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人类通史 > 希腊罗马 >

张志伟: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2017-07-10 15:25:34来源:《西方哲学史》 已浏览人数:
德谟克利特的著作分为13组共50多部(篇),内容涉及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和技艺共五大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所以被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人学研究网 人类通史 希腊罗马 人学网 人学人学

(作者:张志伟,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生于希腊北部色雷靳的阿布德拉城,就学于哲学家留基波(Leukip-pose,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前430年)。他一生游学四方,知识渊博,著述甚多。从第欧根尼·拉尔修保留的著作目录来看,他的著作分为13组共50多部(篇),内容涉及伦理学、物理学、数学、文学和技艺共五大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由于这些著作都已佚失,我们只能依靠古代其他思想家的转述或评论来了解他的思想。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也包含了他的老师留基波的思想,所以下面以德谟克利持的名义展开的叙述应着做他们共同的见解。

原了与虚空

在万物的本原问题上,德谟克利特以包容百川的大家风度,对以前各派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总结和发展,在本原问题上形成了自己的原子一虚空理论。

据亚里士多德记述,“留基波及其信徒德谟克利特主张充实和虚空是本原。他们分别称它们为存在和非存在。充实而坚固的是存在,空虚而稀薄的是非存在。虚空并不比物体缺少什么,因此他们说存在与非存在同样存在。这二者一起构成万物的质料因。正如那些人从作为根本实体的单一的变化(稀疏和凝聚是这种变化的本原)中生成出万物一祥,他们也认为原子间的区别是生成其他事物的原因。这些区别共有三种,即形状、次序和位置。他们断言存在只在形态上、相互关系上和方向上相区别。形态即是形状,相互关系即次序,方向即位置,如Α和Ν是形状的不同,AN和NA是次序的不同,Z和N则是位置的不同”辛普里丘也记载说,他们“认为本原在数量上无限,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原子,这些原子由于它们的充实而不可割裂。它们之中没有虚空存在。分离的产生则是由于复合体中存有虚空。

这两段记载是我们了解德谟克利特本原学说最可靠的依据。从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或者说存在和非存在。所谓“原子”在希腊语中为atom,直接的含义是“不可分割的东西“作为本原的原子除了不可分割外,还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质:内部充实坚,没有虚空;数量无限;“不能为感官所感知”;因为形状、次序和位置上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所谓“虚空”(tokemm)虽然空虚而稀薄,但同样实在,亦是本原之一,因为不同的原子只有在虚空中才能运动从而形成万物。

显然,德谟克利特的本原学说是对前人思想的借鉴和超越,一与多、存在与非存在、本原与事物等问题,通过他的原子与虚空的理论,形成了新的解决方式。他继承了伊奥尼亚学派的物理主义解释传统,吸收了“四根”说和“种子”论的元素思想和结构观点,但克服了它们的朴素性和比喻性。他受到毕达戈拉斯学派尝试用无形之数来建构宇宙系统的启发,却把数学质点改造成了物理质点。他无疑深受巴门尼德的影响(据说留基波曾和巴门尼德一起研究过哲学),同意“存在”与“非存在”应有区别,但却针锋相对地为“非存在”和“虚空”平反,不仅承久它们存在,而且视为本原,从而以自己的方式把被巴门尼德分离开的两者重新统一起来。他对存在、非存在概念的重新界定(存在就是充实,非存在就是空虚),对后来存在论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意义。

宇宙生成理论

以原子一虚空理论为依据,德谟克利特描述了宇宙的生成过程:在广袤无垠的虚空中,许多不同形状的原子彼此聚集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漩涡运动。在漩涡中,物体相互撞击,以各种方式不停旋转,继而开始分离,相似的就结合起来。但是,当它们的数量众多以至无法再均衡旋转时,轻的就被拋到周围的虚空里,其余的则留在中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产生出第一个球形结构。这结构像一层内含各类物体的外壳,当作漩涡运动时,周围的壳由于中间的抵抗变得很细薄,而相邻的原子因受漩涡影响不断流到一起,于是大地就生成了。原已抛向中间的原子就停留在那里。包含万物的薄壳本身由于外部物体的吸引也在膨胀,当它在漩涡中运动时,吸入所有它碰到的东西。这些物体中的可结合部分构成一个起初十分潮湿和泥泞的组织结构,但随着它们跟整体的漩涡一起旋转,就逐渐变干,成为天体的基础。世界的数目是无限的,但大小不同,生成和毁灭的时间也不一样。

德谟克利特把原子在虚空中进行漩涡运动生成宇宙的过程看做是必然的过程,并断言“万物都根据必然生成”。因为万物生成的原因是漩涡,他称之为必然性。他的这种宇宙生成观点,不仅排除了神话迷信的创世说,而且比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的“外力作用”论更具合理性。但是,德谟克利特把一切都归结为必然性的观点亦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一方面无法有效地解释原子如何能发生碰撞并且形成万物,另一方面也带有浓厚的机械决定论色彩。后来,伊壁鸠鲁对此作了重要的修正。

认识论

德谟克利特的认识论思想比较复杂。一方面,他受恩培多克勒“流射说”的影晌,提出了“影像”说,用影像来解释感觉的产生。他认为,当影像从外而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依据这种认识,他说明了视觉的产生:印象不是直接在瞳孔中生成的,而是眼睛与视觉对象之间的空气在视者和视觉对象之间被紧压后留下的印记。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了一种“约定论”。他“有时摒斥呈现于感官的东西,认为它们都不是按照真理,面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事物的真理是,原子和虚空存在着,……甜和苦是从俗约定的,热和冷是从俗约定的,颜色也不例外,实际上只有原子和虚空”。依据这种认识,他认为有两类知识。一类通过理智得来,是真实的,可以作为判别真理的尺度。另一类通过感官得来,是虚假的,没有能力正确地判别真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属于虚假的知识,真实的知识则与此相区别”。

因此,由于实际存在的只有原子和虚空,而它们作为本原,又是感官无法把握的,所以徳谟克利特得出了消极的结论:“我们没有把握每个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只是通过许多方式明白了它们。……一个人必须根据这一尺度认识到他是与实在分离的。……这个论证也表明,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存在的只是偶性或意见,……很清楚,要知道每个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是没有办法的。

显然,德谟克利持的基本倾向是轻视感觉,重视理性。这种倾向与他的本原学说一脉相承,同时也是深受巴门尼德影响的结果。但是,他与巴门尼德和稍后的柏拉图不同,并未把两者完全对立起来并进而彻底否认感觉的作用。他只是认为“真实的知识高于虚假的知识”,当虚假的知识在细微的领域中不能再看、再嗅、再尝、再通过触摸感知时,真实的知识就参与进来。应该承认,尽管有些表述不一定恰当,但是他对感觉局限性的批评是很深刻的。

灵魂思想

德谟克利特的灵魂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灵魂的构成和作用,一是灵魂的安宁问题。据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的记述,德谟克利特是依据他的原子理论来探讨灵魂的本质和构成的。他认为灵魂由精细的球形原子构成,是一种火或热的东西,因为这种形状的原子最适合穿过一切事物,自己运动并使他物运动。因此,德谟克利特实际上主张精神上的愉快要高于肉体上的快乐,幸福就是灵魂的安宁。在如何达到灵魂安宁的问题上,他认为要真正作到这一点就必须克制欲乐,淡泊名利,因为贪心与嫉妒会使灵魂苦恼。所以,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和金银,追求神圣的、智慧的东西才能净化灵魂,得到真止的幸福。德谟克利特建立在原子论基砘上的幸福论,以及关于肉体愉快与精神愉快的区别,不仅为后来原子论的幸福观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的伦理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原子论哲学的创立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晚期希腊,伊壁鸠鲁结合当时科学的新发展,对之作了一些修正,使它更加完善了。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卢克莱修亦为之提供了广泛的论证,把它作为消除迷信开化愚味的工具。在17世纪,近代哲学复活了古代原子论,从而对科学原子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另一方面,德谟克利特的认识理论,持别是其中的约定论观点,可以看做是伽利略和洛克等人思想的先驱。

早期希腊哲学以自然万物的本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哲学家们试图以自然来说明自然,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作为第一批从事哲学思考的人,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的自然哲学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它的问题是哲学的而其内容却是科学的,故而需要但却缺少科学实验的理论和手段,所以主要是朴素直观和猜想性的,难以形成普遍必然的知识,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揭示了自然哲学的缺陷,摒弃了自然哲学的宇宙论道路,将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了“存在”,这就为后来长期主宰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自然哲学家们为了解决巴门尼德提出的难题而采取了多元论的方式,最终形成了当时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即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然而,原子论哲学的创立也标志若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结束。首先,当希腊哲学深入到事物内部,试图说明构成自然的元素和结构的时候,这些问题实际上应该由自然科学来解决,至少需要科学工具和手段的支持,而这恰恰是希腊自然哲学所无法满足的条件。其次,从米利都学派到原子论,朴素辩证的自然观逐渐具有了比较浓厚的机械论色彩,原本蕴含于本原之中的运动变化的原因被排除在了事物之外,因而难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自我生成。最后,希腊哲学追求的是关于自然的知识,自然哲学演变的结果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不可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尽管自然哲学后来仍然是希腊哲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终于衰落了。随着人们抽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哲学中心向雅典的转移,随着雅典民主制带来的经济繁荣、社会开明、文化发达和知识进步,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日益活跃,对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愈加关注。

因此,哲学在自身中发生了革命性转变。

责编:童心竹
 

相关热词搜索:德谟克利特 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上一篇:李猛:古希腊哲学与我们    下一篇:莫尼克康托斯伯珀:古希腊人如何回答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