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方国考古 >

宿白:石窟寺考古学简介

2018-04-23 16:49:14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它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但它研究的对象不同于历史学,历史学主要是研究文献,而考古学则是研究遗迹和遗物的,特别是研究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遗迹和迹物。

  (作者:宿白,著名考古学家、北大教授,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

  一、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它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但它研究的对象不同于历史学,历史学主要是研究文献,而考古学则是研究遗迹和遗物的,特别是研究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遗迹和迹物。历史学与考古学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因此研究方法也不一样。历史学通过研究文献、史料,得出结论;而考古学弄清楚遗迹遗物,是有它另外一种办法的。
 
  考古学的方法:搞历史的基础之一是年代学问题。年代不清,史料便无法引用,考古学也不例外,考古学的年代研究即是所谓的层位学(或叫地层学)。
 
  古代的遗迹遗物在一般情况下是顺着年代顺序被埋于地下的,层次越深,时代越早,层次越浅,时代越晚,这种因时代不同而有层次之分的地层,考古学上名为文化层。文化层越多,说明人类在此居住的时间较长。文化层很厚,而层次不多,说明年代并不长。例如有个三层文化层的遗迹、遗物(如下图)我们经过清理发掘,发现第一层有唐代花砖,第二层有北魏瓦当,第三层有汉代陶罐和五铢钱,便能确定第一层为唐代文化层,第二层为北魏,第三层为汉代。考古学的年代学就是这样得出的。所以考古学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层次分清。

  不过,层次堆积有时是很复杂的,同时,唐层可能突破魏层甚至汉层,要区别得准确,还得有工作经验,如用泥土的颜色来区别等等。
 
  在发掘方法上,可先挖掘一条沟,然后根据所显示的情况进行大面积的揭露。首先挖掘第一文化层,把它所包含的遗迹、遗物用绘图、照象、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后将这一层清出,再进行第二层的发掘,余类推。
 
  清理发掘工作完成后的第二步工作是进行类型学的研究。各个时代的连续居住都有其延续性,而类型学就是要找出不同时代遗物、遗迹的延续关系的。譬如魏代遗物中的房子是在汉代基础上承袭发展起来的,而唐代的房屋形式则是在魏代基础上承袭与发展的。其他如器皿、陶罐都是如此。但应注意,只能同类相比,不同类是不能相比的,这种对比是类型学的一部分。
 
  类型学的另一部分是组合问题。如在唐代遗迹中发现房子有两种类型,虽同是长方形,但内涵不一,有的中心有一方坛,有的没有,却另有竖墙,甚至还有坑,有的房屋有陶罐,有的却没有,如果偶然遇到一、二次只好作罢,若是三番五次地出现,便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房子有陶罐,那样的房子就没有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同层、同类的遗物中分类型,这就属于遗物、遗迹的组合问题。
 
 
  考古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即如上述。石窟寺考古学就是把考古学的方法应用于石窟寺。
 
  二、石窟寺考古学是佛教考古学的一部分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中世纪阶段,宗教生活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谈中世纪历史就不能不谈中世纪的宗教生活。讲考古学也一样,中世纪考古学也不能不作宗教考古。中国中世纪(指封建社会时期)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如唐代长安分设若干坊,每个坊设一寺院,负责对这一坊老百姓的思想统治,因此,往往寺院在坊里被建筑在居高临下的地形上。封建统治者就是这样与宗教结合来统治人民的。所以研究中世纪历史,若不了解中世纪的宗教是不行的。
 
  研究中国中世纪的宗教,从历史学来说是从文献中加以研究;而考古学则是从宗教的遗迹、遗物来研究的。
 
  要研究敦煌中世纪的历史,必须搞清楚敦煌中世纪的遗迹、遗物。敦煌虽非全国文化中心,但它与两京地区是息息相关的,而两京地区代表中国中世纪文化,敦煌佛教遗迹遗物研究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石窟寺是佛教遗物中的大宗,保存较好、较多、较系统,故在佛教考古学中占重要地位。佛教考古学除研究石窟寺以外,更主要的是研究寺院遗迹,此地亦有其条件,只是未发掘罢了。据文献记载,敦煌原有许多寺,这些寺在哪里都还是问号,弄清这些,应作为研究所将来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综上所述,石窟寺考古学与佛教考古学并不能划等号,石窟寺考古学只是佛教考古学的一部分。
 
  三、石窟寺考古学如何进行
 
  1、收集文字资料、观察石窟现象。我们进行石窟寺考古,首先得搜集文献记载,继而观察石窟现象,为以后进行记录工作准备条件。在现察现象时,必然遇到许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有待下一步的深入研究,若没有问题而进行工作,这种工作很难深入。
 
  2、进行必要的清理,做好各种记录工作。必须的清理指窟内、外清理,尽可能使其恢复原状。清理后便要进行三种记录:(一)文字记录:记眼睛所能见的现象;(二)实测记录:以矫正眼见之现象;(三)摄影记录;特殊的摄影(如紫外线摄影)能帮助摄出眼所不能见的东西。在进行记录时可审查观察现象所得到的印象。
 
  以上两项工作相当于考古学的层位学。
 
  3、进行类型学的研究。只有在做好各种记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类型字的研究,否则是空的。这里让要补充一下实测记录问题:实测必须搞清底层平面、壁墙平面,如莫高窟275窟至少需要有以下两个平面图(如图1、图2),有中心柱的至少需要三个平面(加图3)。剖面得根据需要作出测量。侧面得画出东、南、西、北壁。此外还有窟顶仰视和窟外立面图。另一部分是塑象实测图:它在某种情况下这种实测图很重要。同一时代,同一题材看来很近似,原因在于当时受到同一制象规格的制约,要区别各时代的不同,只有通过实测,才有数据。
  类型学的研究方面很多,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类型学研究之一——分期问题:在做好以上工作之后,可进行类型学的研究,包括:㈠石窟的结构;㈡题材的布置;㈢造象排队(壁画与壁画、塑象与塑象);㈣花纹的变化。经过以上方面的排比,便能说明哪个洞窟与哪个洞窟相近,开始一定分得很多,之后可用考古学合层办法合起来,这样,年代和分期问题基本上能得到解决。
 
  ② 类型学研究之二——搞清石窟的种类:同一时代由于性质的不同,种类也不同,不仅形式(有无中心柱等)不同,题材与造象比例也可能不同,这就要进行类型学的研究,以分别石窟的种类。
 
  至于为何同一时代出现两种类型,则是下一步的研究问题。
 
  4、举例:
 
  以上所述方法如何具体应用于石窟寺,姑且以大同云冈为例加以说明:大同云冈可分三期,这是根据文献记载和遗迹、遗物的现象来初步拟定的。第一期昙曜五窟;第二期太和年间的洞窟;第三期北魏迁都后的洞窟。
 
  昙曜五窟最早的是19窟,接着是20、18、17、16,若细分,可分为三小期,即19;20、18、17;16。第7、8窟相当于17—16;比7、8窟晚的是9、10;以后是5、6。第1、2窟与5、6相近。再晚的是西方塔窟及其西边诸小窟龛。还有7、8、5、6等窟前面的小龛。以上洞窟可合并为三期:
 
  第一期:19、20、18、17、16、7、8。
 
  第二期:9、10、5、6、1、2。
 
  第三期:西方塔窟及其西边诸小龛窟等。
 
  第一期诸窟,不能肯定各窟的具体年代,只能说其相对年代应是和平年间到太和初年。
 
  以上结论是根据以下情况得出的:
 
  ① 石窟构造上昙曜五窟的共同特点是:椭园形平面,大象的平面占全窟的十分之八、九;窟顶是圆的,立面上有窟门,窟门上有门窗。
 
  7、8、9、10、1、2的特点是双窟,而双窟都是具有比较方正的前、后室。1、2则是塔洞。窟顶平棊天井,但不很完整。
 
  第三期一般是方形单洞,立面窟门上有两个明窗,平棊天井很完整。
 
  ② 题材布置上:昙曜五窟,窟内设大象,壁面没有很多雕刻,现存的窟龛,大部都是第二—三期刻的。题材除主要是释迦和反映释氏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佛外,只有一个洞是弥勒,释迦、多宝并坐象也很少。
 
  1、8洞题材有变化,后壁分两层,底层是释迦或释迦多宝并坐,上层是释迦、弥勒、思维。这时弥勒突出了,释迦、多宝也突出了,同时出现分段布置法,这种情况一直弥漫整个第二期。佛传、本生也流行了。
 
  第三期:晚期释迦多宝对坐象流行,释迦与弥勒并重的情况日益明显,壁画布置也更规律化。
 
  值得注意的是供养人,早期不雕供养人;第二期供养人雕于四壁之下;第三期则雕于龛下。
 
  ③ 佛象排队:第一期:佛象服饰通肩和右袒式,衣纹凸起(如图1)。第二期:流行褒衣式(或叫冕服式),衣纹变为阶梯式(如图2)。第三期:冕服衣裙褶纹很多,佛象也变瘦了。
  ④ 花纹装饰上:早期花纹多莲瓣,和日本人称为忍冬纹的一种莲叶侧视纹。中期复杂的莲叶,还杂有鸟兽、童子、动物等。晚期纹饰增多,但比较规律化,形式不如前期变化多样,自由活泼。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华夏春秋栏目责编: 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宿白 石窟寺 考古学

上一篇:宿白:敦煌两千年    下一篇:宿白:石窟寺研究的业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