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宇宙探索 > 问道苍穹 >

东方古圣哲:大话宇宙

2016-09-23 21:05:08来源:新浪博客 整理者:郑中 已浏览人数:
一日月所在范围,合为一“世界”;一千个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数,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人学研究网  宇宙探索  问道苍穹

 

宇宙诞生哲学

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春秋 老子《道德经》

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先秦 《太一生水》

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东汉《淮南子》

世界之初,先成虚空,再成无色界,次成色界,再次成欲界。----《华严经》
 

天体浮运说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苍苍在上,非其正色;远而望之,无所至极。日月载于元气,所以或中而或昃;星辰浮于太空,所以有行而有息。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可以为观象之准绳,可以作谈天之楷式。”---唐 杨炯《浑天赋》
 

太阳系演化论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深,地数极厚,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故天去地九万里。”---三国 徐整《三五历记》
 

宇宙混沌膨胀说---十分伟大的宇宙演化猜想

晋代道士葛洪的《枕中书》认为,宇宙最初“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如鸡子混沌玄黄”,经过“四劫”的演化,天地形成;“天形如巨盖,上无所系,下无所根,天地之外辽属无端。”再经过“四劫”的运行,天地“始分”,相距三万六千里。宇宙最初“如鸡子”,经过两个“四劫”的演化和扩展,达到“三万六千里”的范围。这是一个宇宙不断扩大的过程。

元代道士林辕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宇宙膨胀演化过程,认为:“元气始生,犹一黍也,露珠也,水颗也。盖自无始旷劫、霾翳搏聚之,内含凝一点之水质,强名曰道。内白而外黑,阴含而阳抱。其内之阴,因阳之动而随出,出则为杳霭;外之阳俟阴之静而践入,入则肇氤孽。混质而成朴,积小而为大。内非纯阴,外非纯阳。好舒畅,好缓散,欲尽出。好涵养,好圆融,欲尽入。外阴愈搏,内阳愈凝,结成混沌。其形如初,是玄包其黄者也。玄属水也,是元气之至精积而盈也;黄属火也,乃余气之生神烜而灼也。混沌之内,惟水中沉一日光者矣。

“风欲扬而不能鼓,水欲泆而不能决,火欲炎而不能升,雷欲荡而不能发。渐相刑克,甚至战争。风助水之力而作彭湃,雷助火之力而加奋迅。激搏而破。雷震而阐,风扬其旷,火气得以升沉,水液得以流注。破乃分之,天地开辟。天既分也,元气化气之轻者,自下而升,结成梵宇也;元气积液之资重者,随底所载,乃真水也。大只百里也。风随方以展之,雷逐位以荡之,外之余气施张以措之,内之元气兆运以局之。百里之天既分,则千里矣,渐至万里矣;历元应化,致今莫谛其几万里矣。

“风惟魂,雷惟响,火惟光,水独质。天宇之中,有资而兆质者,独一水也;水为先天后天之母也。水之气,日之影,感化而生月;水既生风,风复吹水,起浪为沫;雷复震水,腾沸化萍;日复曝水,结滓成卤;月复照水,澄坌作泥;积泥而生融蠕,俱化而为土也。风扬而尘,日烈而砂,湛露既降,水滋之土,始生苔藓,次有蓂芜,至于荏苒,渐洳生灭,土斯厚矣。

“地土生物太盛,土壤虚而不能自载,小则随方洼陷,大则俱坠矣。力因运穷,数随气尽。地始坠也,生气绝而寒气行也。天无所载,仍将危也。其内冥冥然,人物丧灭,俱化土而无秽也。余气生积成后天上穹下壤,伏实归土也。先天之天则无坏矣,以其元气常存,还返而复生也。造化之歇力养气也,乃亦阴阳交接之道也,归根复命之义也;天地不休息,无从而开展也。——元·林辕《谷神篇》下卷《元气说》
 

宇宙劫运说---道家之宇宙振荡演化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则宇宙的膨胀和收缩是周期性交替进行的,万物随着宇宙的膨胀和收缩,呈现周期性生灭状态。道教的劫运轮回宇宙论所描述的宇宙演化的周期性,与之具有一定的类似性。

北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卷六引《洞玄灵书经》描述:宇宙在“龙汉”之后,“天地破坏”,经过“亿劫”漫长的“幽幽冥冥,无形无影,无极无穷,混沌无期”状态,天地才重新复位,万物更生。经过“一劫”之后,“天地又坏”,宇宙再经过“五劫”的“幽幽冥冥,三气混沌”过程之后,“乘运而生”;到了“开皇”时,天地复位,世界又成。

《洞真三天正法经》认为,“天运九千九百周为阳蚀,地转九千三百度为阴勃。”阳蚀阴勃谓之“大劫交”。大劫交时“天翻地覆,海涌河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即大劫交时天地万物具灭,化为混沌。

南北朝道经《太上妙始经》认为,“天地三千六百亿万岁一合会”,即宇宙演化以三千六百亿万年为周期。经过一个周期,“天地寿尽”宇宙毁灭之时,“阳精化为火,阴精化为水”,先以火烧,后以水浸,使宇宙万物“混而归一”。再经过三千六百亿万岁,宇宙重新开辟,“复分别元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天地之气交合,万物化生。

宋代道书《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也认为,宇宙经过一个“劫数运度”之后,“万物消化”,“更为混沌”。然后“元气复合”,开始新轮回。

宋代观复大师谢守灏《太上混元老子史略》认为:太上老君是“元气之祖,万道之宗,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他在宇宙劫运轮回演化过程中,“常于无量劫运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而生太极,判太极于三才。”在宇宙末日,“至劫终于六合俱消,混沌为一”,他使混沌“又复分判”,宇宙“凝轻清以为天,积重浊以为地,阳精为日,阴精为月,日月之精为星辰”,进行新一轮演化。谢守灏认为,老君在劫运之端,太初太易之前肇布玄、元、始三气,生太极。又判太极生天、地、人三才。劫终,天地消毁成混沌,老君使“劫历重开”,重新分判天地万物。宇宙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凡经无量浩浩之劫,悉如是矣。”

元代陈致虚《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认为:“每劫运坏,天地荡散,山海消融,物象一空,无复形质。”此时宇宙中“上无色象,下无渊极”,“空洞虚无”,唯独元气存在,它“混然不分,沌然始构,是云混沌。”然后从混沌中“金风气摩而生火,四象化合而生土,博载天地,长养万物。”
 

宇宙四劫说---佛教的宇宙循回观

描述宇宙现象的佛典计有:《大楼炭经》、《长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大毗婆沙论》、《俱舍论》、《瑜伽师地论》、《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等。

一日月所在范围,合为一“世界”;一千个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数,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又称为“一佛刹”,即一佛所教化的范围。一个小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在须弥山的周围计有九山、八海环绕,四方又布有四大部洲。如此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构成一个小世界,称之为“须弥世界”,相当于一个太阳系。

一世界从成立到毁灭的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四劫之中各有二十中劫,总合八十中劫,称为一大劫(劫,为佛教用于不可计算之长远年月的时间单位)。分述如下:

成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成立的时期。有情的业力增上,于空间生起微细的风,次第生成风轮、水轮、金轮,慢慢又形成山河、大地、生物。

住劫: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安稳、持续的时期。此一时期,每一中劫有增劫和减劫。每逢减劫时,便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

坏劫:此时期的世界经由火、水、风三灾而毁坏。先是有情生命的灭绝;其后世界出现七个日轮,起大火灾,初禅天以下的器世间烧坏;次起水灾,淹至二禅天;最后是风灾,坏灭三禅天。唯四禅天不为三大灾所坏,然经过八万大劫,仍归坏灭。

空劫:世界已坏灭,唯色界的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则全入于长期的空虚中。待世界又成,又是一个成住坏空的大劫。

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覆生灭,每一周期大约要十二亿八千万年。
 

大千世界说---佛教之星际生命观

“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立。同时成已而复散坏,同时坏已而复还立,同时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烧已,名为散坏。周遍起已,名为成立。周遍住已,名为安住。是为无畏一佛刹土众生所居。”---《起世经》


人学网·宇宙探索栏目责编:自然子

 

相关热词搜索:大话 宇宙 古哲之

上一篇:天圆地方:“地”真是方的吗?    下一篇:清·叶澜:天文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