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三国志》的338个成语(二)

2020-03-04 10:22:06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一身都是胆,一无所取,一心一计

171.一身都是胆

【释义】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172.一身是胆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173.一无所取

【释义】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出处】《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174.一心一计

【释义】一心一意。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175.一心一意

【释义】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176.一座皆惊

【释义】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177.以往鉴来

【释义】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出处】《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178.衣轻乘肥

【释义】衣:穿。轻:轻暖的裘衣;肥: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驾驭肥壮的马。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179.衣绣昼行

【释义】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还君本州,可谓衣绣昼行矣。”

180.饮醇自醉

【释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181.英雄所见略同

【释义】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182.游辞巧饰

【释义】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183.鱼贯而入

【释义】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184.元龙高卧

【释义】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185.元龙豪气

【释义】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186.刖趾适屦

【释义】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187.云中白鹤

【释义】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188.脏污狼藉

【释义】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189.折节下士

【释义】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190.枕石漱流

【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緜竹秦宓,膺山甫之德,履隽生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缊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恬淡于浩然之域,高概节行,守真不亏,虽古人潜遁,蔑以加旃。”

191.震天动地

【释义】震:震动;撼: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192.芝艾俱焚

【释义】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

【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别乎?”

193.志同道合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194.钟鸣漏尽

【释义】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出处】汉·崔寔《政论》:“钟鸣漏尽,洛阳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国志·魏书·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195.冢中枯骨

【释义】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196.周郎顾曲

【释义】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197.肘腋之患

【释义】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产生于身边的祸患。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198.壮士解腕

【释义】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199.孳孳不倦

【释义】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00.孜孜不倦

【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201.自给自足

【释义】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处】《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列子·黄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202.走伏无地

【释义】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

【出处】《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203.坐不窥堂

【释义】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出处】《三国志·魏郑浑传》:“张孟卓(邈)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204.拔十失五

【释义】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205.案兵束甲

【释义】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06.傲慢无礼

【释义】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207.百举百捷

【释义】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208.百里之才

【释义】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后称才能平常的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09.抱薪救焚

【释义】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出处】《三国志·魏志·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210.背本就末

【释义】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出处】《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211.闭门思愆

【释义】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閤思过”。

【出处】《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212.变化如神

【释义】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变化如神。”

213.冰散瓦解

【释义】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214.并驱争先

【释义】指竞争高下。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215.并威偶势

【释义】指聚集声威势力。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谓为将军心合意同,混齐一体,必当并威偶势,御寇宁家。”

216.博采众议

【释义】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登传》:“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217.不避艰险

【释义】不畏惧艰难险阻。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218.不测之祸

【释义】测:揣度,预测。无法揣测的祸患。多指牢狱或杀身之祸。

【出处】《三国志·魏志·陆凯传》:“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不然,方见卿有不测之祸矣。”

219.不谋而同

【释义】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220.不得不尔

【释义】尔:如此。不得不这样。表示为环境所迫或有难言之隐而无可奈何。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221.不遑宁息

【释义】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同“不遑宁处”。

【出处】《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222.不习水土

【释义】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223.不知所言

【释义】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同“不知所云”。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24.不足为虑

【释义】不值得忧虑担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225.秘而不露

【释义】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226.豺狼当路

【释义】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227.持久之计

【释义】持久:持之以久,即长久。长久的打算或谋略。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228.崇本抑末

【释义】注重根本,轻视枝末。古代“本”多指农业,“末”多指工商业。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229.吹毛求瑕

【释义】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230.粗衣恶食

【释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231.黩武穷兵

【释义】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232.当今无辈

【释义】目前没人能比得上。辈,比。

【出处】《三国志·吴志·张温传》:“[孙权]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

233.得不补失

【释义】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同“得不偿失”。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234.得失相半

【释义】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235.迭矩重规

【释义】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出处】《三国志·蜀书·郄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236.叠矩重规

【释义】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出处】《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23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释义】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38.斗量车载

【释义】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239.短兵接战

【释义】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240.石城汤池

【释义】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出处】《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241.恩威并用

【释义】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242.防芽遏萌

【释义】错误或恶事在未显露时,即加以阻止、防范。

【出处】《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吴主五子传·孙奋传》:“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芽遏萌,虑于千载。”

243.飞砂转石

【释义】形容风势狂暴。同“飞沙走石”。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胤传》:“风则折木,飞砂转石。”

244.丰功懿德

【释义】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同“丰功茂德”。

【出处】《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呼鲜卑,侵扰北方”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自先帝初兴,爱暨陛下,荣渊累叶,丰功懿德,策名褒扬,辩著廊庙,胜衣举履,诵咏明文,以为口实。”

245.丰屋之祸

【释义】指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同“丰屋之戒”。

【出处】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246.风激电飞

【释义】形容势猛。

【出处】《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247.改曲易调

【释义】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出处】《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248.改弦易张

【释义】犹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知己乎?”

249.甘冒虎口

【释义】指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250.负阻不宾

【释义】犹言负固不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251.感恩怀德

【释义】感激别人的恩德。

【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252.高才远识

【释义】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出处】《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253.根据槃互

【释义】指把持据守,互相勾结。

【出处】《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槃互,纵恣日甚。”

254.公规密谏

【释义】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出处】《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255.贵极人臣

【释义】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林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

256.撼天震地

【释义】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257.户枢不朽

【释义】户枢:门的转轴;朽:腐烂,败坏。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出处】《三国志·吴普传》:“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户枢不朽是也。”

258.回筹转策

【释义】运筹决策。

【出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恪之才捷,皆此类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诸葛恪别传》:“[孙权]又问:‘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阶蹑履,臣不如胤,回筹转策,胤不如臣。’”

259.货赂公行

【释义】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

260.祸生肘腋

【释义】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261.行师动众

【释义】谓指挥大军作战。

【出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癸丑,葬高平陵”裴松之注引晋·王沈《魏书》:“即位之后,褒礼大臣,料简功能,真伪不得相贸,务绝浮华谮毁之端,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262.吉凶祸福

【释义】吉祥、不幸、灾祸、幸福。

【出处】《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

263.计穷虑极

【释义】指计虑穷尽。

【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264.兼程并进

【释义】兼:两倍的;并:合并。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出处】《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265.煎水作冰

【释义】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处】《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266.金城石室

【释义】比喻险固的城池。

【出处】《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267.竭尽心力

【释义】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268.进退狼狈

【释义】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269.惊肉生髀

【释义】惊叹久处安逸,不能有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270.进可替否

【释义】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271.枯木生花

【释义】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272.枯树开花

【释义】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获奇迹出现。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273.枯树生华

【释义】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274.狼顾虎视

【释义】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275.雷霆之怒

【释义】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76.临危不顾

【释义】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

277.令人切齿

【释义】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278.率由旧则

【释义】率:遵循;旧则:老法规。完全依循旧规办事。同“率由旧章”。

【出处】《三国志·魏书·任城陈萧王传》:“万邦既化,率由旧则。”

279.迷而不反

【释义】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280.迷而知反

【释义】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281.民殷国富

【释义】殷:殷实,富足;阜:丰富。国家人民殷实富裕。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282.万全之计

【释义】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

【出处】《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283.无须之祸

【释义】指无辜受累而遭祸。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284.披露腹心

【释义】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285.攀龙附骥

【释义】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286.剖蚌求珠

【释义】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287.轻才好施

【释义】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出处】《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288.七纵七禽

【释义】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亦作“七纵七擒”。

【出处】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289.亲临其境

【释义】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290.青蝇之吊

【释义】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出处】《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291.去邪归正

【释义】指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出处】《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292.身历其境

【释义】历:经历;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293.身无完肤

【释义】①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294.深根固本

【释义】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动摇。同“深根固柢”。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295.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96.市不二价

【释义】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297.事生肘腋

【释义】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出处】《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298事无巨细

【释义】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299.势如水火

【释义】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300.释生取义

【释义】犹言舍生取义。

【出处】《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褘,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301.受制于人

【释义】制:控制。被别人控制。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02.司马昭之心

【释义】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303.所向无前

【释义】所向:指军队所指向的地方。军队所指向的地方,没有阻挡。

【出处】《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304.天震地骇

【释义】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305.同心一意

【释义】指心志一致。

【出处】《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306.望风希指

【释义】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307.洗脚上船

【释义】指居于水滨,舟行极便。

【出处】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308.喜怒不形于色

【释义】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309.雅量高致

【释义】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310.言笑自若

【释义】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311.晏然自若

【释义】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312.一夫之勇

【释义】犹言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

【出处】《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313.一举两全

【释义】指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出处】《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314.一苇可航

【释义】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315.一坐尽惊

【释义】指满座皆惊服。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316.以人择官

【释义】根据人的才能选授适当的官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317.忧公忘私

【释义】关心公益,不顾私利。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318.有勇有谋

【释义】勇:勇气;谋:计谋。既有胆量又有计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

319.渊清玉絜

【释义】如渊之清,如玉之洁。比喻人品高尚。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矫传》:“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

320.原始见终

【释义】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321.运筹演谋

【释义】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

322.赃污狼藉

【释义】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323.遭遇际会

【释义】犹言逢遇时机。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324.针芥相投

【释义】磁石引针,琥珀拾芥。指相互投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325.甄奇录异

【释义】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326.政令不一

【释义】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327.枝附叶连

【释义】比喻上下关系紧密。同“枝附叶著”。

【出处】《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姜维]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

328.直言正色

【释义】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出处】《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329.指鹿作马

【释义】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出处】《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330.陟罚臧否

【释义】赏罚褒贬。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31.掷鼠忌器

【释义】犹言投鼠忌器。

【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332.智均力敌

【释义】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出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假使权亲与蜀贼相持,搏战旷日,智均力敌,兵不速决,当须军兴以成其势者,然后宜选持重之将,承寇贼之要,相时而后动,择地而后行,一举更无余事。”

333.舟水之喻

【释义】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334.卓荦超伦

【释义】卓荦:超绝。伦:类。才能突出,超出一般人。

【出处】《文选·孔融·荐弥衡表》:“叔质贞亮,英才卓跞。”《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夫欲救危抚乱,脩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四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

335.自新之路

【释义】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出处】《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336.总角之好

【释义】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337.走石飞沙

【释义】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338.哀喜交并

【释义】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名言林萃网成语谚语栏目史秀洋

相关热词搜索:三国志,成语

上一篇:出自《三国志》的338个成语(一)    下一篇:出自《宋书》的92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