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齐家之道 >

张姓起源

2016-12-02 14:44:22来源:东方网 已浏览人数:
当代张姓的人口已达到近8500万,为全国第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 7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张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张姓历代名人1741名,占总名人数的3.8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张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95%,排在第三位。张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5.34%,排在第二位;张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5.58%,排存第二位。
 

张姓是一个值得荣耀的大姓,从战国时游说六国连横事秦的张仪开始,历代张姓人才层出不穷,事功成就,出人头地。汉初辅佐刘邦得天下的大臣张良,出使西域的张骞,科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书法家张芝,异姓诸侯赵王张耳,经学家张禹;东汉五斗米道始祖张道陵,黄巾军首领张角;三国蜀国大将张飞,魏国名将张辽;十六国前凉国主张茂;西晋大臣张华,文学家张翰;南朝梁时名画家张僧繇;唐朝名相张说、张九龄,名将张巡,诗人张继、张籍,画家张萱,书法家张旭;北宋哲学家张载,诗人张耒;南宋大臣张浚;金国医学家张子和;元朝诗人张翥;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文学家张溥,医学家张景岳,书画家张瑞图,横扫中原、西北、四川的大西国主张献忠;清朝的“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洋务派名臣张之洞,北洋军阀张勋、张作霖,著名姓氏学者张澍;近代国民党元老张群,民主革命家张澜,实业家张謇,教育家张伯苓,画家张大千,抗日名将张自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张云逸,法学家张友渔,著名内科医学家张孝骜,动物学家张致一,植物学家张肇骞。
 

张姓血型
 

张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3.1%,A型占28.7%,B型占29.2%,AB型占9%。

郡望: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安定郡,敦煌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键为郡,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郡,高平郡,上谷郡,南阳郡
 

总堂号:清河堂

分堂号:百忍堂,金鉴堂,孝友堂,亲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岳堂,敬谊堂,源流堂,一本堂,二铭堂,九如堂,九居堂,九裔堂,三立堂,三知堂,三治堂,三箧堂,于斯堂,大本堂,大忍堂,五眼井张祠,中和堂,文星祠,文星堂,文德堂,世恩堂,世德堂,本立堂,四益堂,永思堂,永庆堂,芝泉堂,存著堂,存善堂,光裕堂,曲江堂,亦政堂,守经堂,聿修堂,孝思堂,志合堂,芹馀堂,两铭堂,序源堂,祀先堂,青湖堂,东聚堂,忠文堂,忠孝堂,尚义堂,尚德堂,味芹堂,明伦堂,明义堂,垂裕堂,和德堂,金陵堂,念德堂,建本堂,草圣堂,持纪堂,思存堂,思孝堂,思则堂,追远堂,衍庆堂,叙伦堂,峻德堂,凌云堂,务本堂,培本堂,萃敬堂,崇本堂,崇德堂,惇本堂,焕文堂,清河堂,张在公祠,绍忍堂,报本堂,万石堂,敬宗堂,敬睦堂,敬爱堂,敬翠堂,棣萼堂,顺德堂,集成堂,复古堂,诒谋堂,敦九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尊经堂,尊礼堂,道生堂,裕裔堂,睦族堂,爱敬堂,诚心堂,雍睦堂,义芬堂,源远堂,福人堂,嘉顺堂,嘉会堂,寿康堂,聚星堂,鸣珂堂,种德堂,毓秀堂,横渠堂,乐育堂,德成堂,德徵堂,馀庆堂,庆馀祠,燕诒堂,燕翼堂,树德堂,积庆祠,积庆堂,笃亲堂,亲睦堂,凝远堂,济美堂,彝伦堂,怀义堂,怀德堂,宝鉴堂,继忍堂,铁耕堂(共136个)
 

馆藏堂号:孝友堂,敦睦堂,中和堂,世德堂,光裕堂,孝思堂,叙伦堂,务本堂,崇本堂,崇德堂,报本堂,敦本堂,敦伦堂,爱敬堂,源远堂,聚星堂,馀庆堂,树德堂,积庆堂
 

谱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香港,台湾
 

可查家谱总数:2597种
 

可查名人家谱:张九成,张九皋,张九龄,张之洞,张元济,张方量,张玉书,张邦俊,张旭,张冲,张巡,张均,张志和,张尚煊,张治中,张承宗,张春林,张泰开,张栻,张倬毅,张浚,张浚,张家玉,张翀,张理卿,张捷,张国卿,张淮南,张渌,张朝禄,张朝璘,张鼎廷,张汤,张发奎,张载,张义姑,张福祯,张荣跃,张璁,张挚,张论,张润才,张学良,张学思,张骞,张继
 

堂号典故:

清河堂:张姓得姓始祖张挥,字玉爵,号天禄,为黄帝之子或孙,“观弧制矢,赐姓张氏”,或“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或“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挥居于尹城国之清阳,清阳者,清河之南也,汉属清河郡、清河国。后世张氏谱书有以尹城为郡望者,然多以清河为郡望,谱书常标以“清河堂”字样,以示永记先祖之地。清河为极古老之河,战国时为齐、赵两国之界。《水经注》载其源在河南北部,流至今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隋以后东光以下被导浚为永济渠(京杭大运河之一部),东北以上则渐废。今清河县已无清河。
 

报本堂:广东省普宁市泥沟乡,是粤东地区一古老村落,置寨至今七百余春秋。乡中有多姓集聚,现以张姓人口最为繁茂。泥沟乡张氏先祖,张翠峰公,原居于福建道兴化府(莆田县)大菜园村,因避战乱,于元世祖至元22年(1285年),同携兄弟七人及妹翠娥来到潮州府,另创基业。以张翠峰公为第一世,自以第四世为开始,辈序诗为:继子乙大衍天清,腾光上国鸣珂声。伯仲怡和咸济美,夔龙勋业动虞延。张氏宗祠张氏宗祠俗称老祠,位于老寨南门侧,建于明嘉靖庚辰年(1520年),距年近五百年,坐北朝南,格局严紧,材料简朴,讲求坚固。雍正三年(1725年)张祖之玄孙御前特等侍卫张灿恭立匾额“报本堂”。张氏宗祠设置龛几,奉祀翠峰公祖考妣及二世祖凤梧、凤雏、凤居之公考妣神位。
 

百忍堂:系唐高宗泰山封禅(665年)经濮阳过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时,登门拜访张公艺(张良26代孙,生于577至676年,时八十八岁,前李世民在公艺门前小河马失前蹄遇难,公艺救至家中疗伤,世民未告真情。贞观九年(635)世民亲书“义和广堂”金匾,差人送给公艺。)。据《资治通鉴》载:“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幸其宅,部所以能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其内容为: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外人欺,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上善之,赐以缣帛。”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封公艺为醉乡侯,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故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尔后族人便以“百忍”为族徽。
 

附:瑶里风景区华德民老总说他祖籍潜山,或在咸丰,或在同治,他的祖先南渡长江,移居于此。
 

和他恰恰相反,我们的祖先,元末明初,是从一个叫“瓦屑坝”的地方,走鄱阳湖入长江,最后移民到安庆的。瓦屑坝往前,家谱缺失记载。也就是说,当时的饶州府,或鄱阳(现波阳,府治),或馀干,或乐平,或浮梁(元浮梁州,洪武初降为县。今景德镇),或德兴,或安仁,或万年,都有可能是我们祖先的栖居地。

因此我说,对于安庆人,瑶里之行,更大程度上,是寻根之旅。

张氏宗祠本不在旅游行程中,因为我这句话,华总特意吩咐导游做了安排。

张氏宗祠在梅岭村。
 

传说朱元璋兵陈友谅于鄱阳湖,取道赣北逃离,在梅岭短暂休整时,曾得到百姓照顾。张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元末焚于战火,后明太祖朱元璋恩准超标重建,所以张氏宗祠有“江南第一祠”之誉。

对于我和夫人,同行中其他张姓者,迈进张氏宗祠的心情,有敬畏,有虔诚,更有回老家和温暖和亲切。

不敢断定张氏宗祠就是我们这一支张姓“瓦屑坝”往上的前枝,至少我们的“张”,与张氏宗祠的“张”,是江西饶州府的“张”。再往上溯800年,肯定是同属一脉。
 

明嘉靖《张氏统宗世谱》(张宪、张阳辉主修)中,汉留侯张良为一世祖,上溯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张挥,下迄明中叶播迁各地之衍派117支。其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南直隶。其中江西44支,南直隶52支。而江西又集中于饶州府,计有43支;南直隶又集中于徽州府,计有40支。安庆张姓移民,源于饶州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张氏宗祠三堂两天井,占地1999平方米。中进为崇本堂,上悬有“中军司马”、“御史中丞”、“广州刺史”等金匾,可见明之前,张姓在当地就是名门望族。
 

可惜无法翻阅家谱,不清楚上面有没有相关移民的记录。

环张氏宗祠而生的巨大樟树,号称千年。抬眼看,高不见顶,最粗的一棵,要6人方能相抱。“樟”、“张”同音,这是不是也在暗喻张姓家族的风光与壮大?
 

张氏宗祠面对火焰山,水克火,因而环祠修有月形水塘。白墙高耸,黛瓦相缀,绿荫拥掩,青水映衬,气势恢宏的张氏宗祠,反过来更显现出一种淡定,一种博大。

瑶里之行,寻根之行。在张氏宗祠,我们得到了满足。


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起源 张姓

上一篇:张氏家训《百忍歌》    下一篇:王应麟: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