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华夏春秋 > 北宋 >

辽代的绘画

2018-07-17 14:43:16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辽代的绘画艺术,是承继唐和五代,并时时受着宋代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在这种承继和影响之下,其绘画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王朝。先后东征渤海和南侵中原,后又由其子耶律德光占领燕云十六州,建立辽国。由于在统治机构中使用汉族地主豪强,又把俘掠的大批汉人安置在其统治区域,先进的中原文化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从契丹统治阶层到民间,不少人善诗词、工绘画,并且朝廷重用一些掠去的中原名画家,开展了不少绘画活动。

如辽太祖阿保机之长子耶律倍,不喜狩猎,好诗书,尤擅绘画。景宗耶律贤雅好音律,圣宗耶律隆绪通晓诗文,兴宗耶律宗真独擅丹青,常以所画鹅雁送至宋朝。其画技精妙, 宛乎逼真.辽代绘画艺术与其他各民族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相似,最早产生的是如岩画上描写的与生活上至关密切的事物,即人和禽兽的场面,因此,同样是人物画最早。中国的山水画在人物画之后而兴起成熟,时间约在六七世纪以后。辽代的山水画不仅发展较晚,似乎一直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其原因自然与生活环境有关,也和这个民族的艺术思想有关。花鸟画成熟而独立成科,中原则在唐末五代之际,正是契丹兴起时。至于文人士夫们所热衷的写意画,在契丹当时尚难以接受,既然没有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自然也不能产生新画种。

总之,辽代的绘画艺术,是承继唐和五代,并时时受着宋代中原文化的影响,但在这种承继和影响之下,其绘画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即从内容上看,以描绘本民族生活题材为多,人物居多,鞍马伴随主人而出现;从形式上看,花卉鸟兽带有浓郁的装饰味,构图多求对称,技法亦有独到之处;山水画处于未成熟阶段;作品的主题内容也不复杂,又不见有故事情节的描绘等等。

辽代的知名画家文献记录甚少,较重要的有耶律倍(李赞华)、胡虔、胡虔、萧瀜等。

辽代的主要画家及作品

(1)耶津倍(李赞华)及其作品。耶律倍(公元899- 936年),契丹人,开国之帝耶律阿保机之长子,于灭渤海国时封渤海王,父死弟继位,然不得志,屡遭怀疑排挤,渡海投唐明宗,赐姓名为李赞华。后被明宗养子李从柯遣李彦绅杀害,时年38岁。耶律倍可以说是辽代最早的知名画家,《辽史·义宗纪》说他 通阴阳,知音律,工辽、汉文章,且妙擅丹青,爱画本国人物 ,《宣和画谱》著录内府庋藏他的作品75件。宋董逌《广川书跋》、元好问《遗山诗集》、曹伯启《汉泉诗集》和宋濂《金华先生文集》对其画作《千角鹿》、《骑射》、《猎骑图》都有所记述和题咏,可惜这些有著录的作品,已渺无下落,无从获睹。

《射骑图》,绢本设色画页,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名画集真》中的一页。对幅,有主人柯九思、杨维桢题诗。画中武夫腰引持箭,立于马前。论技巧,人马刻画极见功力,一武士侧首闭一目校正箭杆,乃出猎前之准备,神情活灵活现,非一般画手所能。人马造型,有血有肉,远山近坡,氛围浓厚,北人骑射生活情状宛在观者眼前。

《人骑图》,绢本设色,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画中人物技法甚精,但有人不以为是耶律倍之作。

《射鹿图》,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所绘人马形象古拙,尤以马后两腿在奔驰中的形态与汉族画法有别。

(2)胡瓖、胡虔父子及其作品。胡瓖,契丹族画家。生卒年代失考。生活于唐末及五代初年,善画本部落的游牧骑射生活及番马骆驼。画法工整巧密, 其于穹庐部族,帐幕旗饰,弧矢鞍鞯,或随水草放牧,或在驰逐弋猎,而又胡天惨冽,沙碛平远,能曲尽塞外不毛之景趣 ,被誉为 绝代之精技。宋宣和御府收有胡瓖作品65件和胡虔44件。所画《阴山七骑图》, 后人多模拓及别为变态,然皆不及旧制。在番骑题材类画中,胡瓖则是一位艺术卓绝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画家。

胡瓖之子胡虔继其父之画风,又成一家。胡瓖作《卓歇图》,卷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藏。系画契丹贵族射猎后的休息情景。( “卓” 为立之意,故 “卓歇” 则应作立帐休息解。)画卷开始画契丹骑从紧集,或倚马而立,或坐地休息、进餐,或随音乐演奏而起舞,仆从们环列四周,有捧壶、斟酒、侍立等等,许多人物的疲惫神情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风严谨而质朴,画家用笔清劲, 画番部人物,用狼毫制笔,疏渲騣尾,紧细有力,于穹庐什物,各尽其妙 。

《回猎图》,此图画法与《卓歇图》人马造型相近,而笔法线条有轻重之分。因画上无名款,亦有人认为不宜遽定。

胡虔画法宗其父,所创作的体裁亦一步一趋,都是以契丹民族游牧生活为内容,据悉现仅存《汲水番部图》一件传世,但原件未见,真赝待考。

(3)萧瀜等人的作品。萧瀜,辽之贵族,好读书,擅长书画,仰慕唐人边鸾、裴宽等人的绘画,每有契丹使臣入宋,必托其不惜重金以购求名迹,经装裱后携归本土,以供临习、创作。他善画山水花鸟,也画游牧生活。作品皆失传。

现有《花鸟图》,上有 南院枢密使萧瀜恭画 款题,是否为萧瀜所作,尚有争议,然从画风上分析,极似明代花鸟作品。

陈及之,号竹坡,生平及生卒年月失考。现有《便桥会盟图》藏于故宫博物院。画中表现武德九年唐太宗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城外便桥会盟的历史故事。画中突厥人皆为契丹人装束,用水墨画出各种人物情状,特别是契丹族种种精彩马术表演,极为活泼传神,也是描绘少数民族情态的难得之作。

除了上述画家及其作品外,1974年,辽宁法库县叶茂台公社清理辽墓时,获得两轴古画,即《深山会棋图》和《竹雀双兔图》。

《深山会棋图》,绢本设色。画上有石峰兀立如屏,山腰处有村庄,门前二人对弈,山谷中有雅士归来,悠然闲适,山间青松繁茂,是春夏之交的幽静之景象。此画以全景式山水描写士人优游林泉的隐居生活,显然是受唐以来汉族山水画的题材的影响和引导。

《竹雀双兔图》,绢本设色。画中央青竹三竿,每竿上皆栖雀一只,姿态各不相同。两支赭色野兔相对而卧,一仰首前视,一低头吃草,不同的动态造成构图的变化。此画竹用双勾而枝叶微染,野花用青绿重彩描绘,禽兔刻画力求精微逼真,兔毛根据勾出又层层渲染。由画面求对称均衡的构图和装饰风格,可看出唐末花鸟画风格的延续,也与辽墓花鸟装饰的对称图像有些许类同处,既接受了汉族绘画影响,又带有契丹地区的特点。此两轴画的年代约在圣宗统和(公元983年)以前,即当五代末至宋初之际,对了解宋辽文化交流及辽代绘画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丹枫呦鹿图》与《秋林群鹿图》,传为五代时期契丹地区画家所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鲜艳富丽之色彩画群鹿栖息于秋林,叶丛以细笔勾勒,填以重彩,秋林黄丹相间,对比强烈而富装饰趣味,群鹿造型真实生动,或立或卧,或警觉,或闲适,颇为传神。画轴景物繁密饱满,与传统习见之卷轴章法不同,应为装饰壁之甲,可能为数幅联屏,可惜现仅有其二。

辽代墓室壁画

辽代晚期,契丹贵族墓出现了多墓室仿木结构的大型墓室,其中饰以丰富的壁画。辽墓壁画首推庆陵。庆陵位于内蒙巴林右旗的大兴安岭中,有东、中、西三陵,分别为辽圣宗耶律隆猎、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的坟墓。其中以东陵壁画最为丰富,内容有四季山水、群臣肖像及装饰纹样。四季山水根据不同季节特点,描绘花草、树木、松柏、坡石、云彩,特别是水禽、飞鸟和鹿群野兽,表现得生动有致,显示了画家对自然物的熟悉和技巧的精湛。

它们反映了契丹人游猎活动的民族特色,以及在不同季节的狩猎生活和丰收愿望。至宋以后,辽王朝已逐渐演变成封建王朝,步入全盛时代。庆陵壁画正制作于此时,应系出于汉辽两族优秀画师之手,代表了辽代壁画的较高水平。

分布于辽宁、吉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的大量辽代墓壁画,其内容和艺术上都不同程度带有民族和地区特色。主要的辽代壁画墓有内蒙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号墓,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敖汉旗康营子、白塔子及北三家辽墓,北京赵德均墓及门头沟区斋堂辽墓,山西大同卧虎湾辽墓等。漠北契丹故地早期壁画中多反映游牧生活和草原风光,中晚期墓室中更多出现了出行、宴行、仪仗、散乐及四神祥瑞等汉族传统壁画中的内容。

克什克腾旗二八地1号辽墓石棺画上的放牧图,石棺右内壁画草原放牧,在宽215厘米高170厘米的画面上,用墨色勾出马牛羊牲畜三十余头,点缀以远山树木,勾画自然而形神兼备。驱赶牲畜之放牧者,穿开襟皮短衣,登靴,带皮帽,是典型契丹人装束。牲畜群中有四匹脱缰的马,奔腾追逐之状,也妙有神气。石棺左内壁画三顶毡帐,旁边停放着三辆高轮车,有二契丹妇女以皮囊背水,她们的前面有家犬随行,寥寥数笔草原风致便生动毕现。

石棺前堵内壁的引马出猎图画一马伕牵引鬃尾扬起的骏马,亦气势非凡,由此可见契丹地区画师反映生活的卓越技巧。

哲里木盟库伦旗1号墓壁画,内容丰富,技巧精湛。在墓道、天井及门侧两壁均满绘壁画,图写墓主人生前豪奢的生活情景。墓道两侧的出行图及归来图尤有气势,其中有汉人装束的官吏,也有髡发束带的契丹侍史,民族不同,人物神情也各有特点;浩荡的车马仪仗行列,表现出契丹贵族地位的显赫。运笔勾勒劲利,技巧相当熟练。

翁牛特旗驿放营子辽墓,在八角形木椁上画马、驼车出行,原野宴饮等图像。门内左右侧各画仗剑执斧门神,穿甲胄,瞪目扬眉,腰躯壮伟。中后期辽墓多有门神画像,此墓门神形象风格质朴生动,是研究门神形象演变的重要资料。木椁上还画有双凤对鸣、海青对鸣,构图均双双对称,引颈展翅,衬以草花蜂蝶。黑线勾勒,间施以杏黄、朱红、粉红等色,质朴而活泼,色彩有鲜明的民间情趣。花鸟在辽墓壁画中颇为常见,除此墓外,在二八地辽墓、北大庙辽墓、宣化辽墓、康营子辽墓及前所述库伦1号辽墓中皆有装绘,内容有野花,彩蝶及天鹅等辽地常见的花草禽鸟,也有汉族绘画中常见的梅花仙鹤,但都带有浓郁的装饰风格和地区特点。

北京当时为辽之南京。北京永定门外西马场发现的赵德钧墓为多墓室结构,墓主人原为后唐节度使,后降辽,其子赵延寿被封为燕王,任南京(今北京)留守,地位显赫,故此墓规模宏伟,原绘有丰富壁画,因剥落严重,仅残留小画面。在右室中白灰壁面上画有三个汉族官员在悠闲地欣赏画卷,旁有男女仆四人。左前室墙上画有女侍揉面做饭及托盘进食的情景。虽用笔简率,但神情动态尚生动可爱。

辽代寺庙壁画

辽代寺庙虽尚有数座存留下来,但因后代修缮,壁画多没有保存下来。义县奉国寺仅存梁架上彩画,著名之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四壁亦已在明代改涂。目前所知辽代壁画重要遗存当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壁画。寺在应县城内西北角,始建于辽,后代又陆续有修建。原有寺院规模颇大,但多已坍毁,只有释迦塔尚是辽代原物。

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全部为木结构,为我国现存早期高大木建筑之孤例,在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木塔第一层内泥塑释迦大像,四周及内槽南北门两侧均绘有壁画,特别是南北门两侧所画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天王像,各执武器作踞坐状,气势充沛,孔武有力,勾勒设色犹存晚唐五代风范,是辽代壁画中的精品。

责编:人学研究网|华夏春秋栏目·紫天爵

参考文献: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宋辽金夏艺术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绘画

上一篇:金代的绘画和书法    下一篇:北宋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