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礼记》的323个成语

2020-03-06 16:15:17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1、爱民如子
【拼音】ài mín rú zǐ
【释义】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出处】《礼记·中庸》:“子,庶民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2、爱人以德
【拼音】ài rén yǐ dé
【释义】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拼音】ài zé jiā zhū xī,wù zé zhuì zhū yuān
【释义】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4、敖不可长
【拼音】ào bù kě zhǎng
【释义】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5、傲不可长
【拼音】ào bù kě zhǎng
【释义】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出处】《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6、抜格不入
【拼音】hàn gé bù rù
【释义】?绝;格坚硬;抜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抜格而不胜。”郑玄注抜坚不可入之貌。”
 
7、拔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fù wǎng
【释义】报通赴”,迅速≤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出处】《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8、跋来报往
【拼音】bá lái fù wǎng
【释义】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出处】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9、半途而废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10、报本反始
【拼音】bào běn fǎn shǐ
【释义】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出处】《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11、悖入悖出
【拼音】bèi rù bèi chū
【释义】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出处】《礼记·大学》:“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2、被发文身
【拼音】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13、比物丑类
【拼音】bǐ wù chǒu lèi
【释义】指连缀同类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礼记·学记》:“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郑玄注以事相况而为之。丑,犹比也。”
 
14、毙而后已
【拼音】bì ér hòu yǐ
【释义】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15、敝盖不弃
【拼音】bǐ gài bù qì
【释义】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
【出处】《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16、敝帷不弃
【拼音】bǐ wéi bù qì
【释义】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
【出处】《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17、筚门圭窬
【拼音】bì mén guī yú
【释义】同筚门闺窦”。柴门小户。喻指穷人的住处。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18、并行不悖
【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释义】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19、并日而食
【拼音】bìng rì ér shí
【释义】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20、博闻强记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1、博闻强识
【拼音】bó wén qiáng zhì
【释义】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2、博学多闻
【拼音】bó xué duō wén
【释义】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23、不成器
【拼音】bù chéng qì
【释义】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24、不丰不杀
【拼音】bù fēng bù shā
【释义】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出处】《礼记·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
 
25、不共戴天
【拼音】bù gòng dài tiān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出处】《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26、不苟言笑
【拼音】bù gǒu yán xiào
【释义】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出处】《礼记·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27、不刊之书
【拼音】bù kān zhī shū
【释义】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28、不可终日
【拼音】bù kě zhōng rì
【释义】终日从早到晚,一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出处】《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29、不食之地
【拼音】bù shí zhī dì
【释义】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出处】《礼记·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30、不同流俗
【拼音】bù tóng liú sú
【释义】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31、蚕绩蟹匡
【拼音】cán jì xiè kuāng
【释义】匡背壳。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出处】《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3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33、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拼音】chā yǐ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35、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拼音】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释义】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6、车在马前
【拼音】chē zài mǎ qián
【释义】大马拖车在前,马驹系在车后,这样,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比喻学习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导,就容易学会。
【出处】《礼记·学记》:“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37、晨昏定省
【拼音】chén hūn dìng xǐng
【释义】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38、称家有无
【拼音】chèn jiā yǒu wú
【释义】称适合,相符。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指办理婚、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
【出处】《礼记·檀弓上》:“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无)。’”
 
39、成己成物
【拼音】chéng jǐ chéng wù
【释义】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出处】《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40、承上起下
【拼音】chéng shàng qǐ xià
【释义】指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出处】《礼记·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孔颖达疏故,承上起下之辞。”
 
41、创巨痛深
【拼音】chuāng jù tòng shēn
【释义】创创伤;痛疼痛。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出处】《礼记·三年问》:“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42、春诵夏弦
【拼音】chūn sòng xià xián
【释义】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43、啜菽饮水
【拼音】chuò shū yǐn shuǐ
【释义】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44、达官贵人
【拼音】dá guān guì rén
【释义】达官大官。指地位高的大官和出身侯门身价显赫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45、达官显宦
【拼音】dá guān xiǎn huàn
【释义】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出处】《礼记·檀弓下》:“公子丧,诸达官之长杖。”
 
46、大法小廉
【拼音】dà fǎ xiǎo lián
【释义】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47、待字闺中
【拼音】dài zì guī zhōng
【释义】字许配;闺女子卧室。留在闺房之中,等待许嫁。旧指女子成年待聘。
【出处】《礼记·曲礼上》:“女子待嫁,笄而字。”
 
48、倒载干戈
【拼音】dào zài gān gē
【释义】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49、德本财末
【拼音】dé běn cái mò
【释义】指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50、德容言功
【拼音】dé róng yán gōng
【释义】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51、德言工容
【拼音】dé yán gōng róng
【释义】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52、德言容功
【拼音】dé yán róng gōng
【释义】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出处】《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53、登高自卑
【拼音】dēng gāo zì bēi
【释义】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出处】《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54、砥厉廉隅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释义】指磨练节操。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
【出处】《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孔颖达疏文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
 
55、东西南北
【拼音】dōng xī nán běi
【释义】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56、东西南北人
【拼音】dōng xi nán běi rén
【释义】指居处无定之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57、冬温夏凊
【拼音】dōng wēn xià qìng
【释义】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58、独学寡闻
【拼音】dú xué guǎ wén
【释义】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9、断发文身
【拼音】duàn fà wén shēn
【释义】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出处】《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60、断长补短
【拼音】duàn chāng bǔ duǎn
【释义】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出处】《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61、多文为富
【拼音】duō wén wéi fù
【释义】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出处】《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
 
62、二姓之好
【拼音】èr xìng zhī hǎo
【释义】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63、发扬踔厉
【拼音】fā yáng chuō lì
【释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64、发扬蹈厉
【拼音】fā yáng dǎo lì
【释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出处】《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
 
65、伐冰之家
【拼音】fá bīng zhī jiā
【释义】伐冰,凿取冰塳。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拼音】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释义】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67、反躬自省
【拼音】fǎn gōng zì xǐng
【释义】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68、反躬自问
【拼音】fǎn gōng zì wèn
【释义】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69、放之四海而皆准
【拼音】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称全国为四海”;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70、放诸四海而皆准
【拼音】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释义】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出处】《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71、匪匪翼翼
【拼音】féi féi yì yì
【释义】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出处】《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72、父慈子孝
【拼音】fù cí zǐ xiào
【释义】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73、负手之歌
【拼音】fù shǒu zhī gē
【释义】喻指临终前的咏歌。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 [下续示例]
 
74、负薪之忧
【拼音】fù xīn zhī yōu
【释义】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
【出处】《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75、改恶为善
【拼音】gǎi è wéi shàn
【释义】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出处】《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76、改柯易叶
【拼音】gǎi kē yì yè
【释义】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
【出处】《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77、高人一等
【拼音】gāo rén yī děng
【释义】比别人高出一个等级。指高过一般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78、歌于斯,哭于斯
【拼音】gē yǘ sī,kū yú sī
【释义】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79、格格不入
【拼音】gé gé bù rù
【释义】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抜格而不胜。”
 
80、格物致知
【拼音】gé wù zhì zhī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81、更难仆数
【拼音】gēng nán pú shù
【释义】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同更仆难数”。
【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82、更仆难数
【拼音】gēng pú nán shǔ
【释义】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83、孤家寡人
【拼音】gū jiā guǎ rén
【释义】古代帝王的自称◇指脱离群众,孤立无助的人。
【出处】《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84、孤陋寡闻
【拼音】gū lòu guǎ wén
【释义】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出处】《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85、姑息养奸
【拼音】gū xī yǎng jiān
【释义】姑息为求苟安,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无原则地宽容,只会助长坏人作恶。
【出处】《礼记·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86、观者如堵
【拼音】guān zhě rú dǔ
【释义】堵墙壁。观看的人象一堵墙一样。形容观看人数众多。
【出处】《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87、归正守丘
【拼音】guī zhèng shǒu qiū
【释义】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88、归正首丘
【拼音】guī zhèng shǒu qiū
【释义】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89、圭角不露
【拼音】guī jiǎo bù lù
【释义】圭角圭之锋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锋芒。
【出处】《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90、圭璋特达
【拼音】guī zhāng tè dá
【释义】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91、珪璋特达
【拼音】guī zhāng tè dá
【释义】比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出处】《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
 
92、贵人贱己
【拼音】guì rén jiàn jǐ
【释义】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出处】《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93、国无二君
【拼音】guó wú èr jūn
【释义】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94、罕譬而喻
【拼音】hǎn pì ér yù
【释义】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95、行险徼幸
【拼音】xíng xiǎn jiǎo xìng
【释义】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出处】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96、行远升高
【拼音】xíng yuǎn shēng gāo
【释义】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出处】《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97、行远自迩
【拼音】xíng yuǎn zì ěr
【释义】自从;迩近。走远路必须要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譬)如登高必自卑。”
 
98、毫厘千里
【拼音】háo lí qiān lǐ
【释义】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99、后海先河
【拼音】hòu hǎi xiān hé
【释义】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出处】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100、厚往薄来
【拼音】hòu wǎng báo lái
【释义】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
【出处】《礼记·中庸》:“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孔颖达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101、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释义】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102、坏法乱纪
【拼音】huài fǎ luàn jì
【释义】破坏法制和纪律。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103、患难与共
【拼音】huàn nàn yǔ gòng
【释义】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礼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
 
104、晖光日新
【拼音】huī guāng rì xīn
【释义】指进德修业不懈,日日更新。
【出处】《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易·系辞上》:“日新之谓盛德。”《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05、毁方瓦合
【拼音】huǐ fāng wǎ hé
【释义】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106、昏定晨省
【拼音】hūn dìng chén xǐng
【释义】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107、箕引裘随
【拼音】jī yǐn qiú suí
【释义】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
【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08、及笄年华
【拼音】jí jī nián huá
【释义】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十五而笄;未订婚者二十而笄。指少女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笄。”
 
109、极天际地
【拼音】jí tiān jì dì
【释义】形容十分高大。
【出处】《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110、极天蟠地
【拼音】jí tiān pán dì
【释义】指充塞天地之间。
【出处】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111、疾风甚雨
【拼音】jí fēng shèn yǔ
【释义】指大风急雨。
【出处】语出《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112、疾风迅雷
【拼音】jí fēng xùn léi
【释义】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出处】《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113、计日程功
【拼音】jì rì chéng gōng
【释义】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
【出处】《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惟贤以尽达之。”
 
114、记问之学
【拼音】jì wèn zhī xué
【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出处】《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
 
115、加人一等
【拼音】jiā rén yī děng
【释义】加超过。超过别人一等。比喻学问才能超过一般人。也指争强好胜。
【出处】《礼记·檀弓上》:“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116、加膝坠渊
【拼音】jiā xī zhuì yuān
【释义】加膝抱在膝上;坠渊推下深渊。喜欢就抱在膝上,不喜欢就推到深水里。比喻用人爱憎无常。
【出处】《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117、家无二主
【拼音】jiā wú èr zhǔ
【释义】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118、讲信修睦
【拼音】jiǎng xìn xiū mù
【释义】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出处】《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19、降尊临卑
【拼音】jiàng zūn lín bēi
【释义】尊贵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与地位较低的人交往。
【出处】《礼记·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120、教学相长
【拼音】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义】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21、嗟来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22、节哀顺变
【拼音】jié āi shùn biàn
【释义】节节制;变事变。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出处】《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123、谨言慎行
【拼音】jǐn yán shèn xíng
【释义】谨、慎小心,慎重。言语行动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124、进旅退旅
【拼音】jìn lǚ tuì lǚ
【释义】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出处】《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125、进贤任能
【拼音】jìn xián rèn néng
【释义】进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126、径行直遂
【拼音】jìng xíng zhí suí
【释义】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
【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127、敬业乐群
【拼音】jìng yè yào qún
【释义】敬业违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128、敬终慎始
【拼音】jìng zhōng shèn shǐ
【释义】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出处】《礼记·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129、九年之蓄
【拼音】jiǔ nián zhī xù
【释义】蓄积聚,储藏。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出处】《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130、举国若狂
【拼音】jǔ guó ruò kuáng
【释义】举全;狂狂欢。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131、举贤任能
【拼音】jǔ xián rèn néng
【释义】举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132、举贤使能
【拼音】jǔ xián shǐ néng
【释义】举推荐,盐。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133、苛政猛于虎
【拼音】kē zhè měng yú hǔ
【释义】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34、克绍箕裘
【拼音】kè shào jī qiú
【释义】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出处】《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35、口惠而实不至
【拼音】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释义】惠恩惠。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出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136、来而不往非礼也
【拼音】lái ér bù wǎng fēi lǐ yě
【释义】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37、老有所终
【拼音】lǎo yǒu suǒ zhōng
【释义】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38、乐不可极
【拼音】lè bù kě jí
【释义】享乐不可过分。
【出处】《礼记·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139、累累如珠
【拼音】lěi lěi rú zhū
【释义】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出处】《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
 
140、离经辨志
【拼音】lí jīng biàn zhì
【释义】离指断句;经指儒家经书;辨明察;志志向。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出处】《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141、离群索居
【拼音】lí qún suǒ jū
【释义】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出处】《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142、礼尚往来
【拼音】lǐ shàng wǎng lái
【释义】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43、礼无不答
【拼音】lǐ wú bù dá
【释义】礼礼数。一方以礼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亦指不受他人之礼,必以报答。
【出处】《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
 
144、利不亏义
【拼音】lì bù kuī yì
【释义】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出处】《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145、廉而不刿
【拼音】lián ér bù guì
【释义】廉廉洁;刿割伤,刺伤。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别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
 
146、良弓无改
【拼音】liáng gōng wú gǎi
【释义】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147、量才录用
【拼音】liàng cái lù yòng
【释义】量估量。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
【出处】《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宋·苏轼《上神守皇帝万言书》:“凡所擘画利害,不问何人,小则随事酬劳,大则量才录用。”
 
148、量入为出
【拼音】liàng rù wéi chū
【释义】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出处】《礼记·王制》:“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149、临财不苟
【拼音】lín cái bù gǒu
【释义】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150、临难苟免
【拼音】lín nàn gǒu miǎn
【释义】遇到危难时苟且偷生。
【出处】《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151、临文不讳
【拼音】lín wén bù huì
【释义】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出处】《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152、麟凤龟龙
【拼音】lín fèng guī lóng
【释义】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处】《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153、流言蜚语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释义】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出处】《礼记·儒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
 
154、轮焉奂焉
【拼音】lún yān huàn yān
【释义】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155、旅进旅退
【拼音】lǚ jìn lǚ tuì
【释义】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出处】《礼记·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国语·越语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
 
156、略无忌惮
【拼音】lüè wú jì dàn
【释义】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出处】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而无惮也。”《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157、没世难忘
【拼音】mò shì nán wàng
【释义】没世死。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礼记·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58、美轮美奂
【拼音】měi lún měi huàn
【释义】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处】《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159、蒙袂辑屦
【拼音】méng mèi jí jù
【释义】袂袖子;辑拖着不使脱落;屦鞋。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出处】《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160、面有菜色
【拼音】miàn yǒu cài sè
【释义】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
【出处】《礼记·王制》:“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荀子·富国》:“故禹十年水,汤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
 
161、明辨是非
【拼音】míng biàn shì fēi
【释义】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出处】《礼记·中庸》:“慎思之,明辩之,驾行之。”
 
162、难更仆数
【拼音】nán gēng pú shǔ
【释义】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出处】《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163、难乎为继
【拼音】nán hū wéi jì
【释义】难于继续下去。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164、难以为继
【拼音】nán yǐ wéi jì
【释义】难于继续下去。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165、能者为师
【拼音】néng zhě wéi shī
【释义】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166、拟非其伦
【拼音】nǐ fēi qí lún
【释义】指比拟不当。
【出处】语本《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167、年谷不登
【拼音】nián gǔ bù dēng
【释义】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处】《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168、旁门外道
【拼音】páng mén wài dào
【释义】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学术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
【出处】《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169、蓬户瓮牖
【拼音】péng hù wèng yǒu
【释义】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做窗。指贫苦的人家。
【出处】《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170、蓬门筚户
【拼音】péng mén bì hù
【释义】形容穷苦人家所住的简陋的房屋。
【出处】《礼记·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
 
171、披发文身
【拼音】pī fà wén shēn
【释义】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172、七情六欲
【拼音】qī qíng liù yù
【释义】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出处】《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173、齐家治国
【拼音】qí jiā zhì guó
【释义】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174、气贯长虹
【拼音】qì guàn cháng hóng
【释义】贯贯穿。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出处】《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
 
175、倾耳而听
【拼音】qīng ěr ér tīng
【释义】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176、穷原竟委
【拼音】qióng yuán jìng wěi
【释义】比喻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177、穷源竟委
【拼音】qióng yuán jìng wěi
【释义】穷、竟彻底推求;源水流的源头;委水的下流。比喻彻底搞清楚事情的始末。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178、全受全归
【拼音】quán shòu quán guī
【释义】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出处】《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179、拳拳服膺
【拼音】quán quán fú yīng
【释义】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记心中。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出处】《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180、人存政举
【拼音】rén cún zhèng jǔ
【释义】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出处】《礼记·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81、人浮于事
【拼音】rén fú yú shì
【释义】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82、人亡政息
【拼音】rén wáng zhèng xī
【释义】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出处】《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183、人一己百
【拼音】rén yī jǐ bǎi
【释义】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84、仁至义尽
【拼音】rén zhì yì jìn
【释义】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185、日省月试
【拼音】rì xǐng yuè shì
【释义】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出处】《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186、日新月异
【拼音】rì xīn yuè yì
【释义】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87、如见肺肝
【拼音】rú jiàn fèi gān
【释义】就象看透肺肝一样。比喻心里想些什么,人们看得清清楚楚(含贬义)。
【出处】《礼记·大学》:“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188、茹毛饮血
【拼音】rú máo yǐn xuè
【释义】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189、入国问俗
【拼音】rù guó wèn sú
【释义】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90、入竟问禁
【拼音】rù jìng wèn jìn
【释义】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以免触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竟而问禁者……竟,界首也。禁谓国中政教所忌。凡至竟界,当先访问主国何所禁也。”
 
191、入境问禁
【拼音】rù jìng wèn jìn
【释义】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92、入境问俗
【拼音】rù jìng wèn sú
【释义】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93、入门问讳
【拼音】rù mén wèn huì
【释义】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194、润屋润身
【拼音】rùn wū rùn shēn
【释义】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195、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释义】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196、桑弧蓬矢
【拼音】sāng hú péng shǐ
【释义】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出处】《礼记·内则》:“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197、桑间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释义】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淫风◇也指男女幽会。
【出处】《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
 
198、丧明之痛
【拼音】sàng míng zhī tòng
【释义】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199、山颓木坏
【拼音】shān tuí mù huài
【释义】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200、善颂善祷
【拼音】shàn sòng shàn dǎo
【释义】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
【出处】《礼记·檀弓下》:“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201、上援下推
【拼音】shàng yuán xià tuī
【释义】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出处】《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
 
202、设身处地
【拼音】shè shēn chǔ dì
【释义】设设想。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出处】《礼记·中庸》:“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203、身体力行
【拼音】shēn tǐ lì xíng
【释义】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204、慎始敬终
【拼音】shèn shǐ jìng zhōng
【释义】敬慎。自始自终都谨慎。
【出处】《礼记·表记》:“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汉·贾谊《新书·胎教》:“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君子慎始。’春秋之元,诗之关雎,礼之冠婚,易之乾坤,皆慎始敬终云尔。”
 
205、生财有道
【拼音】shēng cái yǒu dào
【释义】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6、生财之道
【拼音】shēng cái zhī dào
【释义】发财的门路。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7、生众食寡
【拼音】shēng zhòng shí guǎ
【释义】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出处】《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208、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拼音】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释义】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209、师出无名
【拼音】shī chū wú míng
【释义】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出处】《礼记·檀弓下》:“君王计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师与有无名乎?”《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210、师出有名
【拼音】shī chū yǒu míng
【释义】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出处】《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211、师道尊严
【拼音】shī dào zūn yán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12、师严道尊
【拼音】shī yán dào zūn
【释义】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213、诗礼之家
【拼音】shī lǐ zhī jiā
【释义】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214、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拼音】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释义】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出处】《礼记·大学》:“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15、十手争指
【拼音】shí shǒu zhēng zhǐ
【释义】指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
【出处】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216、士可杀不可辱
【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释义】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处】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217、世掌丝纶
【拼音】shì zhǎng sī lún
【释义】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
【出处】《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218、事预则立
【拼音】shì yù zé lì
【释义】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19、视而不见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20、手泽之遗
【拼音】shǒu zé zhī yí
【释义】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出处】《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221、首丘之情
【拼音】shǒu qiū zhī qíng
【释义】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222、书同文,车同轨
【拼音】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
【释义】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223、菽水承欢
【拼音】shū shuǐ chéng huān
【释义】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224、属辞比事 
【拼音】zhǔ cí bǐ shì
【释义】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泛称作文纪事。
【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225、霜露之感
【拼音】shuāng lù zhī gǎn
【释义】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226、霜露之思
【拼音】shuāng lù zhī sī
【释义】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227、顺手牵羊
【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释义】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出处】《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
 
228、四郊多垒
【拼音】sì jiāo duō lěi
【释义】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出处】《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229、肆无忌惮
【拼音】sì wú jì dàn
【释义】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出处】《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30、泰山梁木
【拼音】tài shān liáng mù
【释义】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231、泰山其颓
【拼音】tài shān qí tuí
【释义】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232、桃之夭夭
【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
【释义】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233、特立独行
【拼音】tè lì dú xíng
【释义】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234、天覆地载
【拼音】tiān fù dì zǎi
【释义】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
【出处】《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管子·心术下》:“是故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
 
235、天无二日
【拼音】tiān wú èr rì
【释义】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出处】《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236、天下为公
【拼音】tiān xià wéi gōng
【释义】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37、天下为家
【拼音】tiān xià wéi jiā
【释义】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出处】《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238、天下一家
【拼音】tiān xià yī jiā
【释义】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出处】《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
 
239、听而不闻
【拼音】tīng ér bú wén
【释义】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40、同文共轨
【拼音】tóng wén gòng guǐ
【释义】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241、同文共轨
【拼音】tóng wén gòng guǐ
【释义】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242、亡国大夫
【拼音】wáng guó dà fū
【释义】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
【出处】《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243、亡国之音
【拼音】wáng guó zhī yīn
【释义】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44、枉矢哨壶
【拼音】wǎng shǐ qiào hú
【释义】枉曲;矢箭;哨不正;壶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弯的箭,歪的壶。比喻不精致的器物,为主人自谦之辞。
【出处】《礼记·投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
 
245、为裘为箕
【拼音】wéi qiú wéi jī
【释义】用以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
【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46、温凊定省
【拼音】wēn qǐng dìng shěng
【释义】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出处】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247、温柔敦厚
【拼音】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处】《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248、温润而泽
【拼音】wēn rùn ér zé
【释义】比喻人的态度、言语温和柔顺。
【出处】《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2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拼音】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50、文治武功
【拼音】wén zhì wǔ gōng
【释义】比喻政治与军事。
【出处】《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治,去民之灾,比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251、问安视膳
【拼音】wèn ān shì shàn
【释义】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252、我行我素
【拼音】wǒ xíng wǒ sù
【释义】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253、无如之何
【拼音】wú rú zhī hé
【释义】没有任何办法。
【出处】《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254、无私之光
【拼音】wú sī zhī guāng
【释义】比喻帝王的德泽。
【出处】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255、无所不用其极
【拼音】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
【释义】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出处】《礼记·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256、无征不信
【拼音】wú zhēng bù xìn
【释义】征证据,验证。没有证据的话或事不可信。
【出处】《礼记·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257、五味俱全
【拼音】wǔ wèi jù quán
【释义】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出处】《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258、析言破律
【拼音】xī yán pò lǜ
【释义】指巧说诡辨,曲解律令。
【出处】《礼记·王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
 
259、席上之珍
【拼音】xí shàng zhī zhēn
【释义】筵席上的珍品。比喻至美的义理或人才。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60、席珍待聘
【拼音】xí zhēn dài pìn
【释义】席铺陈;聘请人任职。铺陈珍品,待人选用。旧指有才能的人等待受聘用。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261、喜怒哀乐
【拼音】xǐ nù āi lè
【释义】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出处】《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62、细枝末节
【拼音】xì zhī mò jié
【释义】末节小事情,小节。细小的树枝,策末的环节。比喻事情或问题的细小而无关紧要的部分。
【出处】《礼记·乐记》:“铺筵席,陈遵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263、瑕不掩瑜
【拼音】xiá bù yǎn yú
【释义】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掩遮盖;瑜美玉的光泽,比喻优点。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出处】《礼记·聘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264、下车伊始
【拼音】xià chē yī shǐ
【释义】伊文言助词;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出处】《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265、下气怡色
【拼音】xià qì yí sè
【释义】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出处】《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266、下气怡声
【拼音】xià qì yí shēng
【释义】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出处】《礼记·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267、先河后海
【拼音】xiān hé hòu hǎi
【释义】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出处】《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268、先人后己
【拼音】xiān rén hòu jǐ
【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269、先圣先师
【拼音】xiān shèng xiān shī
【释义】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270、先意承旨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ǐ
【释义】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出处】《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271、先意承志
【拼音】xiān yì chéng zhì
【释义】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272、小廉大法
【拼音】xiǎo lián dà fǎ
【释义】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273、蟹匡蝉緌
【拼音】xiè kuāng chán ruí
【释义】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出处】《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274、心不在焉
【拼音】xīn bù zài yān
【释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75、心广体胖
【拼音】xīn guǎng tǐ pán
【释义】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76、心宽体胖
【拼音】xīn kuān tǐ pán
【释义】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77、修齐治平
【拼音】xiū qí zhì píng
【释义】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278、选贤举能
【拼音】xuǎn xián jǔ néng
【释义】盐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279、选贤与能
【拼音】xuǎn xián yǔ néng
【释义】盐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2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拼音】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 ,jiāo
【释义】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81、言扬行举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释义】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282、掩骼埋胔
【拼音】yǎn gé mái zì
【释义】指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为古代的恤民之政。
【出处】《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掩骼埋胔。”郑玄注骨枯曰骼,肉腐曰胔。”
 
283、夜不闭户
【拼音】yè bù bì hù
【释义】户门。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出处】《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84、一唱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转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285、一朝之患
【拼音】yī zhāo zhī huàn
【释义】突然发生的祸患。
【出处】《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286、一成不变
【拼音】yī chéng bù biàn
【释义】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287、一毫千里
【拼音】yī háo qiān lǐ
【释义】指差错虽微,造成的桅甚大。
【出处】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288、一手一足
【拼音】yī shǒu yī zú
【释义】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出处】《礼记·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289、一元大武
【拼音】yī yuán dà wǔ
【释义】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出处】《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290、一张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chí
【释义】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291、壹倡三叹
【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释义】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292、怡声下气
【拼音】yí shēng xià qì
【释义】怡声声音和悦;下气态度恭顺。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出处】《礼记·内则》:“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293、以意为之
【拼音】yǐ yì wéi zhī
【释义】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礼记·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294、儗非其伦
【拼音】nǐ fēi qí lún
【释义】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儗,古通拟”,比拟。
【出处】语本《礼记·曲礼下》:“儗人必于其伦。”
 
295、饮食男女
【拼音】yǐn shí nán nǚ
【释义】泛指人的本性。
【出处】《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296、饮水啜菽
【拼音】yǐn shuǐ chuò shū
【释义】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297、饮血茹毛
【拼音】yǐn xuè rú máo
【释义】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298、隐恶扬善
【拼音】yǐn è yáng shàn
【释义】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出处】《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299、芸芸众生 
【拼音】yún yún zhòng shēng
【释义】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
【出处】《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300、在官言官 
【拼音】zài guān yán guān
【释义】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出处】《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301、澡身浴德 
【拼音】zǎo shēn yù dé
【释义】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
【出处】《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302、长幼尊卑
【拼音】zhǎng yòu zūn bēi
【释义】指辈分大小,地位高低。
【出处】《礼记·乐记》:“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303、哲人其萎 
【拼音】zhé rén qí wěi
【释义】指贤人病逝。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304、正心诚意 
【拼音】zhèng xīn chéng yì
【释义】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305、郑卫之音 
【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306、执两用中 
【拼音】zhí liǎng yòng zhōng
【释义】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出处】《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307、直情径行 
【拼音】zhí qíng jìng xíng
【释义】径直;行从事。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处】《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308、止于至善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释义】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09、至圣先师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释义】至最。旧时特指孔子。
【出处】《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310、至死不变 
【拼音】zhì sǐ bù biàn
【释义】纛到。到死不改变(现常用在坏的方面)。
【出处】《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311、至死不渝 
【拼音】zhì sǐ bù yú
【释义】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312、中道而废 
【拼音】zhōng dào ér fèi
【释义】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313、中立不倚 
【拼音】zhōng lì bù yǐ
【释义】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314、周规折矩 
【拼音】zhōu guī zhé jǔ
【释义】本指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
【出处】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315、粥粥无能 
【拼音】zhōu zhōu wú néng
【释义】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形容谦卑、柔弱而没有能力。
【出处】《礼记·儒行》:“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316、朱干玉戚 
【拼音】zhū gān yù qī
【释义】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也作为仪仗之用。
【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317、朱弦三叹 
【拼音】zhū xián sān tàn
【释义】指称音乐的美妙。
【出处】《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318、主敬存诚 
【拼音】zhǔ jìng cún chéng
【释义】指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出处】语本《易·乾》:“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
 
319、自食其力 
【拼音】zì shí qí lì
【释义】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处】《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320、总角之交 
【拼音】zǒng jiǎo zhī jiāo
【释义】总角儿童发髻向上分开的结果童年。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
【出处】《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髻结之。”《晋书·何劭传》:“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
 
321、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拼音】:zǔ shù yáo shùn,xiàn zhāng wén wǔ
【释义】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出处】《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识就勉力实行。
 
322、尊卑有序
【拼音】zūn bēi yǒu xù
【释义】指守封建礼教。
【出处】《礼记·效特性》:“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
 
323、尊无二上 
【拼音】zūn wú èr shàng
【释义】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犹言国无二君。引申为至高无上。
【出处】《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人学网名言林萃栏目思可道

相关热词搜索:礼记 成语 春秋战国 儒家

上一篇:出自陈子昂诗文的29个成语    下一篇:出自《周书》的45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