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万物无不遵循一条规律,就是从简到繁,从少到多,从总到分的演化进程。最新天文物理学研究表明,宇宙起源于奇点爆炸,而后产生构成物质的粒子、元素、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古细菌逐渐演化成动物、植物以及人类今天的大千世界。
类似现代科学中事物创生的系列程式,中华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在上天的启示下,他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鸟兽鱼虫画出了八卦,拉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人类开智之初。《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代孔颖达注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两仪就是指代天地或者阴阳,而四象、八卦指越来越复杂的事物。大易之道,显示的就是浩瀚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演化规律。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根据易理构建的太极图,是一个更加清晰的宇宙生成模式,它更能体现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对立面,而它们之间却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共同构成了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万事万物的根由所在。
因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所以,中国哲学上第一个万物生成模式是老子提出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很难理解,学界争议也很大,一一说明。“道生一”,这个“生”,不是生产或生成的意思,而是有性质之意,如同“道法自然”的“法”,也是属性的概念。“道生一”,就是说,道整体唯一,它独立无偶,独立不改。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刘安《淮南子·诠言》说:“一也者,万物之本也。”这说明“道”混而为一,是万物根本。“一生二”的“生”,就是生成、化生。“二”就是指天地或阴阳,等如两仪。“一生二”,就是说混而为一的道生成天地。道的性质唯一,用“一”指称“道”,结合“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不难理解“一生二”的意思。“二生三”中的“三”,不是指确数一二三的三,而是约数,指阴阳相激相荡之后的许多。《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交感,化生万物,所以“三”指阴阳互相交冲之后形成的和谐状态,在这种和气中才能生成万物,所以最后是“三生万物”。
总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对宇宙万物生发演化过程的模式化表述,它反映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从这个最初的起点“道”中逐步演化出一系列的存在形式,由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具体,从混沌到清晰,从一元到多元,逐步展现出人类纷繁的世界。
衍生到管理中,就是说领导不能搞一元专制化,不能搞一言堂,一个人在那里“道生一”,独立无偶,我说了算,根本容不下“一生二”,那生成模式到此中断,就不符合“道”了。一人讲,一言堂,绝对垄断话语霸权,手底下没有声音了,就不会产生一团和气,因为“和气”是阴阳双方激荡而成,一个人显然没有对手激辩的余地,这种情况就危险了。三国时的刘备在未建立蜀国之前,将“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放到了首位,多方笼络人才,打感情牌用桃园三结义,套牢关羽、张飞,使关羽以人力资本入股,张飞变卖家产以资金入股,到此,刘关张三人团队正式成立,刘备的公司也开始运营。随后,刘备又从公孙瓒处吸收赵云,三顾茅庐将号称人中卧龙的诸葛亮收入帐下,如鱼得水,收黄忠,降马超,入西川,过关斩将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听取法正建议,一举拿下汉中,蜀国势头如日中天。直到,东吴将领吕蒙白衣渡江,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身死麦城。听到这消息,身为皇帝的刘备怒火冲天,执意率领三军全力灭吴。赵云劝刘备说:“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由于刘备置若罔闻他人的合理建议,一元独强,刚愎自用,率军攻吴,最终由于自己的军事指挥失误,遭受了夷陵之战的巨大失败,大伤蜀国元气。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个开放的创生链条,它预示着一种多元包容的博大情怀。道生一,告诉领导者不能把持“一”不放,搞一元专制,一元独大,要“一”化生“二”,“二”对“一”能够形成辅助作用,俗话说一而二,二而一,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反相成。同理,“二生三”是后续过程,团队管理的最佳气象,就是达到“三生万物”的开放局面。三生万物,好比春天里万物生机的蓬勃景象。一团和气造就百花盛开,多元并存,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个管理团队中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发声,都能为团队管理出力;一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人都能携手友好;一个区域,不同的国家间能够互通有无,合作共享;一个星球上,不同类别的生物能够和平共处,能够容纳异见者,包容异类,这就是最高的人道精神,正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责编:紫天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