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叶舒宪:玉文化将华夏文明向前推了三千年

2017-08-10 17:14:07来源:“光明讲坛”微信公众号 已浏览人数:
中国的美学也好,伦理学也好,如果没有玉的知识,确实不知道儒家的比喻从何而来。如切磋琢磨,他山之石等。早在儒家圣人孔子孟子诞生之前,我们的先民琢磨玉器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
人学研究网 中华典艺 玉栏目 叶舒宪图

(作者:叶舒宪,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作为中国人,中国的这个“国”字,现在写成简体字,实际上清代以前就有。其字形,为什么是四方的城墙,里边有“玉”?

如果不相信,去北京参观故宫,故宫游览完,临出门时还应该买一次票。很多人不买这第二次票就走了。你看了半天只看到皇宫的建筑。历代帝王的宝贝在哪,在珍宝馆。珍宝馆里,是帝王玉器为主的国宝。这就验证着“国”字:紫禁城里几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国宝以玉器为主。所以我今天要讲的就是玉文化到底有多么深厚,实际上比有文字记录的中国还要久远很多。

华夏文明的祖根记忆,在孔子时代是祖述尧舜,但孔子不知有三皇五帝。司马迁《史记》将文明史之根延伸到炎帝黄帝,距今约五千年。所以国人向来信奉上下五千年的国族历史。

西学东渐以来,现代学界秉承西方“历史科学”观,只承认有文字记录的文明史,将三皇五帝和尧舜禹都看成神话传说而非信史。不承认夏代,更不承认比夏代更早的传说时代。于是,国际学界只承认商代甲骨文记录的历史,中国历史从五千年压缩到三千多年。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人类学一派跨学科研究,打通文史哲和考古学、神话学,倡导实物证明的四重证据法,将八千年延续至今的玉文化作为华夏文明发生的一条文化主脉。

中国故事一定要讲清楚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先要把中国两个字讲清楚,这个国字为什么跟玉有关系,而且要把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讲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没有人去追问。

博大究竟是因为古代帝王能开疆拓土,像成吉思汗那样,还是有其他原因?精深,到底有多么深远多么厚重?特别是华夏传统的核心价值是哪来的,我要把这些问题通过玉文化交代出来。看中国地形图,夏商周,即文明奠基的三朝代,都在中原地区。这个地区是西部高原和东部平原的交接地带。这清楚地表明,华夏文明地大,但是平原很少,只有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这一带是绿色的,其他地方全是山地,所以我们常说我国用世界上百分之七的可耕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为什么这么大,国土一直扩展到新疆,原因何在,无人解释。

我想玉文化完全能够揭示谜底:一个古文明国家为何要有数百万平方公里之大。今天国内最长的公路是连霍高速,即欧亚大陆桥的从连云港通到新疆国境一段。长度是4300公里。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没有其他的古文明需要数千公里长的广阔国土。

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巴比伦的两河流域文明,希腊半岛的希腊文明。面积都很有限。华夏文明的版图为何会如此大,至今也是世上屈指可数的大国,原因何在?看一下塔里木大学绘制的四千年前运输和田玉到中原的地图,从新疆的南疆,经过且末、若羌和玉门关,进入河西走廊,通向中原。这条玉路大体上与连霍高速重合。特别是河西走廊这段。华夏文明这条主路的形成,其资源供应地和资源消费地之间相距数千公里,这也是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

如果把一带一路的丝路形成史,上溯到史前,那时丝绸棉花都没登场,登场只有石器时代的物质——石头中筛选出的玉石。对华夏而言就是和田玉。今天市场上,品质好的羊脂玉能卖到一克一两万元。西方文明,也有一种神圣的石头,叫青金石,青金石在大家熟悉的敦煌壁画里可见,是其三个主色调中的一种,深青色的。主产地在阿富汗,从产地先传到南亚印度文明,再通过伊朗向西亚地中海传播。

美国学者画出的史前玉石之路即青金石传播之路,若把我国的和田玉路连起来,就是全部的丝路由来。应是一个路网状态,而不是一条线。玉石,就这样成为欧亚大陆上最早的贸易对象,形成跨地区的贸易路线。华夏王权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观念——玉出昆岗。国人认为国土最西边的大山,应是最高的雪山,其水源最充足。地上最大的河,中原文明认同的母亲河黄河,其来源一定是最高的雪山。所以《山海经》《史记》说河出昆仑,把黄河源头想象到新疆的昆仑山。

古人饮水思源离不开昆仑,再有最重要的物质是玉石,也在昆仑。于是昆仑山成为了神话中的圣山,被渲染成有瑶池西王母女神、永生不死药。《西游记》里把玉和不死药替换成王母娘娘的仙桃。找到中国文学想象的最根本圣山原型,其他想象就容易解读。没有哪一座山,比昆仑更荣耀。如果懂一点古代风水学,会发现昆仑被视为万山之祖。就是明朝初年统治者要修紫禁城,从南京迁到北京,雇佣的风水师首先设计,要修一座景山,就是故宫后那个人工封土的小山。这是在模仿龙脉。

中国西部的昆仑山是龙头,向东几千公里延伸到华北燕山,在新皇城之前再呈现出龙脉,即接上龙脉的意思。需要先懂中国文化,其设计理念跟神话想象有关。原来紫禁城对应的是相象中天上的紫微宫。昆仑山被认为是天地之间的一个中介,在《山海经》叫帝之下都。天上的神仙来人间,第一站就是这。人要升天,肯定也要通过这里。这个天地之间中转的神圣的地方,它的想象跟玉石联系在一起,咱们俗话叫做玉宇琼楼。然后又与长生不老药,不死永生理想联系起来。这些被看成华夏的最核心的信念。如果把华夏文明放在世界五大古文明中看,另外四个文明都开端于青金石崇拜加黄金崇拜,只有华夏文明在起源时无黄金,连金属也罕见,其崇拜唯有玉石。

前几年在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发掘出距今五千年以上的红山文化玉器——双头一身的猫头鹰。在希腊神话中,猫头鹰是雅典娜女神的标志。华夏大地上居然挖出五千年前的玉雕双头一身猫头鹰圣像。可见那时的人生活在魔幻般的想象中,塑造出来的形象就是这样。那个时代是玉器时代。国际上称为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国在进入青铜时代之前,有一个数千年之久的玉器时代。我们把玉器时代的传统,即比文字记载的小传统要深远得多的,起名叫大传统。这个大传统的故事,全靠文物来讲。以前这些文物谁也没见过。

距今5300年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一座墓葬07M27,2007年发掘,一个首领逝去,尸骨在土中腐化,但让人震惊的是,墓中所有玉器全留下来。其两手处,左手十个玉镯子,右手也是十个。一个人带二十个玉镯,身下一片白花花的都是玉钺,是象征权力的。这墓共发现三百多件玉器。那时候一没有机械二没有金属工具,全靠人工雕琢。表明社会等级分化,这情景前所未见,又是一次超出想象的现实景观。生活在21世纪的人看到了。我们从中看出一种神话和信仰,什么信仰?玉首先代表什么?代表天,因为玉本身透光,特别是玉料以青玉最多,跟青天的颜色一样,就和神联想在一起。玉能代表天,代表神。这样,谁掌控玉,谁就掌握着天神的信物,所以在人间的统治者,一概要信服这种信仰,拿到天的信物,地上的权力就指日可待。

这种叙事在和氏璧一类故事中已经很流行。通过五千多年前的这个场景,回到以往不知道的中国史前文化现场。过去的研究者一律跟着史书走,史记汉书都是汉朝写的,距今两千年的文字而已。今天这些实物,一下就到了5300年前,华夏先祖黄帝炎帝的年代以前。埋藏地下的实物比黄帝炎帝的传说要信实可靠。

玉文化从8000年前开始,最早的玉器出现在赤峰地区的兴隆洼文化。随后逐渐传播到各地。到距今四千年时,我国除西部高原以外基本上被玉礼器覆盖。明显的是,文明国家还没开始,汉字还没出现,这些崇拜玉的文化已遍布全国。读诗经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看楚辞就有“登昆仑兮食玉英”。若形容美人,是美人如玉;若是儒家话语,就说君子如玉。总之中国人讲到玉时没有一句坏话,讲到好事则惯用玉比方。就连牺牲也要豪迈地说“宁为玉碎”,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以前不清楚。

今天看清了:就是文字还没开始,几千年的玉文化已经先把中国大部分地区覆盖。这里列出九种拜玉的史前文化(兴隆洼、红山、凌家滩、良渚、石家河、龙山、石峁、齐家、石峡),大都在四千年消亡的,比夏商周三代还早。这些地方性的玉文化,北起黑龙江南至越南,东至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西至河西走廊,都在距今四千年前出现。它们彼此间是什么关系?如果世界上其他大洲都没有这个现象,就看明白了:这是一种关键信仰催生的文化现象,那绝不仅是一种工艺美术或装饰。

中国为什么这么大,就因为出产好玉的地方在新疆,用玉的地方在中原,把两地一连就几千公里。中国历史有多精深?过去根据文字,甲骨文三千多年,今天根据玉文化,至今仍然没有中断的玉文化是八千年,那把这个大传统找出来,就能再解读小传统,即有文字叙事的书面文明。大致把八千年划为两段:前四千年指的是从距今八千年到距今四千年,这一段是玉文化的传播,叫东玉西传。最早玉器都在中国东部地区传播,用了几千年时间。第二个时期,就是距今四千年到现在,这时期突出的文化现象是西玉东输。发现新疆产的和田玉,引发玉文化发展的根本变革。统治者不再用地方玉,只用和田玉。你到故宫珍宝馆看到的珍宝,几乎全是和田玉的。西玉东输不是玉文化传播,是玉料资源的传播。这个传播到今天还在延续,是因为经济原因。听说南京的农民有人不再种地,就采雨花石能够致富。这实际上是中国玉文化催生的产业。

玉文化从8000年前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天下所有金属兵器,收来熔化掉,用一件玉器打造一个圣物——传国玉玺。玉玺一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时才失效。中国王权象征始终为一个东西,两千多年不变。

中国玉文化史以和田玉的出现为界,划分为前四千年和后四千年。和田玉能够后来居上,取代所有地方玉料,原因在其物理特征。只有在和田当地河里面捡的籽料玉,价值最高。外观上看好像冒着油,实际上并没有油。就是这样一种特征,儒家讲的君子温润如玉,就是以和田籽料为审美标准来形容人格。中国的美学也好,伦理学也好,如果没有玉的知识,确实不知道儒家的比喻从何而来。如切磋琢磨,他山之石等。早在儒家圣人孔子孟子诞生之前,我们的先民琢磨玉器的历史已经有五六千年!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叶舒宪 玉文化 华夏文明

上一篇:君子如玉,傲然传世——玉雕巨匠陆子冈    下一篇:张晓风: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