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老子说:上善若水,处洼地生大利

2016-09-09 19:41:35来源:人学研究网 作者:独履素 已浏览人数:
具有至高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包容广纳,接近大道的特质。

人学研究网  中华文明  中华典艺 道家
 

水是再平常不过的资源,日常生活中人人离不开水,洗衣、煮饭、解渴种种皆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起源于海洋,进而登陆,繁衍壮大成今天这般灿烂多姿。地球上有70%的地方被水覆盖,因为有水的滋润,地球上繁花锦簇,绿树参天,地球成为生命首选的诗意栖居之地。人类文明初期,原始人类逐水草而居,依水而住,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依据江河建立起来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浩荡,黄河长江奔腾不息,滋滋繁育华夏儿女。

江海横流,山川如画。中国古代圣贤对水情有独钟,多有阐述。《周易》中专门以坎卦指向水,解释为水流而不盈。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水地篇》中说:“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官、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他说,地是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处,美与丑,贤与不肖,愚蠢无知与才华出众的人都是由它产生的。水,则是地的血气,它象人身的筋脉一样,在大地里流通着。所以说,水是具备一切的东西。又说:“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如何了解水的特性是这样的呢?水柔弱清白,善于洗涤人的秽恶,这是它的仁。水的颜色虽黑,但本质则是白的,这是它的诚实。计量水不必使用平斗斜的工具——概,满了就自动停止,这是它的正。不拘什么地方都可以流去,一直到流布平衡而止,这是它的义。人都往高处攀爬,而水单单就往低下的地方流,这是它的谦卑。谦卑是“道”的所在,是帝王的气度,而水就是以“卑”作为聚积的地方。

管子论述水有仁、诚、正、义、卑五种品德。无独有偶,孔子面对大河东去,不仅临河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一川流水将生命汪然景象注解。还说“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君子用水以比喻自己的德行。水遍及天下,没有偏好私利,好比君子的道德;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君子的义;水浅则流行,水深莫测,好比君子的智慧;水流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性柔弱无微不至,好比君子明察秋毫;水能藏污纳垢,好比君子的包容阔大的襟怀;水蒙受尘垢,但是最终能够澄清至清至洁,好比君子的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的正直;水遇满即止,并不贪得,好比君子的适度;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的意向。因此,君子看到大水就非观看评点不可。这段话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杂言》,讲述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求教孔子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端木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商人,经常游走列国作生意,跋山涉水的地方太多,他问为什么君子面临大江大河都要驻足观看一番呢?请夫子您讲述一下缘故吧。孔子就以水譬喻君子之德,对子贡作了一番教导。

众所周知,孔子最崇拜的人是老子,史料记载孔子曾多次不辞劳苦、远赴千里向老子求教。话说有一天,孔子对他的士大夫学生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愿往,就向鲁国国君请旨。鲁君就派遣一辆车,一个车夫,两个随身小厮与他们同去周朝见老子。见后学孔子千里而来,作为礼学大师的老子非常高兴。一同与孔子谈论数日,还将孔子介绍给当时的著名音乐家苌弘,指导孔子乐理。临别赠言孔子:“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我听说富贵者用财物送人,仁者以言语赠人。我清贫无财,但私下用一下仁者之名吧,让我用言语送你!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明深察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好揭发别人隐私的人。作为人子不要只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尽职全身。”

老子相送到黄河边,手指滔滔黄河对孔子说:“你为何不学习一下水德呢?”孔子不解地说:“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孺子可教也!”孔子拜别老子,与南宫敬叔回鲁国。

所以,孔子将君子之德与水媲美的观点多半是受老子的影响,如上典故“孔子问礼”为证。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具有至高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包容广纳,接近大道的特质。具有上善之人当像水一样居于低洼之地,心境保持着如水一样深沉平静,交接善良之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乐善好施,言语信实可靠像水一样盈虚有数,为政精于治理像水一样无为而行,处事必能发挥人之特长像水一样曲直随形亦柔亦刚,行动能够把握时机随机应变像水一样夏散冬凝随季节变化。正因为不争夺,道法自然,所以没有过失。

全观老子这一章,论述的是上善之人的德行指南。上善之人,是什么样式的人物呢?有一点可以明确,绝不是宵小啰啰,不是平民老百姓的普通人。佛教将德高望重心怀大慈悲的高僧称之为大德,儒家《大学》中开篇称止于至善,大德、至善与老子说的上善可以互用。运用到治理层面来说,上善之人可以说是领导者,是领袖群伦的人物。

分析这段话,核心观点是水的不争之德,如果仅仅扣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未免有失偏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同样重要,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哲学注重处理实务的积极立场。

居善地,水向往低洼之地,藏污纳垢,是各种元素的聚集之地。借用到领导身上,表明立身要谦下,越是处于高位,做人越要谦下。现实中越是大领导越是平易近人,让小职员倍感亲切。因为优秀的领导者深知唯有下,才能上,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大领导本身已经有良好的平台了,占据平台之后身段要低,聚集更多资源,如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才不会招致祸端。如果一味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终究会是高处不胜寒,转角低下避避寒。老子告诉领导者不仅要谦下,还要思虑周全,广布仁德,说话算话,精于治理,办事能够随圆就方灵活运用自身才能,举动要合乎时宜。

水善利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泉,滋养地球的整个生命系统。按照常理,“水利万物”这么大的功德应该得到回报,得到表扬,得到认可与宣传。然而按老子的哲学观点却说“不争”,一个人揣着天大的功劳却要与世无争,貌似十分悲催,太消极。事实上,不争的最终结果是“无尤。”不争是为了另一种争,争取无尤,没有祸端,没有过失。如果为了眼前利益,斤斤计较,必然导致争端,争端出祸端,伤人害己岂不是不划算,不值得,不明智。所以古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开国将领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意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冯异为人谦逊,从不自矜功伐,出行的时候与其他将军对面相逢,就主动让道,让别人先行。他率领的部队进退都有标志性的旗帜,号令严明,军容整齐如一。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坐在一起,总是争说自己的功劳,冯异却独自人躲在树下休息,与人无争,战友们送他个雅号叫“大树将军”。军队攻入邯郸后,要给将领们重新分配任务,对部队也重新安排部署。这时,许多下级官兵都争着愿意在“大树将军”麾下。光武帝刘秀听说此事,愈加推崇冯异。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接到书信之后,并没有按照家人的要求以官权压人,而是运用手中之笔写了一首诗寄回去:“千里投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豁然开朗,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也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因此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小巷。这就是今天桐城的“六尺巷”的由来。张英的言行蕴含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的官德修养。张英的这种恭谦礼让,让儿子张廷玉深受影响,正所谓虎父无犬子,张廷玉成为康乾三朝元老大臣,深受统治者倚重。


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万物 老子 水利

上一篇:老子说:“道”的怪圈,周而复始    下一篇:老子说:圣人不仁,将百姓当作草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