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颜炳罡:易学与人文关怀

2016-07-25 16:57:56来源:人学研究网 责编:紫天爵 已浏览人数:
孔子所开创的易学或称儒家易,说到底是人文易学,关怀人文是孔门易学的重要特征。以德行求福是易学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易经》本为卜筮之书,然而在《易经》卦辞和爻辞之中,却含有大量人文关怀的因素。如《坤》六二爻辞说:“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是说,内心美德是恪守正道的前提,而恪守正道是内心美德的行为表现,即使没有太大的成就,照样会有福报。显然,这里坚持了德行优先、德福一致的原则。《易经》卦爻辞订定者对德行的关注并不限于《乾》、《坤》两卦,像《屯》、《蒙》等等,都含有德者吉,无德者凶,修德可以遇凶转吉之思想。这些思想是易由卜筮易向人文易转化的重要依据。

正是借助这些人文因素,孔子完成了易由卜筮易向人文易的革命性转变。孔子认真研究过卜筮易,但他研究卜筮易及其占卜的功能并非为了探求神意以求趋吉避凶,而是观其卦“德”,求其卦“德”。孔子所观的卦德很可能是蕴藏于卦爻系统之中并透过卦辞和爻辞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他是以德行求福,以仁义求吉,所以他与“史巫同涂(途)而殊归也”。孔子将易之德义充分展现,重新确立了祸福吉凶的内在根据,从而实现了易由卜筮向人文的过渡。

孔门易消解了卜筮易的神学支撑,以世界事物及其自身运动的规则去重新诠释卦、象、爻、数、理、占等等易的基本元素,重新确立易的形上学根据。在他们的重新诠释下,八卦并不神秘,是伏羲氏仰观俯察对天地万物之理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结果,故它“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卦象是圣人对天下事物复杂形式的摹拟,爻是表示天下事物运动之理的一系列符号,数是自然事物之数,筮数的变化是天地万物变化之数的再现,理是自然之理,占是“占事知来”之占,即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占。而《易》“与天地相似”,“与天地准”,而能“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不是因为它存有神的秘意,而是因为它合乎天地万物自身变化的规律。因而,顺天之道则吉,反天之道则凶。孔门易完成了由对神意的诉求向人文精神探究、由神学向哲学的转变。

孔子所开创的易学或称儒家易(包括他的弟子及其后学),说到底是人文易学,关怀人文是孔门易学的重要特征。以德行求福是易学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重视人的德行,以德行求福,以仁义求吉,代表和体现着易学精神。在《易》的作者看来,天地之道即天地之德,人作为天地阴阳的化生物自然也延续和体现着天地之德,人不断地法天效地,闲邪存诚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通过《易传》对“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解释,我们会发现易学关怀的是人,而不是神。“佑者,助也。人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践履信言,向往对天道顺应,又能重视有德有才的人,就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所谓“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君子应当像天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像大地包容一切那样,厚德载物,最终实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以天文服务于人文,使人文回归于天文,体现了孔门易学天人合一的致思倾向。

忧患意识是易学人文关怀的另一体现。《易传·系辞》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一发问是很有见地的。正是基于对家国天下以及个人命运的忧患,才成就了易学以及造就了易学永恒的魅力。《乾卦》九二:“夜里戒惧,若有危厉”、《坤卦》初六:“踏上初霜,坚厚的冰不久就要到来了”、《否卦》九五:“危险啊!危险。好像(鸟窝)系在刚栽好的桑树一样。”正是先民具有忧患意识才产生了这些警戒性的话语,并通过这些警戒性的话语,先民领略到了生存的智慧和处世的经验。《易传》进而强化了这一忧患意识,它将《易》的忧患意识与对家国天下前途以及个人命运密切关联起来,一再提醒人们:“吉凶与民同患”。“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从而将忧患意识升华为居安思危的民族性生存智慧,正是基于这样的民族性智慧,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不断走向未来。

易学人文关怀的内容丰富多彩,将其充分开显出来,对于我们重塑人文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无裨益。

相关热词搜索:易学 人文

上一篇:熊十力易学思想探微    下一篇:潘雨廷先生的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