,接受这么大的馅饼,他怕闪了腰。

皇帝位,那是权力的血与火浇灌而成的铁王座,座上去,烫屁股,一不小心就“黄”了。

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是福还是祸,他犹豫不决。

长安城,虎踞龙盘之都,一个充满权力与财富的流光溢彩之地,谁不向往。

当年,诸王子鱼贯而去,结果,温柔乡里,冢英雄。

最先是赵王刘如意,名寓如意,命偏不如意。母与子都没有翻过吕后的火焰山。

接着赵王刘友,多情风流,打翻了吕妃的醋坛子,被诬告成谋反。

他在狱中唱出愤慨心声:“诸吕用事兮刘氏微,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快中野兮苍天与直。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贼,为王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托天报仇。”

这首《赵幽王歌》,悲情雄奇,呼天抢地,堪称汉版窦娥冤。

天不管,地不应,帝失聪,刘友最终饿死囹圄。

还是赵王……刘恢,被迫从梁地迁往赵地,便殉情而死。

吕后的火焰山,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就等着诸王的头伸过去,斩瓜切菜。

高祖八子。齐王刘肥被吓破了胆,将齐国封地的三分之一献给了妹妹鲁元公主,并尊称她为太后,执母子礼,才逃过吕后的鸩杀。惠帝刘盈被吕后的残忍吓死,刘如意被毒死,刘友被饿死,刘恢被逼死、刘建被绝嗣。

剩下他刘恒与弟弟刘长了。刘长是吕后的养子,生母早死,不在通缉令上。

吕后曾想徙他为赵王,他固辞说:宁愿守在代地喝西北风。

谁不知道,赵国已成为一个“坑”,谁去了,便“坑”谁。

母亲薄姬,无十分姿色,不得高祖宠爱,不够格成为吕后诛杀的猎物。

早年薄姬母为她占卜,卦示:她将生出天子。其时,她还是项羽部下魏豹的姬妾。魏豹听到此消息,大喜,以为自己就是那只打下江山的真龙。可惜,会错了天意,天怒而殛之。

刘邦将薄姬纳入宫中,因弱而见怜,一夕沾雨露,龙种就此生花结果。

戚姬因其弱而妄称尊,以弱败;薄姬因其卑弱以自恃,以弱胜。

弱是一种力量,运用的好,弱可胜强,弱可藏身。薄姬,姓薄,实弱,名实相符。弱无所依,不争可大。退一步,天地宽,无欲无争,她选择在《道德经》里安身,立命的事交给天吧。

多年来,刘恒在代地,与匈奴毗邻,栉风沐雨,夹着尾巴做王。

《易》曰:“初九,潜龙勿用。”潜龙媚幽姿,良能与美德要深藏,时机未到,勿要有所举动,若贸然折腾,结果可能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敢为天下先,冲决罗网的,是真的猛士。做猛士有风险,要么杀出一条血路,要么倒在血泊之中!刘恒深得母亲教诲,怀里揣着老子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不做猛士,而做隐士。天下无道,无道则藏。刘恒要做一条潜藏的龙,和光同尘,逶迤在大汉皇权的边缘。

小隐隐于庙,大隐隐于市。隐在庙里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庙是个靶子,“有的”可“放矢”。所以,在庙里归隐的人,大多是假隐。不是隐,而是沽,在求取终南捷径。

他要大隐于市,万人如海一身藏,让皇权抓不到“的”,“无的”便无处“放矢”。

那么,藏的愿景是什么?战略筹划,要包藏一颗自强不息的龙心,也是一颗怀揣称帝治国的野心。怎么藏?策略分析,外道内儒。打着黄老之治的幌子,履行孔孟之道,逐次推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战略高瞻,策略落地,路线画出,登天之路,始于足下。

第一步,恭俭修身。龙旗王冠,招人注目,撤下王族标志性图腾,改换布衣素服,以俭修身,以恭养德。习惯一经养成,终身难移。后来,生活俭朴成了刘恒的范式。

登基帝位,仍食不重味,衣不重彩,后宫帷幄不锦绣,宠妃衣不曳地。有人进献千里马给他,下诏却献千里马说:“朕出行,前面有警车开路,后面有护驾跟随,天气好,日行五十里,天气不好,日行三十里。给我一匹千里马,让朕一个人领先跑到哪里去?赶紧,把马牵走,不要再献了。”老子说,声色犬马,令人目盲耳聋。汉文帝以敦朴示表率,为天下先,在历代帝王光荣榜上,节俭指数爆表,无人能破其纪录。

第二步,慈孝齐家。代地风霜寒,薄姬重病三月,刘恒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服侍母亲,慈孝名世,赢得一大波点赞。本人跻身二十四孝之一,事迹写入教科书,又塑造一道德样本。

第三步,亲民治代。代地虽处边塞,却是卧龙之地。当年,赵武灵王,在代行胡服骑射,大治强国。蟠龙刘恒,以王者之姿低入尘埃,龙变蛇,饮食黄泉。化身平头老百姓,与民同衣食,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谦恭节俭,勤政亲民,经过施政,将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第四步,平天下。这个嘛,暂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洼地聚水。人只有先低下去,然后才能升起来。道不远人。最好的安身之处,莫过于隐身在道里。

刘恒卑身据江河位,行道了,有德了,自然会成为百谷王。

这不,机会来了。吕后临终前,想起了刘邦的咒语:非刘氏而王者天下诛之。

她将大汉兵权,交付给吕产,吕禄,让其保家。

陈平,阴谋家;周勃,老军头。灌婴,狡猾之徒。刘章,刘氏英物,曾当着吕后面放出话,要根除王权农田里的异性杂草。

狡徒与莽夫合计,更有杀才相佐,陈、周、刘联手,一夕便除了吕氏诸王的根。一批老资格在幕后私定,迎代王刘恒登继天子位!理由是,刘恒谦,外戚弱,利于大汉国祚。

爱国呀,多少私利假汝之名以行!以利国借口,老谋子们打着自己的盘算:刘襄、刘章兄弟,也是政变功臣,英武逼人,朝廷内外人脉甚广,不好掌控,立不得。刘长以及少帝们,多少与吕氏沾边,怕报复。只有代王刘恒,远居与京城少来往,背景干净,请他入城,高架起来,弭乱功臣们才好索要高价重位。

代王宫,刘恒心腹张武,宋昌,各执一词,或说是陷阱,或鼓动他前往。

母亲薄姬提议将决定权交给天,听天由命。龟背上开出了天命的花骨朵,卜得大横卦。卦辞说:“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征兆大吉,卦示将君临天下。

出发往长安,那权力之涡,诈诡之窟,不测之地,杀伐之阵。如履深渊,如临大敌,当用兵事应对:首先,派先锋薄昭开路,前去做接驾事宜;其次,派宋昌为中路哨探,打听动向;最后,张武随行保驾。行动三部曲,布局精当,操之有度。向世人显示,刘恒有仁德,更兼智谋、勇气、胆略,具备做皇帝的素质。

渭水浩浩,如泣如诉;未央幢幢,如梦如幻。“安刘”的旌旗暗淡了“诛吕”的血色。夕阳垂暮,紫阙重开,二十四岁的刘恒登基了,史称汉文帝。

一入宫门套路深,从此时时提着心。诸吕新败,恐死灰复燃;功臣扬威,恐功高妨主;诸侯纷纭,恐勾结自立;匈奴在侧,恐兵祸长安。四大忧惧,如芒刺在背,骨鲠在喉。天下是个烂摊子,朝廷是个空盒子,然皇帝并不是个小孩子。

青春年纪,弱冠英杰,却异常老练沉稳。以汉朝当时之国力,中央之权力,皇帝个人之威力,如欲平治天下,必须缓缓图之。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大折腾,大改革,会适得其反。

汉文帝深谙此中真谛!故以黄老阴柔之术治国,推行无为,然无为并不等于无能,无为恰恰是一种大的有为。不过是方式温柔,过程缓慢,结果迟来。以滴水穿石之功,收刮骨疗毒之效。

为取势,为待时,因此无为。无为之下,暗涌着一股有为的儒者心志,它在沉潜,生发,等待蓬勃。儒者精神,在汉朝开国就播下了种,生生不息。高祖刘邦时,儒士叔孙通制定礼仪,被称为“时代圣人”;惠帝刘盈,可谓仁义之君;到汉文时代,儒者精神在贾谊、晁错两个少年天才身上挥洒得酣畅淋漓;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在文化中国的肥沃版图里,儒者精神之花,一枝独秀,绚丽无比。

贾谊,洛阳人,博古通今,十八岁名动乡里。师从荀子的学生张苍,经吴郡守推荐,二十一岁时被文帝召为最年轻的博士。晁错,与贾谊同龄,从秦博士伏生学《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升迁为博士。在秦汉时,博士是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一种官职,以为治国顾问。

贾生天才少年,刘恒天子少年,两人年龄相仿,惺惺相惜。

君臣合遇,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一年间破格提升贾谊为太中大夫。贾生才调世无伦,一篇《过秦论》,洋洋洒洒,织造出西汉鸿文的绚烂。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一句“仁义不施”,盖棺定论了大秦帝国,也婉言针砭了西汉时弊。

国有弊,需良医。贾生亮剑,一派儒言:“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

有人说,贾谊这招太陋了,意味着才疏识浅。

当年走在路上,子路问孔子说,如果要治理卫国,首先该干什么?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定名分。子路说,夫子真是迂腐,搞那些玩意有什么用?孔子责备说,你很粗野呀。名分不确定,说话就不合理;说话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文化就不能深入人心。

儒家风范,礼乐教化通行天下,这个招牌得挂出去,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通达国体,变革首先必须正名!向天下宣示,儒者精神要喷薄而出。

理想者,可以直抒胸臆,天才气质,热情宣泄,愤世嫉俗。

主事者,需要考量现实,天子心事,敏锐深沉,审时度势。

施仁义,行仁政,以德治国,平治天下,未尝不合汉文帝朕心。

可变革总要出血,新政总要除旧。功臣派,诸侯派,匈奴派,舆论派,哪一个都不好惹。登基才三四年,立足未稳,集权未收,还是求一个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吧。

贾谊之言,催人振奋。时候未到,默认于心。常言道,千载后,尚知音,又何必急哄哄试验当时呢。

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大张旗鼓为名,惹得物议沸腾;不若身披道袍,手施仁政,来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重农抑商,储存粮食以备饥荒,废除连坐法,改革肉刑,富民仁民,哪一件不是得民心之举。

汉文帝出贾谊,去长沙做王太傅。滚滚湘水北逝,橘子洲头,忆汨罗旧事,看鵩鸟翩飞。以屈原自比,骚人自出骚言:“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兴起可歌,兴败可泣,文人情态,墨客惆怅,无可是非。然汉文又岂能与楚怀王,顷襄王之流同列。周勃、灌婴之徒,赳赳武夫何须大动唇舌,谗言贾谊,其势力炙手,足以令君王谦恭迎送,区区一介贾生,处在庙堂,又有何作为呢?

王安石说:“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何必计较公卿位,粪土当年万户侯。言语主张施行了,兼善天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汉文心契贾谊,而贾谊未知汉文。自古天意高难问,面对汉朝局势危机,贾谊惟有长歌当哭。在《陈政事疏》中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情感刚直真诚,文辞深重恳切,饱蘸汪汪生命力。真可谓,是贾生少年英气凝结的一声惊雷,霹雳磅礴,振聋发聩。

“治安策”,是一张治国蓝图,是西汉王朝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儒者的精神内核,驱动着大汉王朝的历史命脉:政治上,天下大一统,集中皇权,强化权威;法治上,礼法并用;外交上,缓解汉匈关系,众建诸侯国而少其力;文化上,涵养大臣志节,奉行礼义,推行儒家道德教育,移风易俗。

大部分条款,都得到了汉文帝认可,有些甚至成为西汉王朝沿袭的国策。

前168年,贾谊因梁王坠马哀伤去世,年仅33岁。晁错,贾谊的同僚,循着贾谊的模子筹划政治,言农事、言兵事、议匈奴、削藩候,将历史带到下一刻。

十年后,汉文帝驾崩,在位二十三年。

文帝大德,俭以修身,德以化民,谦以抚众,播仁恩于天下;文帝大才,道为外衣,儒为内核,法为点缀,销危难于无形。一种帝王范式,空前绝后,汉文帝是哉,千古谁与伦。

一个时代的人只能做一个时代的事!其他的,付于后来人。

历史显示,汉文帝时期,平治天下,尚缺乏国力。刘恒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资本,先理财,从定期储蓄开始。所以,汉文帝存了一辈子钱,爷爷存钱,孙子花,刘彻这个孙子不只是啃光了他存的钱,也圆了他平天下的梦。

责编:涯之天

相关热词搜索:帝纪 汉书 模式 竹筱帆

上一篇:老子说:春秋世,人道该沉思    下一篇:读《汉书》:匈奴传 |匈奴中国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