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老子说:择“道”立身,尊贵无比

2016-09-09 15:59:31来源:人学研究网 作者:独履素 已浏览人数:
德者,国之基也,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行。司马迁说:“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战国策》说:“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立德是修身立世之大事,更是为政治国之根本。

人学研究网 中华文明 中华典艺  道家 玉器
 

法国政治家罗伯斯庇尔说:“我们都将会逝去,不留下一抹烟痕。”人生短暂,死而腐朽。然而,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里,有一种东西却能够让生命横亘历史,穿越千秋,在时光隧道中历久弥新,永续不朽。它就是道,或者是德,因为德是道在人间的载体,这两者相通。道让生命不朽,让得道者精神不灭,其光辉犹如天幕上的星辰闪耀在头顶。

《易经》说:“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道不仅能够立人,它还能够立天、立地,道赋予自然以人文价值。天地人三才,道一以贯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间有品行的君子当效法天地之道而作为,以道为行动指南,所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道运动不息,地道包容厚生,君子体行天地大道,履行仁义达德,垂范世人,终能达到“死而不亡者,寿”的不朽境界。古代历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襄公》中论述了人生不朽的三重境界:话说春秋时期,鲁国的穆叔到晋国去,范宣子询问他说:“古人说的‘死而不朽’是说的什么?”穆叔没有回答。范宣子又说:“从前我的祖先,在虞舜以前是陶唐氏,在夏朝是御龙氏,在商朝是豕韦氏,在周朝是唐杜氏,在晋国入主中原的时候是范氏,我想古人说的‘死而不朽’就是指这个吧。”穆叔听到这里,开口说:“据我所知,您说的这叫做世禄,而不是不朽。从前,鲁国有一位大夫叫臧文仲,他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代不废,不朽说的就是这个。我还听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不朽的最高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就是树立言论。如果仅保存姓氏,守住宗庙祠堂,世世代代不绝祭祀,列国普遍都如此,这不能说是不朽。

穆叔说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被后人总结为“三立完人”论,成为中国士大夫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人生三不朽,立德排在功业、学说之前,可见立德是修身的关键。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冲天之志,所贵者在于德行。中国古代贤哲重视道德践行,人格修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身图式中,德一脉相承。“德”字古时写作为上直下心,许慎《说文》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即其“行为”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内得于己是指个人内心具备了善的“品性”。因此,德是表里一致,内外兼修的含义。老子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依靠道德生养,人更是如此,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威。

文天祥,抗元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当元军势若破竹,宋军节节败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危急关头,文天祥毅然散尽家产,招募豪杰,他组织义军万余人,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的口号进行反元斗争,起兵勤王,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制止他说:“元军声势浩大,来势汹汹,已经逼近京畿,你以区区万余人勤王护驾,不是以卵击石,驱羊群同虎狼相斗吗?”文天祥说:“我深知你说得正确,但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有宋一朝三百多年养臣民何止万千,然而,当国家危亡之时,朝廷征集国人入军抗敌,却没有一人一马入卫京师,我为此深感痛心,决定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义之士能够受我之激励而奋起抗争,为国纾难。”后来,文天祥担任丞相,被派往元军营帐求和,他与元朝丞相伯颜谈判时,义正词严据理力争,激怒伯颜被扣留,后趁着夜色逃离,渡海到温州,福建继续领兵抗元。1728年,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被俘,元军著名将领张弘范客气地接待他,将他押解到崖山,让他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我不能护驾皇帝,还教别人背叛,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书,文天祥将他度过零丁洋时的忧叹写成诗给他,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

1729年,崖山之战,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跳海自杀,标志着南宋王朝彻底覆亡。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受到元朝王公及宋室降臣的轮番劝降,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文天祥誓死不屈,丝毫不为所动。文天祥在元大都关押了三年,期间在牢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气歌浩然光明,摇动山河,荡气回肠。元世祖知道他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深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再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求一死。”17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从容就义。人们在他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天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大德昭日月,正气芳万古。乾隆皇帝说:“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中华民族的这股刚烈正气古今相续,如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放翁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七尺从天乞活埋”,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古往今来,道德高尚者无不以谋天下为己任,无不以民生幸福而努力奋斗,由是他们不朽的精魂才浩然宇宙,铸成道统,传承久远,鞭策后人。正如现代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

也许人们成不了王阳明,曾国藩等三不朽的古今完人,也无法成为岳飞、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但作为小人物式的立德仍然可以不朽。雷锋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作为解放军基层战士的雷锋,不是什么大人物,不是什么耀眼战斗英雄,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钉子精神为人处事,助人为乐,时时处处以党、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把帮助别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直至以身殉公。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在其短暂的生命中,他用快乐与感恩诠释着对“善”的追求与执着。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

至今,雷锋仍然活在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永垂不朽。《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从事于道的人,合乎道;从事于德的人,合乎德,表现失道失德的人,就会丧失所有。同于德的行为,道会得到他;行为失德的人,道会抛弃他。道不朽,德长存,修道者与道同在,立德者必也长存天地间,与日月同光。

德者,国之基也,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行。司马迁说:“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战国策》说:“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立德不仅是修身立世之大事,更是为政治国之根本,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古人说,“官德隆,则社稷兴,官德毁,则国家亡。”为官者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必先立德,只有以“立德”打底,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有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为百姓谋福,不要为自己谋利,要恪尽职守,讲奉献有作为,不贪污不腐败,不贪恋美色,不攫取民财,洁身自好,奉公守纪,不仅要作一个能吏,还要做一个清官,才德双修,坚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古训,作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官员,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得到人民的爱戴。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清官干吏如果能活在老百姓的口上,也就活在老百姓的心中,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为官者,能得百姓一声好,夫复何言!


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老子

上一篇:老子说:顺应自然法则,成功很容易    下一篇:老子说:一生二,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