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人学研究网renxueyanjiu.com
首页 > 名言林萃 > 成语学派 >

出自《史记》的804个成语(二)

2020-03-12 15:38:36来源: 人学研究网 已浏览人数:
平步青云,平易近人,破釜沉舟


271.平步青云

【释义】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272.平易近人

【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273.破釜沉舟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74.期期艾艾

【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275.漆身吞炭

【释义】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276.奇货可居

【释义】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77.弃书捐剑

【释义】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278.千金之子

【释义】旧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279.千门万户

【释义】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出处】《史记·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280.前倨后恭

【释义】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281.浅见寡闻

【释义】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赞》:“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282.强干弱枝

【释义】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出处】《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283.强弩之末

【释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284.翘足而待

【释义】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285.巧发奇中

【释义】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出处】《史记·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286.禽困覆车

【释义】禽兽被围捕急了,也会把人的车子撞翻。比喻人在走投无路时就会冒险。

【出处】《史记·甘茂列传》:“韩公仲使苏代谓向寿曰:‘禽困覆车。’”

287.请骸骨

【释义】请: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288.情见势屈

【释义】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289.请自隗始

【释义】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出处】《史记·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90.秋毫无犯

【释义】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291.驱羊攻虎

【释义】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292.取而代之

【释义】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93.犬牙相制

【释义】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出处】《史记·孝文帝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

294.劝百讽一

【释义】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295.穰穰满家

【释义】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296.攘来熙往

【释义】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97.人给家足

【释义】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商君列传》:“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298.人弃我取

【释义】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299.人取我与

【释义】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300.人人自危

【释义】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301.人头畜鸣

【释义】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302.人微权轻

【释义】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出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30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04.人众胜天

【释义】聚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大自然。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305.人自为战

【释义】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06.日暮途穷

【释义】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307.日暮途远

【释义】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308.肉袒面缚

【释义】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

309.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310.如胶如漆

【释义】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311.如胶似漆

【释义】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312.如狼牧羊

【释义】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313.如左右手

【释义】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314.三寸不烂之舌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15.三寸之舌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16.三分鼎足

【释义】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317.三户亡秦

【释义】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318.三令五申

【释义】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319.三足鼎立

【释义】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320.丧家之犬

【释义】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321.杀妻求将

【释义】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322.歃血为盟

【释义】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323.善善恶恶

【释义】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324.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释义】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出处】《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325.舌挢不下

【释义】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326.身先士卒

【释义】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出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九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327.深藏若虚

【释义】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象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出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8.深思熟虑

【释义】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329.深文周纳

【释义】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之。”

330.声名狼藉

【释义】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331.胜任愉快

【释义】胜任:能力足以担任。指有能力担当某项任务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332.识二五而不知十

【释义】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333.十日之饮

【释义】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334.时绌举赢

【释义】在困难的时候而做奢侈的事情。

【出处】《史记·韩世家》:“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335.食不重味

【释义】味:菜肴。吃饭不要两样菜肴。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

336.食租衣税

【释义】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出处】《史记·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337.使羊将狼

【释义】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338.视同儿戏

【释义】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事,极不重视。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39.舐糠及米

【释义】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里语有之,‘舐糠及米。’”

340.首鼠两端

【释义】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341.兽聚鸟散

【释义】比喻聚散无常。也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影。”

342.书缺有间

【释义】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343.黍离麦秀

【释义】哀伤亡国之辞。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344.鼠窃狗盗

【释义】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345.鼠窃狗偷

【释义】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尔,何足置之齿牙间。”

346.霜露之病

【释义】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347.爽然若失

【释义】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48.数见不鲜

【释义】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349.铄金毁骨

【释义】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350.死灰复燃

【释义】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351.四面楚歌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352.四战之地

【释义】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史记·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353.颂古非今

【释义】指不加分析地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354.随波逐流

【释义】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355.所向披靡

【释义】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356.泰山不让土壤

【释义】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57.谈言微中

【释义】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35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359.添兵减灶

【释义】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360.天高听卑

【释义】卑:低下。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361.天冠地屦

【释义】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362.天下无双

【释义】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363.天下汹汹

【释义】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364.廷争面折

【释义】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

【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

365.同恶相济

【释义】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366.同功一体

【释义】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出处】《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367.同舟敌国

【释义】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368.头会箕敛

【释义】头会:按人头征税;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形容赋税繁重苛刻。

【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于少府。”《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369.徒读父书

【释义】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370.徒托空言

【释义】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71.土崩瓦解

【释义】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372.土穰细流

【释义】土壤:泥土;细流:小河。比喻细小的事物。也指事物虽甚细微,但不断积累,即能发挥巨大作用。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73.吐哺握发

【释义】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374.兔死狗烹

【释义】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75.退让贤路

【释义】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出处】《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376.豚蹄穰田

【释义】比喻所花费的极少而所希望的过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农民,用一个小猪蹄祭神,祝庄稼丰收。

377.脱颖而出

【释义】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378.瓦解土崩

【释义】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379.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80.万无一失

【释义】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出处】《史记·淮队侯列传》:“以此参之,万不失一。”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381.王侯将相

【释义】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82.网开一面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383.网开三面

【释义】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384.网漏吞舟

【释义】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385.危如累卵

【释义】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处】《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386.危如朝露

【释义】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

387.为德不卒

【释义】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388.韦编三绝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389.围魏救赵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90.唯唯连声

【释义】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出处】《史记·赵世家》:“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谔谔。”

391.尾生之信

【释义】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出处】《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392.为民请命

【释义】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393.文君新寡

【释义】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394.文君新醮

【释义】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395.闻所未闻

【释义】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未闻。”

396.稳操左券

【释义】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挌执一联,左券就是左联,常用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397.刎颈之交

【释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98.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99.乌头白马生角

【释义】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400.无出其右

【释义】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出处】《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见与语,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

401.吴市吹箫

【释义】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402.五羖大夫

【释义】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出处】《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早曰‘五羖大夫’。”

403.五合六聚

【释义】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404.舞文弄法

【释义】舞、弄:耍弄,玩弄;文:法令条文;法:法律。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405.熙来攘往

【释义】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6.熙熙攘攘

【释义】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07.先声后实

【释义】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408.贤良方正

【释义】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出处】《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409.相持不下

【释义】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漕。”

410.相得益彰

【释义】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411.相见恨晚

【释义】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412.相提并论

【释义】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413.相知恨晚

【释义】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1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415.相门有相

【释义】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416.萧规曹随

【释义】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

417.小己得失

【释义】小己:个人。指个人的得失。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小雅》讥小己之丢失,其流及上。”

418.胁肩累足

【释义】胁肩:耸起肩膀;累足:并着双脚。缩着肩膀,重迭着脚(不敢正立)。形容恐惧的样子。

【出处】《史记·吴王濞传》:“尝患见疑,无以自白。今胁肩累足,犹惧不见释。”

419.心谤腹非

【释义】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420.心向往之

【释义】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421.形格势禁

【释义】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422.修身洁行

【释义】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423.虚词诡说

【释义】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424.虚左以待

【释义】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25.悬石程书

【释义】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426.悬剑空垄

【释义】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427.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释义】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428.循环往复

【释义】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不止。’”

429.睚眦必报

【释义】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430.言人人殊

【释义】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431.言听计从

【释义】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43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释义】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33.羊狠狼贪

【释义】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434.洋洋得意

【释义】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35.扬扬得意

【释义】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36.养虎遗患

【释义】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

437.仰取俯拾

【释义】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家自父兄子孙约,俯有拾,仰有取。”

438.怏怏不乐

【释义】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439.妖不胜德

【释义】比喻邪不压正。

【出处】《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440.夜郎自大

【释义】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441.衣不完采

【释义】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衣不守采,食不重味。”

442.一败涂地

【释义】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443.一辞莫赞

【释义】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444.一得之见

【释义】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45.一得之愚

【释义】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46.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447.一飞冲天

【释义】鸟儿展翅一飞,直冲云霄。比喻平时没有特殊表现,一下做出了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48.一寒如此

【释义】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449.一狐之腋

【释义】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处】《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450.一举千里

【释义】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451.一决雌雄

【释义】雌雄:比喻胜负、高下。决一胜负,比个高下。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452.一鸣惊人

【释义】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53.一诺千金

【释义】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454.一抔黄土

【释义】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出处】《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455.一钱不值

【释义】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456.一去不复返

【释义】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57.一言半语

【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58.一言九鼎

【释义】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459.一以当十

【释义】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60.一意孤行

【释义】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461.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462.倚门卖笑

【释义】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463.以暴易暴

【释义】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464.以古非今

【释义】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465.以貌取人

【释义】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466.以一当十

【释义】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467.意气扬扬

【释义】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68.衣锦夜行

【释义】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469.异军突起

【释义】异军:另外一支军队。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470.因祸得福

【释义】变坏事为好事。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471.因祸为福

【释义】变坏事为好事。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472.因人成事

【释义】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473.因势利导

【释义】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74.隐君子

【释义】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吸毒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475.隐若敌国

【释义】隐:威严庄重的样子;若:象;敌:匹敌,同等;敌国:相当于一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

476.鹰击毛挚

【释义】击:搏击;挚:凶猛。鸷鸟扑击其他动物时,羽毛都张着。比喻严酷凶悍。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

477.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释义】苍蝇因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贤人的光而名声大振。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478.雍荣闲雅

【释义】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荣闲雅甚都。”

479.优孟衣冠

【释义】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480.游闲公子

【释义】指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

481.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释义】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82.与世沉浮

【释义】与: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随波逐流。随大流,大家怎样,自己也怎样。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483.羽翼已成

【释义】鸟的羽毛和翅膀已长全。比喻力量已经巩固。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多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也。”

484.怨入骨髓

【释义】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出处】《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485.约法三章

【释义】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486.运筹帷幄

【释义】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运筹帷幄的故事

487.在此一举

【释义】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488.沾沾自喜

【释义】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489.瞻云就日

【释义】原指贤明的君主恩泽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出处】《史记·五帝本纪》:“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490.彰明较著

【释义】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491.招摇过市

【释义】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492.正襟危坐

【释义】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出处】《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493.政由己出

【释义】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494.知尽能索

【释义】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495.趾高气扬

【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96.纸上谈兵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497.指鹿为马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98.指天画地

【释义】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后汉书·侯霸传》:“歆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499.智尽能索

【释义】索:竭尽。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50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释义】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01.中原逐鹿

【释义】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502.忠言逆耳

【释义】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503.舟中敌国

【释义】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504.诸子百家

【释义】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505.朱轮华毂

【释义】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506.逐鹿中原

【释义】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507.助桀为虐

【释义】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508.助纣为虐

【释义】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509.铸山煮海

【释义】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510.锥处囊中

【释义】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511.擢发难数

【释义】擢:拔。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

512.眦裂发指

【释义】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13.左提右挈

【释义】挈:带领。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对子女的照顾。

【出处】《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

514.左萦右拂

【释义】左边拾,右边掸。比喻对手容易收拾。

【出处】《史记·楚世家》:“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

515.左右袒

【释义】袒露左臂和右臂,以示偏护某一方。偏护一方为左袒,两不相助为不作左右袒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516.坐不垂堂

【释义】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517.坐观成败

【释义】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

【出处】《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518.坐山观虎斗

【释义】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519.作壁上观

【释义】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520.作法自毙

【释义】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521.作作有芒

【释义】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出处】《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522.案甲休兵

【释义】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523.暗度陈仓

【释义】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524.拔赵帜易汉帜

【释义】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525.拔剑论功

【释义】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出处】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526.百二河山

【释义】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527.百二山河

【释义】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528.白鱼赤乌

【释义】为祥瑞之兆。

【出处】《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529.百岁之后

【释义】死的讳称。

【出处】《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530.鲍子知我

【释义】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出处】《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531.暴衣露盖

【释义】日晒衣裳,露湿车盖。形容奔波劳碌。暴,晒。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532.悲歌击筑

【释义】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533.悲歌慷慨

【释义】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534.北鄙之音

【释义】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亦作“北鄙之声”。

【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535.杯羹之让

【释义】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536.避面尹邢

【释义】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出处】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

537.便宜施行

【释义】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同“便宜从事”。

【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萧何]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538.避世金马

【释义】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539.变风易俗

【释义】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出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540.变古乱常

【释义】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网名:人学研究网|人类文明通识智库
网址:www.renxueyanjiu.com
责编:名言林萃网成语谚语栏目史秀洋

相关热词搜索:史记,成语

上一篇:出自《元史》的58个成语    下一篇:出自《庄子》的473个成语(一)