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吴泽:吴起的学说思想与变法运动

2017-08-16 14:05:28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已浏览人数:
近数十年来,学术界对吴起变法的具体内容、性质和历史作用,解释和评价不一,特别是吴起的学说思想,郭沫若认为是儒家?吕振羽和杨宽等认为是法家?意见不一。

(作者:吴泽,著名历史学家)

一、前 言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把吴起作为军事家而与孙武合传,对于吴起的政治主张和在楚国变法事迹,语多贬抑;班固在“前汉书”古今人表上商鞅列为“中上”,孙子列为“中中”,吴起列在商鞅和孙武之下,为“中下”等。近年来,学术界对吴起变法的具体内容、性质和历史作用,解释和评价不一,特别是吴起的学说思想,郭沫若认为是儒家?吕振羽和杨宽等认为是法家?意见不一。兹就我个人的一些体会,试论如下,提供大家讨论。

二、吴起事略及其时代问题

吴起,卫左氏人,生年不详。“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说:“吴起,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以起为将,大破齐军”。“年表”云:“齐宣公四十四年,伐鲁莒及安阳,四十五年,伐鲁取都。”齐宣公四十四年,当鲁穆公之四年,起为鲁将破齐,即鲁穆公四年也。鲁穆公四年,为周威烈王十三年,当公元前四一二年。后鲁君疑起,起离鲁至魏,为魏将。“史记”吴起本传云:“起去鲁之魏,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按“史记”“魏世家”载:“魏文侯十六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七年,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水经”“河水注”:“河水又经颌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都阳,即此城也。”魏文二十二年始称侯,二十三年称元年,则周威烈王十七年,当魏文侯三十八年亦即称侯始元后之十七年也。其年当公元前四〇九年。吴起为鲁将破齐是公元前四一二年,将魏伐秦拔五城是公元前四〇九年,其间相距仅四年,吴起离鲁去魏,当在破齐后之一、二年间,即公元前四一二或四一〇年。

吴起在魏,为将守西河,文侯卒,武侯继位,“魏世家”载:魏武侯九年,使吴起伐齐至灵丘,武侯九年,为周安王十四年,即公元前三八八年。“史记”吴起本传说:“公叔为相,害吴起,起惧得罪,遂去之楚。”吴起离魏至楚,当在魏武侯十年以后,不能更早。据“说苑”“指武篇”载:起至楚,先为苑令,居一年,乃为令尹,相悼王变法。“韩非子”“和氏篇”说:吴起相楚变法,“悼王行之期年而薨。”吴起变法只有一年之久,因悼王之死,而为贵族杀害,“史记”楚世家载,悼王死于二十一年,当周安王二十一年即公元前三八一年,吴起在楚为苑令一年,变法一年,以二年计,则知吴起离魏入楚之年,当为楚悼王之十九年,即公元前三八三年。吴起在魏前后有二十七年之久。吴起将鲁时,其年约三十左右,其生年约当公元前四三一年左右。吴起死于公元前三八一年,寿约五十岁左右。

一般地以韩赵魏三家列为诸侯的公元前四〇三年为战国的开始年代。吴起生长在春秋时代的卫国,及长为鲁将,大破齐军和在魏守西河、伐秦拔五城事,为春秋末年事。后来伐齐至灵丘及相楚悼王变法事均属战国初年时事。吴起是春秋末战国初年时人,而其主要事迹和所起社会作用,属战国初年。

春秋末战国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一些商人们结托着国君贵族们,一些国君贵族们重视工商业或经营工商业,富强起来,同时,土地买卖开始,一些商人和领主贵族朝向新兴地主阶级转化,因此,魏、赵、韩、齐、楚、秦各国,先后开展起一连串的变法运动。魏国在文侯时,有李悝变法,赵国在烈侯时有牛畜、荀欣和徐越等人的政治改革,韩国昭侯也起用申不害为相,施行新法。李悝著“法经”,重刑法,行法治,主张“尽地力”,增加生产,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压抑贵族,为“士”开拓政治道路,魏国经李悝变法后,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富强的国家。牛畜等在赵推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政策,也进行了一些为新兴商人或地主阶级参与政治的改制。申不害也在韩国讲法术,行施“新法”,“新法”内容也无非如李悝、牛畜等的措施而已,并未触及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改革,仅仅如此,贵族们已感到不安,起而反抗,国君一面支持新法,一面又无力制压旧贵族的阻碍。“韩非子”论申不害“定法”云:

“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利在,故新相反,前后相恃,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故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应为十七年)而不致于霸王者,虽用术于上,法不动饰于官之患也。“定法篇”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所以难行也’。(‘外储篇’)”

可见,申不害是一位温和的改良主义者,韩国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政治改制,但旧贵族势力较大,‘旧法”废不了,“新法”行不通,效果不大。

后来,楚悼王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吴起变法,用力较强,主张裁无能无用之官吏,贵族封君们传三世便绝其爵禄,并且主张把旧贵族们迁徙到‘广虚之地”去,虽然并未提出土地改革法案,但贵族们已忍受不了,悼王一死,贵族们便联合起来,举行政变,攻杀了吴起,悼王和吴起一死,新法废除,一切照旧。楚国政权被操纵在屈、景、昭三家旧贵族手里,富强不起来。秦国后起,旧领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孝公用商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也明令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生产,行施法治,第一步胜利了,过了五年,便着手土地改革,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领主贵族的经济基础摧毁了,新兴地主政权的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变法成功,地主政权建成,从此,秦国历史走先一步,国富兵强。而旧贵族势力顽强、变法不彻底、没有建立地主政权的魏、赵、韩、齐、楚、燕等国,落在秦国之后,终为秦国所吞灭,地主政权在全中国地域内建立起来。

吴起虽曾为晋、魏之将,军功很大,是有名的军事家,但吴起一生中的相楚变法的政治活动,应为其主要事迹,虽然,失败了,但在战国时代,整个变法运动的历史上,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吴起是大军事家,同时是大政治家。

吴起不但是一位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策事理论家。著有“吴起兵法”,在战国末年和汉初流传得很普遍。“韩非子”“五麦篇”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本传也说:“世俗所称师旅,皆孙道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汉书艺文志”“兵书略”:有“吴起四十八篇”,属于“兵权谋”类,可惜这书已亡佚了。现存的“吴子”有“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就其内容笔调看,实非吴起所著,似为西汉中叶时人所伪托。王应麟云:“隋志吴起兵法一卷。今本三卷六篇。‘图国至励士”所缺亡多矣。”王应麟所见者,已与今本不同,可见原书在宋以前就散亡了。至于吴起的政治主张和学说思想,并无专著遗世,虽然“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说苑”“指武篇”,“复兴篇”,“建本篇”;“韩非子”“和氏篇”,“外储篇”,“内储篇”;“吕氏春秋”“仲冬记长见”,“上德篇”,“贵卒篇”;“淮南子”,“祀论训”,“谬称训”;“战国策”“秦策”及“汉书”:“刑法志”等书有所记载,均零散不全,且略而不详,难见全貌,当然,大概情况,还是可以窥探到一些的。

三、吴起在卫和仕鲁时代的言行思想

吴起的家庭出身及其青年时代的言行思想,“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有如下的几段记载。

“吴起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吴起出身于“家累千金”的新兴商人之家,春秋末,儒家学为孔子以来的正统思想,吴起一面受着儒家思想教育,一面由于阶级性格的关系,滋酿着反儒反正统的思想,朝向法家思想发展,所以他在青年时代的言行思想,便不受儒家思想的约束,杀人远游,母丧不归;虽师事儒家曾子,亦以言行不合儒家的规矩,为儒师所绝。

春秋末法治思想已兴起,吴起在卫时受法治思想影响已相当深。“韩非子”外储说载吴起在卫待友和出妻事云: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偌’,期返而食。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吴起至暮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吴起)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便更之。其妻曰:‘偌’,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起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其妻之弟又重于衡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荆(?)也。”

“史记”本传还载有吴起事鲁时“杀妻求将”事:

“吴起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娶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其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吴起的家庭,虽是“千金”之家。但非贵族,故游仕难遂,以致破产,最后被谤出亡,母丧不归,在鲁绝儒师,学兵法,杀妻求将,这一系列事迹,说明了吴起的言行思想,已脱出了儒家思想的传统,朝向法家发展了。

魏赵韩齐各国先后进行了一些变法运动,政制上有所改进,鲁国则较保守,贵族势力很强大,无何新的政制措施,鲁君尊儒,对于吴起的这样言行,是很不能理解的,因此,吴起在鲁曾受到排斥,虽然,为将时,曾大破齐军,有功,最后,鲁君疑之,终被辞退,离鲁他去。吴起离鲁后,是到魏国去的。离鲁之年是鲁穆公六、七年,魏文侯十五、六年,即公元前四一一或四一二年,是春秋末年事。

春秋末,新兴商人地主阶级尚在萌芽时期,法家思想尚未形成体系,但他和当时统治阶级旧领主贵族们的矛盾,已日益显著起来,吴起在卫和仕鲁时,虽尚是青年时代,思想言行,虽与鲁国传统儒家思想已发生了难于相容的程度,被迫离鲁,但具体的政治主张,尚难看得出来。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目编辑: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吴起 变法 学说

上一篇:张涅:作为文化基质的《孙子兵法》    下一篇:李零: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