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老子说:无为,无不为

2016-09-09 18:24:18来源:人学研究网 作者:独履素 已浏览人数:
无为是老子治理天下的方式,无不为是老子辅万物之自然的效果。老子象天法地,明了宇宙之道是自然无为的,因此发出人法天地的心声,将无为的自然之道嵌入国家治理模式中。

人学研究网  中华文明 中华典艺 道家 老子
 

人类文明现代化的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个词语:自动化。英语为Automation,简写为auto.常见于各种机械设备,例如人们在用数码相机照相的时候,拍摄模式中就有这个字眼auto,表明在自动模式下进行拍照,无需进行手动设置。其实,自动化,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自动化,是自发的运行。无为而治,是自发的形成秩序。完成一件事,一个任务,或者达到一种状态,自发的作为是最省力,最省事,最省时、最理想的执行,凡是需要强制运行的,必然不是最佳的。

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儒家文化评定为积极有为的,认为道家思想是消极无为的。这是非常浅显的区分,人们只看到道家文化的表面现象。殊不知,老子的自然无为是要以更高明的原则与方法去达到超常的理想与目标,而绝不是放弃在现实生活中的完美追求。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说:“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把‘为’字原原本本地译成‘行动’,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一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李约瑟对“无为”的理解,深得老子思想的要领。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利用看似消极的手段,达到更为积极的目的。

无为是老子治理天下的方式,无不为是老子辅万物之自然的效果。

老子象天法地,明了宇宙之道是自然无为的,因此发出人法天地的心声,将无为的自然之道嵌入国家治理模式中。他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领导者不崇尚贤才异能之人,使老百姓不争夺;不看重天下珍宝,使老百姓不作盗贼;不炫耀贪欲的事物,使百姓的心思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坚持的原则是:排除充斥在百姓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百姓的温饱需求,软化百姓的执着追求,强健百姓的体魄。永远使百姓没有奸诈的心智,没有贪婪的欲望,使那些巧智的人不敢为所欲为,用无为的方式治理事物,那么天下就会大治。

李太白作诗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六国破灭,秦始皇一统中国,建立秦朝。天下刚定,百废待兴,人心思定,老百姓渴望和平与幸福,国家正等待休养生息。然而,秦始皇却没有认识到这些,继续施行适应于战争时期商鞅变法的法令政策,强力压迫老百姓,劳民伤财,多次巡游全国刻石记功,强徙民夫修筑大型陵墓阿房宫,修建万里长城,最终,在法家重刑苛政的有为治理的下,秦朝在短暂时期内轰然灭亡。

秦朝苛政,无异于三个方面,厚敛、重刑、黩武,三者将秦朝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孔子也说:“苛政猛于虎也。”两位圣人,忧思共鸣。有为政治的恶果就是暴虐于民,就是老子说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百姓的饥荒,是因为统治者侵吞赋税太多,造成的饥荒;老百姓难以治理,就是因为统治者胡作非为,所以难以治理;老百姓不怕死,是因为统治者养身丰厚,所以百姓发起暴动。因此,在治国之道上,老子形象的打了个比喻,叫做“治大国若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煎小鱼一样,不要经常去翻动它,扰动太多了,小鱼就被翻烂了。

鉴于秦朝暴政的故事,西汉开国,便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便是推行无为而治的重大实践成果。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母亲薄姬,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作为后台,因祸得福,在吕后诛杀诸多刘姓皇子的过程中幸存,被分封在离长安很远的代郡,为汉朝守边。吕后被诛之后,刘恒被周勃陈平等人接回长安,并拥立为皇帝,开启了文景盛世的序幕。

汉文帝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主张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税收;外交上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继续执行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政治上改革刑法,废除连坐法,废除肉刑,改用笞刑代替。

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该受刑,朝廷下诏让狱官逮捕他,把他押解到长安拘禁起来。淳于意没有生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捕在囚车上,他的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哭啼啼。他就骂女儿们,哭什么哭,养了你们这一帮没用的东西,只怪我淳于意没有生个儿子,以至于危急时候都没有人帮忙。他的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就很悲伤,一路跟随囚车到首都长安。并且上书给汉文帝说:“我的父亲做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愿意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汉文帝听到小姑娘这番话,对她的孝顺十分感动,于是就下令废除了肉刑。

汉文帝非常节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节俭的皇帝。班固说:“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作为一位大国皇帝,能够几十年如一日,恪守简朴,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不仅如此,临死遗诏:“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叮嘱大家,不需要为他哭丧太久,从下诏令后三天之内结束丧事,也不无需进行厚葬,以免过度浪费,修筑陵墓不能改变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等。

文景之治,实行垂拱之治,国力大增。可惜的是,景帝之后的汉武帝,没有继续推行其父辈的政策,而是改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大汉王朝,金戈铁马,威震四方,由于连年的战争,汉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十分铺张浪费,国家人口大量减少,国家财政也处于崩溃边缘,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可以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让大汉帝国如日中天,也让它过早进入了落日辉煌。晚年汉武帝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发表轮台诏,重新回归无为政策,与民休息。

唐代诗人杜甫作诗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诸葛亮,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获得好评如潮的忠臣良相。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斜谷,占据五丈原,与司马懿的魏军对垒。由于双方都不出战,两军相持不下,诸葛亮担心粮草不继,就在驻军之地分兵屯田种植粮食。一次,司马懿问蜀军派来的使者,诸葛亮吃饭睡觉的情况,以及掌管多少事。使者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军师夜以继日的工作,凡是超过二十以上的惩罚都要亲自过问,并且吃得不多。司马懿高兴地对手下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事情繁多,进食很少,寿命不长呀。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病逝了。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而且“善无微不赏,恶无纤不贬。”人非神,不可能周全所有事情。作为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犯了大忌。

唐代政治家杜黄裳说:“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观诸葛亮一生,人格上是完美无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垂范文臣将士。观其身居宰辅,却为细枝末节而劳形费神,事事亲力有为,不能实行无为而治的管理,又是可悲的。

魏晋时期,世人崇尚老庄思想,玄学之风大盛。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在《声乐无哀乐论》中说:“古之王者,承天理物,必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 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枯槁之类,浸育灵液。六合之内,沐浴鸿流。荡涤尘垢,群生安逸,自求多福,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大道之隆,莫盛于兹,太平之业,莫显于此。”嵇康所设想的人类社会是个有着特定结构和秩序的整体,每个社会成员各自依照自身的本性,自己发挥作用,无需领导者干涉。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胡适说:“最高领袖的任务是自居于无知,而以众人之所知为知;自处于无能,而以众人之所能为能;自安于无为,而以众人之所为为为。凡察察以为明,琐琐以为能,都不是做最高领袖之道。”高明的领导者,应该是撒手掌柜,致力于战略方针的设计,不置身于琐事,不费力于枝节,而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组织的共有价值观,各司其职、协力前进,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现组织的目标。正如美国管理学名言所说:“经理人应该迈向自己的生活目标,除了思考、计划、辅导员工、分配任务、签署文件以外,什么都不做。”

中国改革开放的首要成果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大锅饭”的旧体制,让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让农村经济大为好转。这是政府权力减少了对农民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的指导与限制的结果。给农民自由,就是无为而治在农村的表现。因为农民最知道天时地利对农作物的生长帮助,能够因地制宜,政府一味干涉农民种植的自由,只能适得其反。

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说:“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这可以说是目前我们所特有的官僚主义的一个总病根。”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府公权力对经济的控制,应该少管闲事,做到无为而治,对市场进行良好监督而不介入,按市场自身的规则运行,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能力,让市场经济在那只看不见的手中自由运行,正如老子所说“辅万物之自然”。

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老子 无为而治

上一篇:老子说:无用之用有大作用    下一篇:老子说:逆向思维,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