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中华典艺-君子的标志-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中华文明 > 中华典艺 > >

汪铎·道家琴探迹

2017-07-17 13:54:57来源:“众韵琴茶”微信公众号 已浏览人数:
所谓道家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道人(包括修道的居士)弹琴操缦,其风格、曲调有别于俗家各派,颇有山林派气息;其二是指别具道家思想、境界的琴乐。
人学研究网 中华典艺 琴栏目 女子抚琴图

(作者:汪铎,著名古琴演奏家、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编古琴学术刊物《琴道》)

所谓道家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道人(包括修道的居士)弹琴操缦,其风格、曲调有别于俗家各派,颇有山林派气息;其二是指别具道家思想、境界的琴乐。笔者以为后一种含义应该更贴切些,且在某种程度上,后者也涵盖了前者。为了便于探讨,分以下三部分论述。

一、道家琴人

1. 历史记载有许多操琴的道长、道士、道姑等。据史料,早在先秦时期,于道家思想体系的形成中,已出现一批好抚琴的仙术方士,如夏代的务光周代谢涓子古之仙者,著琴心论三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寇先生、涓子、琴高等人。至汉代产生了道教,四川鹤鸣山张道陵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道教经典。后人尊他为张天师,性沉默,好古博经史,兼明星气图纬之学,尤妙抚琴,别得真趣。西汉经学家刘向崇尚道学、善琴,著有《琴说》从理论上肯定了琴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魏晋时道士孙登具仙风道骨,好抚一弦琴,令当时大琴家嵇康叹服,与他同游三年。南北朝时著名道士陆修静,他集道教科仪音乐之大成,又善琴,常与陶渊明等交往。同期的道教茅山宗祖师陶弘景,善琴棋、工草书、读万卷书,追求仙道,崇尚自然。

唐代道教愈盛。初唐大琴家赵耶利曾出家当过道士,他留下千古名言“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气之风。”诗仙李白崇尚道学,有诗:“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琴心三叠道处成”等句。他结交了许多名道士琴人,有司马承桢、元丹丘、胡紫阳、吴筠等,他们把琴同仙家的修炼结合到了一起。司马承桢号白云子、道隐,善弹琴又能作曲,还斫琴,有著述《坐忘论》,作琴曲《坐忘引》。与司马同时的名道士张氲,字藏真,号洪崖子,工琴书,善长啸。稍后,道士任新庭是名琴家,他自小弹琴,弃官后抱琴携书到崂山白云洞出家修道30多年,弹琴编曲、诵经、炼气,有《秋山行旅》《鹊华春山》等琴曲,在宋、元、明、清一度流行。李守中,也是崂山上一位弹琴出众的道士,曾在太清宫同来访的西蜀道士刘若拙谈琴论武,十分默契。有两位女道士(道姑)鱼玄机和李治,都能琴能诗,有句“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李治常同隐士陆羽,诗人刘长卿,琴僧皎然等多有交往。东岳道士梅复元等,曾授琴于后来的大琴家陈康士,陈拙。

宋元时期,道教仍受到保护,扶持。著名道家琴人众多,其中影响大的有乔绪然、俞琰、汪元量、冷谦等,后两位也是琴学大名家。乔从小学琴,弃官后在崂山太平宫入道,潜心弹琴。苏东坡游崂山,专程拜访过他,以琴曲《归去来辞》相赠。宋末元初道士俞琰号全阳子,石涧道人,林屋山人。吴郡人士。他嗜琴成癖,多方求教琴师,无满意结果,后悉心钻研书谱,作曲40余首,有《周南》《召南》《鹿鸣》《离骚》《九歌》《兰亭诗序》《归去来辞》《醉翁亭记》《赤壁赋》。他精于内丹炼养,并结合儒道二家之学,主张清修,自成天地。汪元量号水云,钱塘人。先是宋度宗的琴师,后拘留在元都燕京10余年,曾两次去看望关押在狱中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文弹奏《胡笳十八拍》和《拘幽十操》,文仰天长啸,倚歌和之。忽必烈闻其名,召他入宫侍琴,他不愿意,请求出家为道士,得允准,就抱琴回乡,终生奉道,云游四方。元末道士冷谦号龙阳子,亦钱塘人,隐居吴山修道,著有《冷仙琴声十六法》(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

明清时期当政对道教态度转变,使其逐渐趋于民间化和世俗化,道士们有机会走出山林,进入城镇。道教琴人与民间琴人的交流增多。这里介绍几位有代表性的著名道人琴家。张清夜,号自牧道人,苏州人,他善书诗琴,在武汉拜余太源真人为师出家修道。后入川,在成都临江寺惜字宫七年,“一琴一榻,悠然自得”,又相继主持武侯祠,和青羊宫悬钟板接待十方道众,影响广远。女道士琴人卞赛,原秦淮名妓,清兵进南京后出家修道,号玉京道人,与著名诗人吴梅村以琴交游。张鹤,上海玉清宫道士,早年随名琴家祝凤喈学琴,后编辑《琴学入门》,影响久远。青城道士张孔山,号半髯子,学琴于名家冯彤云,得真传。琴艺达到出神入化。他协助唐彝铭编辑《天闻谱琴谱》,还改编《流水》成七十二滚拂,门人弟子众多,在俗家弟子中得其真传的有叶介福和顾玉成。叶传其女叶婉贞,再传廖文甫。廖又传给外孙喻沼泽。喻传外孙曾成伟,现在四川音乐学院教琴。顾传其子顾隽,再传子顾梅羹,是近代川派著名琴家。曾任教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那时青城山天师洞、长生宫等都出过一批道士琴人,青城山是西部道教琴家的重要传承之脉。东部在崂山,曾有过一个道士琴人系统,早在明代崂山道士毕玄云,在太和观创“即墨书院”,传授四书五经和琴法,培养许多琴人。在崂山太清宫当了50多年道长的褚守恃,对古琴深有研究,创作有琴曲《观海》《月下修竹》等。他的弟子叶泰恩也是崂山有名的道士琴家。清嘉庆年间,崂山各宫观中,出了一批用鼓琴来修炼内功的道士,薛一了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在太清宫弹琴达50多年,琴弟子数十人,其中韩谦让成就最大,韩在太清宫当道长30多年,被誉为“道洽琴心”。山东巡抚杨士骧曾专程到崂山邀韩道长同往华严寺论琴,有诗赞曰“我揖太清宫,道士善弹琴。访得韩道长,琴床眠龙吟。为我一再弹,领略太古心。右手弹古调,左手合正音。泛音击清磬,实音捣寒砧。声声入淡远,余音绕杜林。指点断纹古,传留到如今,不求悦俗耳,但求养自心。”韩的高徒太清宫庄紫阳,再传王茂全,佟太宗、王勉臣、朱士鸿、王宣财、林王德等六道士,人称“七弦子”,活跃在20世纪初叶。

2. 道家琴人与文人学士的交往十分密切,相互间的影响甚深。从先秦到汉唐乃至北宋,是道家全盛时期。道家之学乃诸家之纲,有“诸家皆其用,道家则其体”之说,可见道家的社会地位很高。道人琴家被视作世外高人,他们常同大文豪著名诗人词人相往来唱和。某大夫某学士听某山人、某真人弹琴,这是极平常的事。那时,文人学士是道家琴人的知音。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十分投契。例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同道士琴人李荣、王灵妃的交往,又大诗人孟浩然名句赠道士参寥“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李白有《山人劝酒》弹琴诗;常建诗《张山人弹琴》曰:“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又诗《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曰:“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大书法家颜真卿诗《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曰:“金气腾为虎,琴台化若神。”诗人岑参有《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诗云:“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皇甫冉诗《寻戴处士》“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戎昱诗《听杜山人弹胡笳》有句“绿琴胡笳谁妙弹,山人杜陵名庭兰。杜君少与山人友,……,杜陵功琴四十年,琴声在音不在弦。……,如今世上雅风衰,若个深知此声好。世上爱筝不爱琴,则明此调难知音”。名诗僧皎然《听陈山人弹白雪》有句“弦上凝飒飒,虚中想霏霏。”诗人孟东野与友人会话清上人院,听琴诗中有“学道三十年,未免犹宛生,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诗人姚系在《五老峰大明观赠隐者》中有句“故人清和客,默会琴心微。丹术幸可授,青龙当未归。”诗人刘禹锡有《闻道士弹思归引》。大诗人白居易是听琴行家,在《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诗中有“传声亦古后,得意一时间。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诗人贾岛对道家琴人尤为敬仰,有《听乐山人弹易水》《送胡道士》《送张道者》句云“生来未识山人面,不得一听鸟夜啼。”李德裕有诗《遥伤茅山孙尊师》曰:“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鲍溶有《秋夜闻郑山人弹楚妃怨》。司马札诗《夜听李山人弹琴》有句“曲中声尽意不尽”。李洞诗《赠唐山人》中有句“垂髯长似发,七十色如。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携。”李宣古诗《听蜀道士琴歌》。孟贯诗《寄张山人》曰:“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南唐诗人李中与道家琴人多有结交,作诗甚多,有《听郑羽人弹琴》曰“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赠钟尊师游茅山》《赠王道者》曰“性闲时指玉琴尘”又《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曰“采药每寻岩径远,弹琴常到月轮低。”陈陶诗《送谢山人归江夏》曰“黄鹤春风三千里,山人佳期碧江水。携琴一醉杨柳堤,日暮龙沙白云起。”五代名诗词家韦庄在《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中云“峨嵋山下能琴客,似醉似狂人不测。……,名卿名相尽知音,遇酒遇琴无间隔,……,一弹猛雨随手来,再弹白雪连天起。……,吟蜂绕树去不来,别鹤引雏飞又止。锦麟不动惟侧头,白马仰听空竖耳。……,子期子野具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又诗《题许仙师院》中有句“山色不离眠,鹤声长在琴。

宋杭州孤山林和靖有诗《送然上人南还》。大家范仲淹有诗《听真上人琴歌》曰“上人一叩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乃知圣人情虑深,将治四海先治琴。”梅尧臣诗《赠月上人弹琴》曰“索琴寒倚一枝玉。月下空弹孤雁曲。”又诗《若纳上人弹琴》曰“一闻流水曲,归思在溪阴。”宋诗人张方平《赠邢山人思斋》中有句“羽人江外来,为我开素琴,上青通灏气,太古传遗音。逍遥得天和,虚寂还真心。”诗人邵雍有《听张道人弹琴》,文同诗《李道士惠琴轩集二首》在《听天台处士弹琴》中有句“处士得琴要,谁师师自然。”大家苏东坡与道家、佛家结交尤深。诗《听武道士弹贺若》曰“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庐山道士崔闲与苏轼、叶梦得过往从密,他们非但弹琴听琴赋诗,还合作配曲填诗,有深入的琴学研究。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苏黄齐名,有诗《西禅听戴道士弹琴》《招戴道士弹琴》。自南宋以降社会动荡,道家琴人与文人交往亦渐希落。元代蒙古人萨都剌诗《赠茅山道士胡琴月》曰“茅山道士来相访,手抱七弦琴一张。”诗人周权有《次韵古琴上人》,陈秦诗《送钱塘琴士汪水云》曰“松风千古意,留客听清琴。”余阙诗《赠山中道士善琴》《听宁上人弹琴》,戴表元诗人《赠弹琴衡山萧道士》。

明清时期道教衰落,儒道以琴交游更不复前。明开国刘伯温有诗《夜听张道士弹琴歌》《题松下道士携琴图》。清诗人王怀会有《听李复心弹琴》《赠李复心道人》曰“道人本儒者,偶尔学长生。夜枕古琴睡,朝随孤鹤行。”吴梅村诗《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宋琬诗《雪夜苹园听何山人弹琴歌》,庞垲诗《听寓上人弹琴》曰“上人理真性,拂弦奏古声。声古神亦穆,冷冷发孤清。”杭世骏诗《雨过净慈寺契原山堂听岭云上人弹琴》,旗人麟庆诗《赠北极阁醉琴道士》曰“曲中山水参琴趣,壶里乾坤得醉禅。“

二、道家琴的特色

道家琴可以用“清、虚、玄、真”四个字来概括,独具一派山林风气。道家琴在总体上属文人琴,不同于宫廷琴和演艺琴;而在文人琴中道家又同儒家、佛家的琴有所区别。这是因为道家琴是与道家的思想哲理和修炼相密切关联的。

1. 道家的理念和修炼

道家的一个根本观念是:“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恃”这不仅仅是一种说教,而是具体的自我调理身心的一种实践,以取得良好的平衡状态。这是进一步修炼,悟道、得道的基础。道家修炼的途径是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称之谓修真,主张调动和发挥人类自身所有的功能,使之与大自然取得和谐,溶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具体的途径和做法有修炼内丹和太极等法,这种修炼使人摒弃一切杂念,胸中无纤尘之累,身心清澈澄净,恢复人性原本的自然天真,就会产生逍遥物外,飘飘欲仙,进入洞天仙府的感觉,这就是悟道、得道了。

道家另一个思想层面是东汉至南北朝兴起的玄学,这里我们关心的是玄学中的“妙象尽意”同道家琴有密切关系。这种“妙象”已经不只是“清淡”而是经过精心刻画出来的具有动态的灵感,从中可以充分显示人性和天道的玄妙。当时就出现了玲珑剔透的书法绘画,还有天簌般写心的琴乐。例如阮籍等人用嘹然长啸来表达他内心的思绪,嵇康等人的琴音通性,清和雅静,以示大道。长啸和琴都看作是道家用来“穷理尽性”的妙象。只要用心去领会感悟,而无须借助于言谈文字。在这方面道家琴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2. 道家琴的清、虚、玄、真

儒家主张琴可以言志、可以治世,如太守密子贱坐大堂上弹琴,县中大治。道家则认为琴者心也,是修真的一种过程,弹琴有助于无为、出世、成道。在释家有的不主张弹琴,认为声、色都是相,无助于戒持,无济于成佛。但也有不少高僧大师认为琴不是一般的音乐,弹琴听琴有助于修行入定,破孽障,发菩提心。道家琴和释家琴有许多共同相通之处,但还是有所不同,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研究。

道家琴的核心是清、虚、玄、真。

道家琴的清、虚,来自道家哲理中的清虚,但就琴学和琴乐而言,道家琴的清,有清淡和静的美学思想。《老子》云“淡兮无其味”“大音希声”,而不是繁声促节。“清冷由本性,恬淡随人心”“曲淡节稀声不多”,这是道家琴的本色。在具体操琴的心法和技法中要求取音清淡不浊,简洁不杂、和静不媚。

道家琴的虚非常有讲究。按照道家虚其心,追求无为、无我的精神境界,使琴的音韵沉寂悠远,若有若无。道家操琴尤其注重心法、技法中的虚实对比,交替运用。具体的手势指法讲究松、活、轻、幽。在命题和主题演绎中,道家往往多虚构的寓言故事,而不像儒家在琴曲中多有感**彩很浓的写实性情节。

道家琴的玄,是指抚琴不受太多的限制,多数道家琴曲节奏松散,以散板为主。远不如演艺琴那样格式固定刻板化。另一层意思是指玄妙、微妙。道家琴往往给人有奇妙的感觉和联想,特别需要强调:这儿的“微”说的是微妙,就是琴曲中多有细微玄妙之处,而不是说琴音微小,微弱。不少琴人乃至是名家,对虞山派“清微澹远”中的“微”持有十分错误的认识和误解。

道家琴的真,是在道家修真的指导下,体现道法自然,返朴归真,一派天真之趣。这一点在许多道家琴曲的立意命题中有充分表达。这也是同儒家琴很不一样的地方。再从另一层面看,道家琴常常会真真切切地流露抚琴人的真性情。而不象演艺琴那样在演戏给人看,弹琴给人听。道家琴人真情的流露也只在一瞬间(**),大部分则是在含蓄中淡淡如流水。

三、道家琴曲

1. 道家琴曲的盛衰

自先秦至汉唐,曾经流传着一批道家琴曲。因为那时候道家的地位十分显要,有利于道人弹琴作曲,一代代流传。南宋以降,道家地位跌落,道家琴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流传也产生了问题,不少道家琴曲渐渐失传而不为人知。这个情况我们可以从《西麓堂琴统》中得到证实。试比较一下《琴统》和现存明清时期其他琴谱,可以发现《琴统》做了极有价值的搜集工作,把当时已经不再流行的一批道家琴曲收集、整理、保存起来,这些琴曲在其他琴谱中都已见不到踪影了。这对道家琴曲来说,《琴统》作了极重要的保护和抢救,让我们后人还能见到这些琴曲,还可以依谱按弹出来。其中有《崆峒问道》《逍遥游》《采真游》《远游》《凤云游》《神游六合》《瑶天笙鹤》等优秀的琴曲。在明清的众多琴谱里,多数道家琴曲已被人遗忘,即使有少数保留了道家琴曲的标题,如《鸥鹭忘机》《庄周梦蝶》等,但内容已发生变化,已成为不同的版本,道家的气息淡化了。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测,在道家倡盛的年代里,优秀的道家琴曲是十分丰富而普遍流传的。《琴统》所保存下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

2. 道家琴曲的文化内涵

首先,道家琴曲的内涵充分体现了道家调理身心的养生之道。如前所述,许多道人把弹琴作为修炼的一项课程。绝大部分道家琴曲都有修心理性养生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例如《采真游》《崆峒问道》两曲极其典型。《庄子.在宥》篇中有黄帝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一节,黄帝问至道之精,广成子答: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保持宁寂清静,就是治身至道的精妙所在。琴曲《问道》就环绕这个主题逐渐展开,先是多有漫斯悠然的散板,音节沉寂回荡,犹若行走深山巨谷之中,时而可闻古观仙宫传来的钟鼓声。在描写独扣玄关,潜心**道的过程时,琴曲用密密层层、一线贯穿、丝丝入微、耐人寻味的音韵,体现了经过反复磨练、九曲回转、锲而不舍、参悟道妙的心志和功力。随后琴音出现跌宕起伏、明快而圆润的琴韵,传来了问道、悟道得至道之妙后达到宁静观照,返朴归真,超尘脱俗,葆合太和的精神境界。

其二,道家琴曲在内涵中充分认同了道法自然、独乐天真的修道法则,反映了按这一法则修炼可进入理想的洞府仙境。《逍遥游》《神游六合》《庄周梦蝶》《列子御风》等就是这一类道家琴曲。《逍遥游》一曲假托鲲鹏之变,寓意人体亦为大自然中一物,如同鲲鹏可以舒展体内真气而运化于天地间,使心志获得自由,恢复天真,作逍遥物外之想。琴韵中气度豪放豁达,变化园通,时发出雀跃、翱翔之声。《庄周梦蝶》一曲描述了庄子化为蝶,飘然自在,翩翩然不知周为蝶,还是蝶为周,有周蝶化为一体之妙。《列子御风》一曲音调明快朴实,音节铮铮,若列子振衣凌风而立,有不知风乘我,抑或我乘风之妙趣,乃修炼升华的结果。

其 三,如《洞天春晓》《羽化登仙》这等道家大曲,乃是进入洞府仙境的吟唱。《洞天》一曲大音希声,古朴宁静,冲虚恬淡,意境悠远。《五知斋琴谱》曰:此曲之妙,从容和顺,仙风和畅,乃天地之正音。非虚言也。《羽化》一曲一派仙家气度,仙乐阵阵,悠雅祥和,万卉欣荣,描绘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地。

3. 道家琴曲打谱感受

笔者近十年来对十余首道家琴曲做了打谱发掘,在这探索的过程中有不少感受。第一感受是打谱者精神上获得与古人交流的喜悦和满足,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感觉。打谱一首道家琴曲的过程,犹如同古之修道求真之士邂逅在深山幽谷中,携手在修身理性、返其天真的途中行进。第二个感受是道家琴曲别具声希节散的音韵,使人悠悠然泰然无我、清虚飘逸与世无争。这同过去几十年来惯长**弹的《潇湘》《渔歌》很不一样,并且在调式上道家琴曲的多样性和取音的丰富多变,是儒家琴曲中少见的,如《崆峒问道》是一弦为宫,大吕调、慢三弦;《远游》是四弦为宫夷则均、慢一、三、六弦;还有黄钟均侧弄,无射均侧弄等。取音的多变,包括泛按音中多变音和升降半音;还包括左手古指法的广泛运用,如飞吟、往来吟等。这些在明清以后的琴曲中已用得很少了。总之,通过打谱感受到道家琴是一个新天地,是传承中华传统琴学琴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篇章。

据汪铎先生

2011年3月上海讲座整理

人学研究网·中华文明栏责编:紫天爵

相关热词搜索:汪铎 道家

上一篇:龚一老师 | 琴话琐语 · 一    下一篇:张子谦《操缦琐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