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论语》的413个成语(一)

2020-03-13 16:37:32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哀而不伤

1、哀矜勿喜
【拼音】āi jīn wù xǐ
【释义】矜:怜悯。对落难者要同情而不要幸灾乐祸。
【出处】《论语•子张》:“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
 
2、哀而不伤
【拼音】āi ér bù shāng
【释义】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爱礼存羊
【拼音】ài lǐ cún yáng
【释义】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4、爱素好古
【拼音】ài sù hào gǔ
【释义】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出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拼音】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释义】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6、爱之欲其生
【拼音】ài zhī yù qí shēng
【释义】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出处】春秋·孔丘《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7、安老怀少
【拼音】ān lǎo huái shào
【释义】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饱食终日
【拼音】bǎo shí zhōng rì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9、暴虎冯河
【拼音】bào hǔ píng hé
【释义】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诗经·小雅·小昮》:“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0、卑宫菲食
【拼音】bēi gōng fěi shí
【释义】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出处】语出《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11、北辰星拱
【拼音】bēi chén xīng gǒng
【释义】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被发左衽
【拼音】pī fà zuǒ rèn
【释义】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出处】《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3、必不得已
【拼音】bì bù dé yǐ
【释义】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14、必也正名
【拼音】bì yě zhèng míng
【释义】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
【出处】《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15、博施济众
【拼音】bó shī jì zhòng
【释义】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16、博文约礼
【拼音】bó wén yuè lǐ
【释义】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7、博弈犹贤
【拼音】bō yì yóu xián
【释义】后指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出处】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8、不耻下问
【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不得其死
【拼音】bù dé qí sǐ
【释义】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20、不悱不发
【拼音】bù fěi bù fā
【释义】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1、不改其乐
【拼音】bù gǎi qí lè
【释义】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22、不敢问津
【拼音】bù gǎn wèn jīn
【释义】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唐·宋子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23、不惑之年
【拼音】bù huò zhī nián
【释义】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
 
24、不教而杀
【拼音】bù jiào ér shā
【释义】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25、不咎既往
【拼音】bù jiù jì wǎng
【释义】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6、不堪其忧
【拼音】bù kān qí yōu
【释义】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出处】《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7、不磷不缁
【拼音】bù lín bù zī
【释义】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28、不念旧恶
【拼音】bù niàn jiù è
【释义】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9、不舍昼夜
【拼音】bù shě zhòu yè
【释义】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不相为谋
【拼音】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谋商量。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1、不以人废言
【拼音】bù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2、不亦乐乎
【拼音】bù yì lè hū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拼音】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
【释义】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4、不知老之将至
【拼音】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释义】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处】《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5、不知肉味
【拼音】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6、不知所措
【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37、参前倚衡
【拼音】cān qián yǐ héng
【释义】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象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38、察言观色
【拼音】chá yán guān sè
【释义】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9、唱对台戏
【拼音】chàng duì tái xì
【释义】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出处】无
 
40、朝闻道,夕死可矣
【拼音】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释义】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1、朝闻夕死
【拼音】zhāo wén xī sǐ
【释义】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42、陈力就列
【拼音】chén lì jiù liè
【释义】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出处】《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43、成人之美
【拼音】chéng rén zhī měi
【释义】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4、成仁取义
【拼音】chéng rén qǔ yì
【释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5、成事不说
【拼音】chéng shì bù shuō
【释义】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46、乘肥衣轻
【拼音】chéng féi yì qīng
【释义】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47、持危扶颠
【拼音】chí wēi fú diān
【释义】扶持危困的局面。
【出处】《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48、出纳之吝
【拼音】chū nà zhī lìn
【释义】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出处】《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49、穿窬之盗
【拼音】chuān yú zhī dào
【释义】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50、春风沂水
【拼音】chūn fēng yí shuǐ
【释义】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1、慈明无双
【拼音】cí míng wú shuāng
【释义】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52、赐墙及肩
【拼音】cì qiáng jí jiān
【释义】比喻才学浅陋。
【出处】《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53、从井救人
【拼音】cóng jǐng jiù rén
【释义】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桅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出处】《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54、从心所欲
【拼音】cóng xīn suǒ yù
【释义】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5、存亡继绝
【拼音】cún wáng jì jué
【释义】存保存;继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56、大动干戈
【拼音】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7、大节不夺
【拼音】dà jié bù duó
【释义】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8、大雅君子
【拼音】dà yǎ jūn zǐ
【释义】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59、大言不惭
【拼音】dà yán bù cán
【释义】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60、待贾而沽
【拼音】dài jiǎ ér gū
【释义】等待善价出售,也比喻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亦作待价而沽”。
【出处】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61、待价而沽
【拼音】dài jià ér gū
【释义】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62、箪食瓢饮
【拼音】dān sì piáo yǐn
【释义】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3、当立之年
【拼音】dāng lì zhī nián
【释义】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64、当仁不让
【拼音】dāng rén bù ràng
【释义】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65、荡检逾闲
【拼音】dàng jiǎn yú xián
【释义】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出处】《论语·子张》:“大德不逾头,小德出入可也。”《晋书·戴逵传》:“道家去名者,欲以笃实也,苟失其本,又有越检之行。”
 
66、导德齐礼
【拼音】dǎo dé qí lǐ
【释义】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7、道不同,不相为谋
【拼音】dào bù tóng,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68、道不同不相为谋
【拼音】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释义】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69、道不相谋
【拼音】dào bù xiāng móu
【释义】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70、道听途说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71、道听涂说
【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
【释义】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2、登堂入室
【拼音】dēng táng rù shì
【释义】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73、雕镂藻绘
【拼音】diāo lòu zǎo huì
【释义】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出处】明·方孝孺《读》:“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僭甚哉!”
 
74、斗筲之器
【拼音】dǒu shāo zhī qì
【释义】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75、斗筲之人
【拼音】dǒu shāo zhī rén
【释义】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76、笃信好学
【拼音】dǔ xìn hào xué
【释义】笃信忠实地信仰。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77、多闻阙疑
【拼音】duō wén quē yí
【释义】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78、恶居下流
【拼音】wù jū xià liú
【释义】恶讨厌,憎恨;下流即下游,引伸为卑下的地位。憎恨处于下游。原指君子不愿居于卑下的地位。现也指不甘居下游。
【出处】《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79、恶衣恶食
【拼音】è yī è shí
【释义】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0、恶紫夺朱
【拼音】wù zǐ duó zhū
【释义】紫古人认为紫是杂色;夺乱;朱大红色,古人认为红是正色。原指厌恶以邪代正◇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
【出处】《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81、而立之年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82、耳顺之年
【拼音】ér shùn zhī nián
【释义】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83、迩安远至
【拼音】ěr ān yuǎn zhì
【释义】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84、发愤忘食
【拼音】fā fèn wàng shí
【释义】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5、犯而不校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释义】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6、犯上作乱
【拼音】fàn shàng zuò luàn
【释义】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87、饭蔬饮水
【拼音】fàn shū yǐn shuǐ
【释义】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88、肥马轻裘
【拼音】féi mǎ qīng qiú
【释义】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89、斐然成章
【拼音】fěi rán chéng zhāng
【释义】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90、分崩离析
【拼音】fēn bēng lí xī
【释义】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91、风行草偃
【拼音】fēng xíng cǎo yǎn
【释义】偃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2、风行革偃
【拼音】fēng xíng gé yǎn
【释义】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93、夫子自道
【拼音】fū zǐ zì dào
【释义】指本意是说别人好处,而事实上却正道着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别人,却正指摘了自己。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94、肤受之诉
【拼音】fū shòu zhī sù
【释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出处】《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95、浮云富贵
【拼音】fú yún fù guì
【释义】浮云飘浮的云彩。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6、父母之邦
【拼音】fù mǔ zhī bāng
【释义】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97、父为子隐
【拼音】fù wéi zǐ yǐn
【释义】父亲为儿子隐藏劣迹。
【出处】《论语·子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98、富贵浮云
【拼音】fù guì fú yún
【释义】意思是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出处】《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9、干脆利落
【拼音】gān cuì lì luò
【释义】简单爽快。
【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100、刚毅木讷
【拼音】gāng yì mù nè
【释义】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01、告朔饩羊
【拼音】gù shuò xì yáng
【释义】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出处】《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102、告往知来
【拼音】gào wǎng zhī lái
【释义】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处】《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03、割鸡焉用牛刀
【拼音】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释义】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04、各不相谋
【拼音】gè bù xiāng móu
【释义】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10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拼音】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6、恭而有礼
【拼音】gōng ér yǒu lǐ
【释义】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107、躬行节俭
【拼音】gōng xíng jié jiǎn
【释义】躬行亲自践行。亲自做到节约勤俭。
【出处】《汉书·霍光传》:“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
 
108、故旧不弃
【拼音】gù jiù bù qì
【释义】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出处】《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109、怪力乱神
【拼音】guài lì luàn shén
【释义】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110、观过知仁
【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
【释义】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处】《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111、龟玉毁椟
【拼音】guī yù huǐ dú
【释义】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
【出处】《论语·季氏》:“虎儿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12、过庭之训
【拼音】guò tíng zhī xùn
【释义】用以指父亲的教诲。
【出处】《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113、过犹不及
【拼音】guò yóu bù jí
【释义】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4、行不贰过
【拼音】xíng bù èr guò
【释义】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出处】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115、行不由径
【拼音】xíng bù yóu jìng
【释义】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出处】《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116、行有余力
【拼音】xíng yǒu yú lì
【释义】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17、好行小慧
【拼音】hǎo xíng xiǎo huì
【释义】爱耍小聪明。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慧,一本作惠”。
 
118、和而不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9、和颜说色
【拼音】hé yán yuè sè
【释义】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
【出处】《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120、和颜悦色
【拼音】hé yán yuè sè
【释义】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121、红紫乱朱
【拼音】hóng zǐ luàn zhū
【释义】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处】《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赵岐·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122、后生可畏
【拼音】hòu shēng kě wèi
【释义】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23、瑚琏之器
【拼音】hú liǎn zhī qì
【释义】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124、化若偃草
【拼音】huà ruò yǎn cǎo
【释义】指教化推行如风吹草伏。形容教化之易推行。
【出处】语出《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5、怀宝迷邦
【拼音】huái bǎo mí bāng
【释义】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出处】《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126、患得患失
【拼音】huàn dé huàn shī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27、诲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8、惠而不费
【拼音】huì ér bù fèi
【释义】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129、祸起萧墙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释义】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0、即温听厉
【拼音】jí wēn tīng lì
【释义】后以之称面受尊者的教诲。
【出处】《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义】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32、计过自讼
【拼音】jì guò zì sòng
【释义】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33、季孟之间
【拼音】jì mèng zhī jiān
【释义】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134、季孙之忧
【拼音】jì sūn zhī yōu
【释义】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
【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5、既来之,则安之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释义】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出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36、既往不咎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释义】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137、继绝存亡
【拼音】jì jué cún wáng
【释义】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出处】《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
 
138、简在帝心
【拼音】jiǎn zài dì xīn
【释义】指能被皇帝所知者。
【出处】《论语·尧曰》:“帝臣不蔽,简在帝心。”
 
139、见利思义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释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0、见危授命
【拼音】jiàn wēi shòu mìng
【释义】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41、见贤思齐
【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
【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2、见义勇为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释义】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3、降志辱身
【拼音】jiàng zhì rǔ shēn
【释义】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分。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出处】《论语·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144、节用爱民
【拼音】jié yòng ài mín
【释义】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出处】《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45、戒奢宁俭
【拼音】jiè shē nìng jiān
【释义】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出处】《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146、尽美尽善
【拼音】jìn měi jìn shàn
【释义】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47、尽善尽美
【拼音】jìn shàn jìn měi
【释义】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48、近悦远来
【拼音】jìn yuè yuǎn lái
【释义】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远方的人闻风就会前来投奔。旧指当权者给人恩惠,以便笼络人心。
【出处】《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49、浸润之谮
【拼音】jìn rùn zhī zèn
【释义】比喻暗中诽谤别人的坏话。
【出处】《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150、精益求精
【拼音】jīng yì qiú jīng
【释义】精完美,好;益更加∶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51、敬而远之
【拼音】jìng ér yuǎn zhī
【释义】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52、敬事后食
【拼音】jìng shì hòu shí
【释义】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邢昺疏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后食禄也”。
 
153、久要不忘
【拼音】jiǔ yāo bù wàng
【释义】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154、就正有道
【拼音】jiù zhèng yǒu dào
【释义】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
【出处】《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155、居下讪上
【拼音】jú xià shàn shàng
【释义】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出处】语出《论语·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156、鞠躬屏气
【拼音】jū gōng bǐng qì
【释义】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57、举枉措直
【拼音】jǔ wǎng cuò zhí
【释义】举盐,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8、举一反三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9、举直措枉
【拼音】jǔ zhí cuò wǎng
【释义】举盐,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60、谲而不正
【拼音】jué ér bù zhèng
【释义】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161、君子固穷
【拼音】jūn zǐ gù qióng
【释义】君子有教养、有德行的人;固穷安守贫穷。指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162、开柙出虎
【拼音】kāi xiá chū hǔ
【释义】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多比喻放纵坏人。
【出处】《论语·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163、侃侃谔谔
【拼音】kǎn kǎn è è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史记·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64、侃侃而谈
【拼音】kǎn kǎn ér tán
【释义】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65、侃侃而言
【拼音】kǎn kǎn ér yán
【释义】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66、侃侃訚訚
【拼音】kǎn kǎn yín yín
【释义】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167、克己复礼
【拼音】kè jǐ fù lǐ
【释义】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68、硁硁之愚
【拼音】kēng kēng zhī yú
【释义】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出处】《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169、空空如也
【拼音】kōng kōng rú yě
【释义】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70、喟然长叹
【拼音】kuì rán cháng tàn
【释义】喟然叹气的样子。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71、困而不学
【拼音】kùn ér bù xué
【释义】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2、困而学之
【拼音】kùn ér xué zhī
【释义】困困惑。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3、来者可追
【拼音】lái zhě kě zhuī
【释义】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
【出处】《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74、老而不死
【拼音】lǎo ér bù sǐ
【释义】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175、老而不死是为贼
【拼音】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释义】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176、乐而不淫
【拼音】lè ér bù yín
【释义】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77、乐山乐水
【拼音】yào shān yào shuǐ
【释义】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78、乐以忘忧
【拼音】lè yǐ wàng yōu
【释义】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179、乐在其中
【拼音】lè zài qí zhōng
【释义】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80、了如指掌
【拼音】liǎo rú zhǐ zhǎng
【释义】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秂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秂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181、了若指掌
【拼音】liǎo ruò zhǐ zhǎng
【释义】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处】《论语·八佾》:“或问秂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秂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182、犁生髐角
【拼音】lí shēng yuè jiǎo
【释义】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
【出处】语出《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髐,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183、理屈词穷
【拼音】lǐ qū cí qióng
【释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184、立人达人
【拼音】lì rén dá rén
【释义】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出处】《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85、敛容屏气
【拼音】liǎn róng bǐng qì
【释义】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处】《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186、良师益友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释义】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87、临事而惧
【拼音】lín shì ér jù
【释义】临遭遇,碰到;惧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出处】《论语·述而》:“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88、临危授命
【拼音】lín wēi shòu mìng
【释义】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89、临危致命
【拼音】lín wēi zhì mìng
【释义】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出处】《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190、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释义】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死去父亲的小孩。指没有成年的孤儿。
【出处】《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91、陋巷箪瓢
【拼音】lòu xiàng dān piáo
【释义】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
【出处】《论语·雍也》:“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2、鲁卫之政
【拼音】lǔ wèi zhī zhèng
【释义】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出处】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193、没齿无怨
【拼音】mò chǐ wú yuàn
【释义】比喻永无怨言。
【出处】《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194、门墙桃李
【拼音】mén qiáng táo lǐ
【释义】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195、免怀之岁
【拼音】miǎn huái zhī suì
【释义】指三岁。
【出处】《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96、苗而不秀
【拼音】miáo ér bù xiù
【释义】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97、敏而好学
【拼音】mǐn ér hào xué
【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98、敏于事,慎于言
【拼音】mǐn yú shì ,shèn yú yán
【释义】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99、名不正,言不顺
【拼音】míng bù zhèng,yán bù shùn
【释义】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00、名正言顺
【拼音】míng zhèng yán shùn
【释义】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201、明鼓而攻之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释义】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02、鸣鼓而攻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03、鸣鼓而攻之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04、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拼音】mó ér bù lín,niè ér bù zī
【释义】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出处】《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205、讷言敏行
【拼音】nè yán mǐn xíng
【释义】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出处】《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06、内省不疚
【拼音】nèi xǐng bù jiù
【释义】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07、能近取譬
【拼音】néng jìn qǔ pì
【释义】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08、年富力强
【拼音】nián fù lì qiáng
【释义】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宋·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209、涅而不缁
【拼音】niè ér bù zī
【释义】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出处】《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210、牛刀割鸡
【拼音】niú dāo gē jī
【释义】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续)

相关热词搜索:论语 成语 春秋战国

上一篇:出自《红楼梦》的114个成语    下一篇:出自《论语》的413个成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