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叶嘉莹先生讲杜甫:集大成的天才

2017-07-11 16:03:14来源:“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 已浏览人数: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人学研究网 中华典艺 诗歌栏目 叶嘉莹图

(作者: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

叶嘉莹先生讲杜甫(一)

我们下面开始讲杜甫的诗。讲杜甫的诗以前,我忽然间想到前两天我的学生施淑告诉我说,一份报纸上刊载了杨振宁先生的一段演讲。我和杨振宁先生很熟,他新婚之后,请我到他家里吃饭,我也见到了他新婚的夫人,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子。杨先生虽然是研究物理的,但是他很喜欢诗歌,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常常给我背诗,也把他写的诗给我看,还要求我给他写诗。

施淑跟我说,杨振宁先生在演讲中说,年轻人不一定非要追求获得诺贝尔奖。你们应该追求的,是像爱因斯坦那样提出“相对论”,或者是像杜甫那样,成为有伟大创造的天才。要不然,以现实的国家、社会来说,需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你们可以像比尔盖兹那样,赚一大笔钱。

杨振宁先生在演讲中所举的科学家的例子,像爱因斯坦呀,比尔盖兹呀,大家容易理解,可是杜甫怎么会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了呢?我问施淑,报纸报道杨先生的讲演,有没有刊载杨先生为什么说杜甫是伟大的天才,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施淑说,没有,报纸上没有报道。我没有听到杨先生的演讲,但是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反省。我们现在就要讲杜甫了,杜甫如果像杨先生所说的,像爱因斯坦一样伟大,那么他的伟大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杜甫只是一个诗人,所以他的伟大之处只能从他所创作的诗歌中去寻找。杜甫的诗集有几种注解的本子,注解得最详细的是《杜诗详注》,作者是仇兆鳌。《杜诗详注》后面有附录,附录里边收录了唐朝的元稹所写的《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係铭并序》,元稹说出了杜甫为什么伟大,他说: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在元微之的本集里,这段话中的“上薄风雅”四个字作“上薄风骚”。用“骚”字是对的,“薄”是一个仄声字,所以“骚”的位置应该用平声字,“上薄风雅”是错误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到,我为什么念中国的古诗、古文的时候,常常要把入声字念出来,这就是我在讲中国诗歌的吟诵与兴发感动的传统中所提到的,声音永远是跟兴发感动结合在一起的。这个“薄”字就是一个入声字。

“盖所谓上薄风骚”,元微之说杜子美的伟大,往上说接近《诗》、《骚》,因为《诗经》和《离骚》是中国最早的、最伟大的两部作品。“下该沈、宋”,向下说,杜甫把初唐时候的沈佺期、宋之问的诗中的好处,“该”是说都包括进来。“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杜甫的诗歌的语言,可以媲美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是五言古诗的始祖。“气吞曹、刘”,杜甫的诗歌中的精神、气势可以吞没曹氏父子以及“建安七子”中刘桢的作品。“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杜甫的诗歌能够遮盖住颜延之、谢灵运作品中的孤高之气,同时还杂有徐陵、庾信作品中的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杜甫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而且他有集大成的才华,有集大成的能力。如果你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你没有做出集大成的成就,是你对不起这个时代;如果你有集大成的才能,但是你没有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那么是时代对不起你。杜甫是既生在一个可以集大成的时代,他又有集大成的才能,而且果然完成了集大成的作品,真的是了不起。以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来说,杜甫承上启下,真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他的作品把古今的体式都搜罗进来了。说起来,真的是很可惜,陶渊明是“千载下,百篇存”(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他留下来的作品不过一百首而已,而杜甫的作品将近一千篇,可是我们真的是没有时间,对这个伟大的作者作详细的介绍,我只能给大家简单地说一说杜甫的几首有名的诗。

我在南开大学教学的时候,讲了一些杜甫诗,我问学生们那些诗是什么体裁,可是居然念了博士班的学生都回答不出来。我要说,这是杜甫的作品之所以妙,之所以了不起的地方。我不知道杨振宁先生把杜甫跟爱因斯坦相提并论,是不是因为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有这种承上启下的特殊的地位。

杜甫曾经写过《曲江三章章五句》。你看这个题目,非常妙,曲江三章者,因为长安城有曲江,杜甫在曲江的江边写了三首诗,每一首诗只有五句。我们中国的诗歌常见的都是双数的句子,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甚至于是古诗,连篇幅很长的《长恨歌》都是双数的句子,可是“曲江三章”每一章只有五句,“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前三句押韵,第四句不押韵,第五句押韵。杜甫真的是创作的天才,《曲江三章章五句》是他将古今做了结合。《曲江三章章五句》,你要知道这种命题的方法由何而来?我们看一看《诗经》,《关雎》是几章章几句?《桃夭》是几章章几句?是三章章四句。你看,《诗经》中有这种办法,杜甫用《诗经》写作的办法写七言近体的句子,这是杜甫的创造、杜甫的变化,真的是“尽得古今之体势”。杜甫还写过《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每一句都押韵,写当时唐朝喜欢饮酒的八个有名的人物,有的两句写一个人,有的三句写一个人,有的四句写一个人,通篇押一个韵。这些都是杜甫在创作中的变化。我现在只是简单地举了两个题目,来说明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

现在我还要对“古今”加以解说。杜甫是生在唐朝的,那个时候,诗的格律已经慢慢地成熟起来了,而且经过“五胡乱华”,经过南北朝的分裂,到隋唐的统一,南北的文化结合了,所以说杜甫是生在一个诗歌的形式可以集大成的成熟的时代、生在一个文化上可以集大成的成熟的时代,而杜甫也果然是集大成的天才,他也有集大成的容量。有的人主张近体,就反对古体;有的人赞成古体,就反对近体。这些人的胸怀是狭窄的。杜甫则不然,他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之五)。杜甫能够集大成,是因为他有宽广的胸怀,因为“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杜甫是可以集大成的天才,生在可以集大成的时代,有可以集大成的才能和容量,这当然是他的幸运,可是他也遭遇到了不幸,因为当时的唐朝处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遭遇了“天宝之乱”,国家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可是,正是因为杜甫生在一个大转折的时代,经历了“天宝之乱”的战乱的痛苦、流离,才成就了他的诗歌。司马迁说过:“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古今之在学问上有大成就的人,很多都是经过挫折、苦难的,连韩退之不是也说过,“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吗?河中流动的水遇到河底的石块才能激起美丽的水波,它落下万丈的深渊,才有了奔流澎湃的瀑布。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忧愁、苦难。正是天宝年间的战乱流离,成就了杜甫这个天才。

叶嘉莹先生讲杜甫(二)

上次我们讲到杜甫诗是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集大成。而近体诗是非常讲究声音格律的。我想在正式开始讲杜甫的具体作品之前,先讲讲我对中国诗歌的“声音”的看法。

我在讲中国诗歌吟诵与兴发感动之间的关系时曾经说过,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连西方教诗的人都说“要把你的声音给这首诗”。你要用自己的口,把诗读诵出来,而中国古代还讲究吟唱,《周礼·春官·宗伯》中就有“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的话,就是说,要背,要吟诵。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所以从《诗经》、《离骚》开始,中国所有的古典诗歌都是可以吟诵的。这些古典诗歌虽然可以吟诵,但最早的时候没有“四声”的讲究。“四声”就是平、上、去、入,而且还要分阴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可以有八种声音。广东朋友跟我说,他们可以分出九种声音来,我不会说广东话,不能够分辨。“四声”是怎么发现的呢?那是在中国魏晋的时候,佛教流行,人们要翻译佛经,佛经中有很多梵文,我的别号叫“迦陵”,“迦陵”的梵文是什么?是“迦陵频伽”,我怎么取了一个梵文的名字呢,这里面有一段因缘,今天没有时间讲了。因为佛经也是讲唱诵的,所以那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读音。

我曾经到一座庙里讲过陶渊明的《饮酒》诗。那座庙里的客房是靠西边的,僧人们每天在东边的大殿里唱诵。他们都起得很早,天不亮就开始唱诵。我很好奇,也很早就起来听他们唱诵。大殿里面晨光熹微,非常美丽。我写了一首诗:

陶潜诗借酒为名,

绝世无亲慨六经。

却听梵音思礼乐,

人天悲愿入苍冥。

因为我在庙里讲的是陶渊明的《饮酒》诗,其实,陶渊明的《饮酒》诗只是借“饮酒”做诗的题目,他不是真的想饮酒,诗里面写的都是他对人生的思索和考量。所以我说“陶潜诗借酒为名”。《饮酒》诗的最后一首中说,“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陶渊明说,绝世之下,对于中国的六经没有一个人再去诵读了,所以“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这说的是孔子,“弥缝”,就是把破碎的礼乐整合起来,再使它归于古代的纯正。这就是杜甫说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绝世无亲慨六经”,绝世之下没有人再亲近六经,“慨六经”,我为这六经而慨叹。“却听梵音思礼乐”,我听着僧人们梵唱的声音,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说到做人,孔子的理想是,你先要读诗,养成一种敏锐的、善感的、关怀的,不但关怀人类,而且关怀草木鸟兽的这一份关怀的爱心。“兴于诗”,是诗歌使你的心灵没有僵硬,没有死去;“立于礼”,你想要保持住你的一颗善良的心,就要守住礼法。可是你如果把礼法当作囚笼,当作一种限制,那你虽然守住了礼法,但是你不快乐。所以要“成于乐”,是音乐使你的希望真的完成了,你在遵守礼法之中能有一种快乐、一种和谐。这就是礼乐之为乐。古人在聚会时,“金声而玉振之”(《孟子·万章下》),先敲钟后击磬,营造一种祥和的气氛,然后再开会,所以在会议上不至于争吵。

我住的那座庙里,僧人在讲佛经以前,先要唱诵,也要击鼓敲磬。我从西边的客房向东边的大殿走,一路上都可以听到梵唱的声音。我听了梵唱的声音,就想起了孔子所说的“礼乐”的教化。“人天悲愿入苍冥”,“人天悲愿”,孔子所说的永远是在现实之中的事情。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问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篇》)?孔子是要让人们认清现实,把现实之中的事情做好了以后再说其他的。孔子也没有否定超现实的世界,他只是说那不可知的归于不可知,你先把现在你应该做的做好。可是,佛家讲有一种超越于现实的东西,孔子的“汲汲鲁中叟”的愿望,释迦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世的愿望,都是出于一种悲心,悲天悯人,他们看到了众生的愚昧、众生的痛苦、众生的罪恶,所以我说“悲愿”,是由于悲天悯人而生出来的一种愿望,这种从悲悯之中生出来的愿望“入苍冥”,都随着梵唱的声音飘到天上去了。

我听着梵唱的声音,走进了佛堂。僧人们每天早晨梵唱的是什么?是《华严经》。《华严经》是一部很长的经书。你打开《华严经》的第一篇,看一看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拼音!告诉你这个字怎么读,那个字怎么念。所以你要知道,当佛教梵文的翻译传入中国以后,由于中国人要找到那种梵文的声音,所以中国人才开始注意到拼音,注意到字可以用拼音来注出它的读音,也才注意到“四声”。注意到“四声”之后,诗人们就发现,如果一句诗中的字都是一个声调就不好听,比如说:“溪西鸡齐啼”,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看懂,早晨,水那边的鸡都叫了,可是这一句你念起来,不好听。所以诗人们就有一种反省,诗要怎么作?一句中的字要有平仄声的间隔,这样在声调上才好听。于是到了南朝,沈约有《四声论》,定了平仄的四声。如果用现在我们国语的读音来说,第一声是阴平,第二声是阳平,第三声是上声,第四声是去声。可是中国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和现在的国语的四声不同。总而言之,中国人是从佛经的翻译注意到了四声。

一个朋友跟我说:“我有作诗的冲动,但是没有受过作诗的训练。”这真的是很可惜。你们愿意学作诗,我当然非常高兴。但是我要劝大家,如果想要学作旧诗,一定要先把字的平仄弄清楚,而且要注意节奏、声调、押韵。你们可能觉得很困难,我告诉你们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过,你如果想要学作诗,那你至少先要背一百首诗,要背得滚瓜烂熟,然后你再开笔作诗。不然的话,你真的是掌握不了旧诗的声韵。杨振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教小孩子学习有一种方法,就是在他还不理解的时候先让他学会。”比如说让小孩子背“九九表”,你就只管让他背好了,你不用跟他比划,告诉他这是两个,两个和两个加在一起就是四个,不用这样,你就让他背,他背熟了自然就会了。成年人学习时,就像《圣经》上所说的,吃了知识树上的果子就糟糕了,很多成年人看一首诗,不是直接地去体会,而是去查典故,查作者的生平。其实,你不用管那些,你就直接背好了。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诗的格律。我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格式,很容易记住。我用一条横线(—)代表平声,用一条竖线(∣)代表仄声。五言诗的A式:— — —∣∣,∣∣∣— —。B式:∣∣— —∣,— —∣∣—。大家只要记住这两个格式就可以了。你如果作一首五言绝句,你就把A式和B式连接起来:— — —∣∣,∣∣∣— —。∣∣— —∣,— —∣∣—。这就是一首五言绝句的格律,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平声,就叫做“平起”,“平起”不是指第一个字是平声。如果把B式和A式连接起来:∣∣— —∣,— —∣∣—。— — —∣∣,∣∣∣— —。因为第一句的第二个字是仄声,所以这是“仄起”的五言绝句的格律。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要提问了,如果作七言诗怎么办呢?七言不是比五言多两个字吗?这两个字加在哪里呢?要加在前面。“— —”前面加“∣∣”,“∣∣”前面加“— —”,很简单。七言诗的A式就是:∣∣— — —∣∣,— —∣∣∣— —。B式:— —∣∣— —∣,∣∣— —∣∣—。七言诗AB是仄起式,BA是平起式。律诗的格律是什么样子呢?就是ABAB,把绝句再重复一次就是律诗了。这就是近体诗的格律。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杜甫 叶嘉莹 格律

上一篇:叶嘉莹先生: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    下一篇:袁可嘉:西方现代派与九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